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袁大頭銀幣一組鑑賞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民國袁大頭銀幣一組鑑賞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三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八、九、十年版的為“中華民國X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字樣。在該系列幣中,民國三年、九年、十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但是,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鍾愛。

民國袁大頭銀幣一組鑑賞

袁大頭正面為袁世凱左側五分像,上鑄“中華民國三年”或“中華民國八年、九年、十年造 ”中文繁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寓意“民主、共和、憲政及君主立憲“之思想希冀。錢幣背面為嘉禾之圖案, 古稱生長奇異的禾,古人以之為吉祥的徵兆。亦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典出《尚書·周書·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鑄在錢幣之上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鑄幣之上當政者有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之願景,民間收藏,寓意“家和萬事興”之吉祥之寶,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