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花傳入之前,古代人冬天蓋什麼被子保暖?

大家都知道,棉花傳入中國也就一千多年前的事,被廣泛用於被子的填充物也就是元明時候的事,而我國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那在棉花沒有被廣泛應用的時候,古代人冬天蓋的被子,都是用什麼保暖呢?

首先,古代人的被子不叫被子,叫“衾”、“裯”、“寢衣”等。而且分類也有很多,有冬夏之分和午休與晚上睡覺蓋的也不同。但是在沒有棉花作為填充的時候,古代人在被子裡填充什麼來禦寒呢?

在棉花傳入之前,古代人冬天蓋什麼被子保暖?

蘆花

當然,在夏商時期左右,那時候地廣人稀,大多數人還是用獸皮什麼的,因為織物實在太薄。後來人們學會在布套中間填充東西,以加強保暖性,這就是被子的雛形,但是填充的東西比較繁多,比如柳絮,蘆花、稻草等。當然富貴人家可以蓋貂裘,或者蓋用絲綢織的布中填充了鴨絨、羊絨等的東西。所以,現代的鴨絨被在古代貴族眼中根本不是個稀罕物件。

在棉花傳入之前,古代人冬天蓋什麼被子保暖?

鴨絨

自古皆是如此,在那個時期,即使是受到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富貴的人家一樣可以享受到各種的最好的,而貧苦人家自然也不會走到絕路,只能發揮智慧,堅強生存。人家順滑柔軟的絲織品,咱們就就地取材,用麻做布。用楊絮、蘆花、或者那些絲織品店裡不要的廢角料填充,也保暖能捱過寒冬。

在棉花傳入之前,古代人冬天蓋什麼被子保暖?

楊絮

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到的“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指的就是這種填充的楊絮的麻布被子。在古代窮苦人家置辦一床被子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也算是個貴重物品,這才有了杜甫一床被子用了多年。

在棉花傳入之前,古代人冬天蓋什麼被子保暖?

暫且當杜甫他兒子吧

而這被子在發展中也越來越精美,最有名的是古代後蜀主孟昶的一床鴛鴦被,因為這個被子與普通的被子有些不同,“被頭作二穴,若雲版樣,蓋以叩於項下。如盤領狀,兩側餘錦則擁覆於肩。”把被頭挖成衣領樣,蓋在身上剛好露出兩個腦袋。可見老孟也是個會享受的人啊,小時候本人也最煩肩膀頭漏風,老孟的這個被子真是完美的避免了這個麻煩事。

而現代人用的空調被,在古代已經有了,並且功能比現代的牛多了,自帶降溫功能。據唐蘇鶚《杜陽雜編》中記載,這種空調被叫“神錦衾”,是大軫國所進貢:“神錦衾,冰蠶絲所織也。方二丈,厚一寸。其上龍文鳳彩,殆非人工可及。暑月覆之,清涼透體。”神錦衾所用蠶絲現在又叫“真絲”,是高檔被用絲,古人稱這種真絲被為“絲衾”。

在棉花傳入之前,古代人冬天蓋什麼被子保暖?

網路配圖

古代的沒有“棉被”只有“綿被”也是因為其實是絲織成的被,所以用的是“綿”。當然,這種綿被,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奢侈品,死上流社會的用具,咱們普通人用棉被都要感謝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了。

在棉花傳入之前,古代人冬天蓋什麼被子保暖?

貴人著貂裘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不容小覷啊!也奉勸一直想穿越的各位歇了得了,先不提你受不受得了那個沒有科技產品的環境和封建制度,就那百分百靠手藝吃飯的年代,咱們這些“手殘黨”還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