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撰文|趙立波

最近雖然不能出門,但是卻獲得了少有的安靜鄉居時光。北方的大雪依舊在覆蓋,看不出絲毫的春意。於是在書櫃裡找來過去的幾本藏書,以此打發無聊的鄉居歲月。還好,有一部《曾國藩日記》。一部好書,就是錘鍊人的精神頭,在迷茫或者脆弱之時能夠喚醒志氣,改造自我,無疑《曾國藩日記》顯然有這樣的指引作用。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一本古人的日記能指導人什麼呢?日記不就是流水賬嗎?這當然是現代人的觀點。在清代,寫日記,更多的是用於改造思想和修正自我缺陷,以提高自我修養。

當然,日記是天天要寫的,一般人很難做到持之以恆,因此經常中斷。青年時期的曾國藩最初也犯了浮躁不能有恆寫日記的毛病,但是後來隨著信心的增強,數十年寫日記未曾一日中斷,如同血肉長到了一起,成為了生活之中絕對不能缺少的一個東西。

道光十九年(1839)曾國藩對此前中斷日記給出自我解釋:“誤置箱內,不能逐日取出,隨意記載。”這時他對寫日記還未上升到一定高度。而且恢復寫日記後也大多是流水賬的請客吃飯的瑣碎,沒有太多可觀和留給後人什麼學習意義。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道光二十六年,(1840)他開始重新定義自己寫日記的方向“:茲擬自今以後,每日早起,習寸大字一百,又作應酬字少許;辰後,溫經書,有所知則載《茶餘偶談》;日中讀史亦載《茶餘偶談》;酉刻至亥刻讀集,亦載《茶餘偶談》;或有所作詩文,則燈後不讀書,但作文可耳。”

此後他加大了在日記中對於自己思想言行的反省,希望透過寫日記達到“慎獨”的功夫。所謂慎獨,就是沒人監督情況下,自己也不能有任何思想上的退步。因此“每日有日課冊,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於書。書皆楷字,三月則訂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此外他與朋友相處時由於脾氣秉性差異難免經常發生摩擦,甚至打架。在堅持深度寫日記反省後,他經常會把這種情況進行反思,清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往往這時候,寫完日記就去找朋友當面賠禮道歉,最終昇華了許多友誼。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在日記中,雖然每天都篇幅並不十分長,但是都能切中要害,大部分都是圍繞“戒”字開始。對於自己以前經常動不動就誇讚別人,違心客套的浮誇,他也自我反省“試思此求悅於人之念,君子乎?女子小人乎?”痛嗎自己就是孔夫子筆下的“巧言令色鮮矣仁”的行徑。

因此發誓要做到“我誠能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語,積久人自知之。不讚,人亦不怪。苟且有試而譽人,人且引以為重。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言矣!欺人自欺,滅忠信,喪廉恥,皆在於此,切記切記!”《曾國藩日記》

此外,戒的範疇越來越大,戒色、戒菸、戒出門,這些都成了終日考驗自我的硬扛。

如道光二十二年,曾國藩在日記中說:“申正,赴何子貞約。座間太隨和,絕無嚴肅之意。酒後,觀人圍棋,幾欲攘臂代謀,屢懲屢忘,直不是人!”按照現在人來看,曾國藩這個普通聚會這樣自然隨和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他全力研究理學時,就認為這樣的自己就不像個人,可知約束嚴肅的緊張程度。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戒菸上,他確實下了一番決心。從真正開始寫日記後,他就發誓必須戒菸,“客去後,念每日昏痼,由於多吃煙,因立誓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果再吃煙,希望他自己被神明處死。然而,由於多年吃煙且煙癮極大,第二天曾國藩就感受到了極大痛苦,以至於像斷奶的孩子一般“失乳彷徨”。就是在日記的堅持咬牙下,曾國藩堅持住了。在戒菸的二十多天後,他日記中終於可以輕鬆寫下:“吾自戒吃煙,將一月矣,今差定矣。”透過日記的決心監督,他發現了自己戒菸都可以辦到,其他事情只要咬牙堅持也必能做到“遏欲之難,類如此!不挾破釜沉舟之勢,怎麼能有效果。”

直到多年後,曾國藩在開導弟弟時,還將此作為例子:“即以餘生平言之,三十歲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十二月二十日立志戒菸,至今不再吃,可見無事不可變也。”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雖然不斷在日記中精進,但是做為三十多歲的男人,依舊存在血氣方剛,鬥氣鬥狠。一次與朋友再度發生衝突,過後曾國藩在日記中反省寫道:“本年立志重新換一個人。才過兩天,便決裂至此,雖痛哭而悔,豈有及乎!”此外,他對於自己的言語和想法也都進行批判:“午正,金竹虔來長談。平日遊言、巧言,一一未改,自新之意安在?”

“何丹溪來,久談,語多不誠。午正,會客一次,語失之侫。是日,與人辦公送禮,俗冗瑣雜可厭,心亦逐之紛亂。尤可恥也。”

此外包括多看幾眼美女也要罵幾句自己禽獸,甚至因為缺錢導致做夢,看到人家得到金子,自己夢中非常羨慕也要罵自己一番。總之曾國藩的日記就是在不斷自我監督之中走向完成的,而這本書也折射了一個人一輩子堅持一件事的重大作用。因此,曾國藩一生最推崇的就是“有恆”。認為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就一件事,他說:“有恆為作聖之基。”

在給幾位弟弟的信中說“: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目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因此有恆的功夫就是成就一切大事的基礎,曾國藩說:“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驅馳,為一代之偉人。”雖然倦怠和懶惰是人性弱點,曾國藩也同樣面臨這樣問題,因此他將自己學習書法心得進行了類似比喻:“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同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堅持到底就是曾國藩日記最大特色,而不斷堅持改造自己最終成了曾國藩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儘管這樣,他從年輕到晚年的日記依舊是批判自己的不足。

數十年如一日的日記,讓他在當時劇烈震盪時代一直缺乏安全感,經常在日記中寫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

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經常在日記中寫下許多遺憾:“念生平所作事,錯繆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學問一無可取,後世將譏議交加,悔愧無及。”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去世的前兩年,他依舊在反省自己:“日內因眼病日篤,老而無成,焦灼殊甚。究其所以鬱郁不暢者,總由名心未死之故,當痛懲罰之,以養餘年。”

在去世前的日記中他批判自己說:“餘精神散漫已久,凡遇應了結之件,久不能完。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這也成了他日記最後的一段話,也是這部日記讓人引發無限感慨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