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山東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濟南市、青島市、棗莊市等等。今天,我們說一下聊城市。聊城市屬於山東省16個地級市之一,位於山東省的西部。聊城市下轄了5個區、1個縣級市、5個縣,總人口595萬人。一個問題出現了,聊城市11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首先,我們聊聊山東省。山東省屬於我國的糧食大省、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山東省的小麥和蔬菜產量,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山東省的總人口,達到了1。01億人,位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廣東省。山東省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省和江蘇省。山東省總計下轄了16個地級市,聊城市屬於其中之一,位於山東省的西部。

聊城市與河北省、河南省相鄰,總計下轄了5個區、5個縣和1個縣級市,總計11個區縣。其實,聊城市的區劃調整與山東省的區劃調整,屬於相互影響的關係。山東省在古代歷史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軍閥混戰來說,對於南方政權來說,控制了山東省以後,進能夠染指華北和中原,退能夠拱衛兩淮地區。對於北方政權,則是正好相反。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這麼重要的地區,南北雙方都輸不起。因此,歷代王朝中,很多次戰役都是圍繞山東的歸屬展開的。在元朝之前,我國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先後消滅了西夏國、大金國、大理國、南宋等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十分龐大的王朝。不過,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也開始面臨各方面的問題。

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面對各地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非常頭疼。各地的人口、耕地、農作物情況很繁雜,以各地的農作物為例,由於地質結構和氣候的不同,各地種植了水稻、小麥、小米、高粱等一系列的農作物。各地的耕地結構更復雜,分為了黃土地、丘陵地、泥土地等10多個型別,每個型別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標準。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針對這樣的情況,元朝有點束手無策。依靠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明顯不夠用。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則有自己的問題。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框架基礎上,結合金國行尚書檯的經驗,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湖廣行省、雲南行省、遼陽行省等等。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

當時,鑑於山東各地的重要性,山東直接隸屬於中書行省管理。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制度的基礎,但各省的區劃問題也很多。首先,各省的管理難度很大。第二,各地管理機構太簡單,而且相互重疊。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元朝專門設立了山東行省。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根據明朝的需要,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各地的區劃。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時期,隨著明朝的遷都,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江西省等等。與現在的區劃,已經非常接近了。在山東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州府,例如濟南府、萊州府、泰安州等等。聊城市下轄的各個縣,當時隸屬於東昌府、兗州府等地管理。

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進一步完善了各地的區劃。最終,形成了大清內陸18個省。當時,山東省的區劃調整並不大。在近現代歷史上,山東省各地先後遭遇了黃河改道、旱災、潮災等自然災害,清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著名的闖關東。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由於各路軍閥反覆爭奪,對山東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各種重要專案也開始建設。為了治理黃河,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河北省南部5個縣、山東省西部的3個專區,共同組成了平原省。

其中,山東省劃入的3個專區,分別是:聊城專區、菏澤專區、湖西專區。到了1952年,隨著治理黃河告一段落,平原省被撤銷,湖西專區、菏澤專區、聊城專區又劃入了山東省管理。1952年,聊城專區總計下轄了16個縣,管轄範圍比較大。1956年,德州專區被撤銷,德州縣級市、夏津縣、武城縣、德縣、平原縣、禹城縣、齊河縣等地,劃入了聊城專區管理。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再加上聊城專區自身的區劃調整,此時的聊城專區,下轄了臨清縣級市、德州縣級市、聊城縣、臨清縣、冠縣、莘縣、陽穀縣、東阿縣、茌平縣、高唐縣、壽張縣、範縣、館陶縣、平原縣、禹城縣、齊河縣、夏津縣、武城縣、德縣等19個市縣。

1958年,泰安專區下轄的的東平縣、平陰縣、肥城縣,惠民專區下轄的商河縣、臨邑縣、樂陵縣、濟陽縣等7個縣,陸陸續續劃入了聊城專區,聊城專區的管轄範圍空前擴大。不過,五六十年代的交通、通訊條件有限,面對這樣的情況,管理20多個縣的難度太大。因此,1961年,聊城專區的區劃,出現了大規模的調整,相當一部分縣,劃入了其他專區。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1962年,聊城專區下轄了11個縣,分別是:臨清縣、聊城縣、冠縣、莘縣、陽穀縣、東阿縣、茌平縣、高唐縣、館陶縣、壽張縣、範縣等等。1964年,在河北省與山東省的第二輪區劃調整中,聊城專區的館陶縣、臨清縣西部的部分鄉鎮,劃入了河北省管理。1965年,壽張縣被撤銷,與此同時,聊城專區的範縣,劃入了河南省管理。

歷經了這一輪調整以後,聊城專區下轄了聊城縣、臨清縣、冠縣、莘縣、陽穀縣、東阿縣、茌平縣、高唐縣等8個縣。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後,聊城專區更名為聊城地區,區劃基本不變。後來,鑑於臨清縣的重要性,撤銷了臨清縣,改為了臨清縣級市。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開始陸續調整為地級市。1984年,聊城縣被撤銷,設立了聊城縣級市。此時,聊城地區下轄了2個縣級市、6個縣,總計8個市縣。1998年,聊城地區被撤銷,設立了聊城地級市。與此同時,聊城縣級市也被撤銷,設立了東昌府區。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隨著聊城市的發展,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2019年茌平縣被撤銷,設立了茌平區。當然,按照聊城市,按照“西展、東控、北優、南拓”的發展規劃,陸續設立了3個功能區。最終,形成了11個區縣的結構。分別是:東昌府區、冠縣、莘縣、陽穀縣、東阿縣、茌平區、高唐縣、臨清市和3個功能區。

山東省的區劃調整,16個地級市之一,聊城市為何有11個區縣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後說一點,作者沒有其他賬號,請大家注意。最近,抄襲者太多,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