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鼎湖當日棄人間, 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倶縞素, 衝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 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 哭罷君父再相見。

這首詩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寫的《圓圓曲》,其中“慟哭六軍倶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兩句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縞素”是說為死去的崇禎帝披麻戴孝,“紅顏”是指明末將領,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說的是吳三桂聽到陳圓圓被掠,怒髮衝冠,一怒之下投降清朝的心態。

這種說法已被多數人所認可,但是仍有人持懷疑態度,這是為什麼呢?歷史真相又是怎樣呢?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上圖_ 闖王進京

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攻入北京,建立大順王朝,崇禎帝吊死萬歲山(今景山),大明王朝徹底滅亡。當時吳三桂帶領五萬兵馬正駐守山海關、寧遠一帶,明朝滅亡吳三桂何去何從,這是他急需要考慮的問題。

吳三桂首先考慮投奔“南明”,因為南京是明朝的陪都,還存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很多官員在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前已經逃到那裡,可以一同抵抗起義軍的南侵。當時李自成已控制了黃河以北地區,要去南方,必須透過敵佔區,談何容易!再說吳三桂的部下大多是遼東人,恐怕不願離開故土跟他去南方,軍隊還有可能發生譁變,這樣就很難收拾了,看來南逃的路是走不通的。

還有一條路就是召集舊部,自立為王。吳三桂深知,這時李自成已經率軍北上,多爾袞率清軍在關外虎視眈眈,有問鼎中原之意。自己手下雖有幾萬人馬,想在亂中自立為王,定要腹背受敵,等於自取滅亡,這顯然不行。

以上兩條路走不通,吳三桂就只有投降大順,用於自保,或者投降清朝,為明覆仇了。經過幾天的考慮,吳三桂下決心投靠李自成。他為什麼這樣做呢?其原因是這樣的。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上圖_ 1644年,明末形勢圖

一是民族的關係。

因為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是“漢人”建立,與吳三桂是同一民族,同一血緣,歸降了非議較少。他不願意投降滿清,成為蠻夷的子民,背上千古罵名。

二是吳三桂考慮到了現實問題。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大淩河戰敗後降清)都是明朝的將領,他本人十六歲就中武舉,後為總兵鎮守寧遠城。他們兩代的戰功全是滿清人的血肉換來的,因此清朝與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這個結絕不可能輕易化解,降清不會有好的結果。

三是對李自成存有感激之情。

李自成為了利用吳三桂抵擋多爾袞的清軍入關,寫信讓他投降,並加官進爵,同時送他四萬兩銀子。在吳三桂眼中,李自成對他還不錯。

基於上述原因,吳三桂給他父親去信說:“知已歸降,欲保家口,只得降順,達變通勸,方為丈夫。”宣告他決心投靠李自成了。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上圖_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雖然下決心歸順,但吳三桂仍有顧忌,不知道部下是什麼想法。如果三軍將士仍然忠於明朝,不願同他歸順,豈不弄巧成拙。吳三桂要試探一下眾將的心思,當他聽到“今日生死,惟將軍命”,就是說:我們的生死就全聽你吳三桂的了,這樣的話時,才把心放下,接受了李自成的犒賞,把山海關交於大順使者,然後率兵開赴京城,去拜見新主子。

吳三桂在赴京途中,得知了三件事。

第一,李自成在北京發動了一場“逼餉”運動(嚮明朝官員和富豪逼索錢財),吳三桂的家被抄了,父親吳襄被抓,關進了大牢。

第二,吳襄在獄中遭到嚴刑拷打,即使交了錢也不頂用,現已奄奄一息,生死不知。

第三,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掠走(一說是李自成所掠),遭受欺辱。

這三件事徹底激怒了吳三桂,他感到李自成無法保護自己的家庭和財產,若去北京,無疑是自投羅網,束手就擒。盛怒之下,他調轉馬頭返回山海關,與“大順”徹底決裂。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上圖_ 圖中圈黑位置為 山海關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上圖_ 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

吳三桂知道,他已帶領兵馬投靠李自成,今又反叛,大家肯定不依。為了有個說法,他需要演出一場戲。

吳三桂首先讓全軍將士盡著白盔、白甲舉白旗,列對面南,跪地慟哭,向崇禎帝致哀。接著,他又非常痛心的說明朝和崇禎有多麼好,李自成有多麼壞,由於一時的衝動,竟要降賊,真是愧對先帝,再無顏活在人間了,然後欲拔刀自刎,被將士阻止,並說:“將軍不必如此,吾等甘願戰死。”吳三桂見“戲”起了作用,於是殺死大順使者,給父親寫了“絕交信”,然後釋出“討賊檄文”,決心反叛。

吳三桂深知,單憑自己的力量對付大順軍是不可能的,他必須找一個聯合者共同對敵。於是他寫信給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並派使者來到盛京,要求借兵攻打李自成。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上圖_ 吳三桂寫給多爾袞的求援信 (複製品)

不少人認為,這封信是吳三桂寫給多爾袞的投降信,然而仔細品讀這封信並非如此。我們發現李自成在信中自稱是“亡國孤臣”,稱滿清為“北朝”,明朝為“我朝”或“中國”,這說明吳三桂是想借助清朝力量來恢復大明,並非投降。他還給清軍指定了只許從喜峰口和昌平入關的路線,恐引狼入室,後患無窮,說明吳三桂對清軍還是有防備的。信中吳三桂還提到了勝利後對滿清的酬勞問題,“屆時,我朝不唯財,還將裂地而酬。”從中不難看出,這封信是借兵的意思。

多爾袞收到借兵信,正中下懷,認為問鼎中原的機會來了,很快答應了吳三桂的請求。多爾袞一面率領二十萬大軍分三路入關,另一方面用封官許願的方法極力拉攏吳三桂投降。吳三桂為了達到借兵的目的,採用模稜兩可態度應付多爾袞,待趕走李自成之後,滿清定都北京,在多爾袞的威逼和“封王”的利誘下,吳三桂為保性命和利益徹底投降,成為了清廷的幫兇。

吳三桂降清主因不是為"紅顏",而是李自成進京後發生的三件事

上圖_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從上述來看,吳三桂降清的主因不是為陳圓圓,那為什麼會有“衝冠一怒為紅顏”之說呢?

這是因為吳三桂身為明朝將領,在國破之時,為了私利反覆無常,最終成為清廷的鷹犬,做了很多壞事,為人所不齒。另一方面,吳三桂鍾情於風情萬種的陳圓圓,有愛美人不愛江山之嫌,為了貶諷吳三桂,可能是後人為了文學創作附會加工的。

文:穆炳森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馨編著《大請未解之迷》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