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我們前面說過文人的例子,唐代詩人裡有個經典的就是劉禹錫,他在面對挫折時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於是他終歸獲得了“前度劉郎今又來”的機會。我們說劉禹錫是挫折和失敗面前真正的強者,是歷盡苦難、痴心不改的典型,貶了23年也沒有被最終打敗。這樣的文學家、詩人例子可以舉很多,劉禹錫最有代表性。

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其實,中外政治軍事歷史上各有一個武人的經典例子,世界史上經典的例子是拿破崙,當他第一次被趕下皇位流放荒島之後,他逃了回來,很快聚集了自己的兵馬,奪回了皇位,雖然奪回皇位僅101天就又在滑鐵盧兵敗,再次流放到更遠的荒島上,但他終歸“捲土重來”了一次。據傳說,他仍有機會逃回,只是他沒有選擇逃回,放棄了。在中國史上經典的例子就是項羽,項羽自刎烏江是人盡皆知的事,甚至各種戲劇裡都有《霸王別姬》的故事,是一個經典的曲目。

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項羽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勇武至極的戰神式的人物,他有多勇武呢?據《史記》載,項羽在與自己心愛的女人告別之後,第一次突圍,大概還有800多士兵跟隨,包圍他的是5000漢軍,當他乘夜色帶兵突圍幾乎逃掉時,被當地人故意指錯道路走入沼澤又被漢軍圍住,項羽二次突圍,此次僅餘100左右隨從,二次突圍之後,漢軍又再圍住,僅餘28個隨從,被上千漢軍圍困山上,項羽親自部署,設立三個作戰目標——“潰圍,斬將,刈旗”(突圍,斬將,奪旗),29騎還敢分兵!何其自信!結果,項羽以僅損失一騎的代價,全部實現三個作戰目標!這是他第三次突圍,何其勇武!

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第三次突圍之後的項羽來到了烏江邊,這時,烏江亭長勸他說:“江東雖小,土地千里,民眾數十萬,足夠稱王的,希望大王急速過江,現在這裡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裡,也沒有辦法渡江。”出人意料的是,這時的項羽卻說:“上天要滅亡我,我為什麼還要渡江呢?況且我(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繼續擁我為王,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呢?即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難道不在心裡感到慚愧嗎?”於是,將坐騎贈給了亭長,自殺身死。

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這當然是一個讓人惋惜的故事,到了中晚唐的杜牧,寫了一首詩跟這件事有關,詩名《題烏江亭》,全詩如下: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先掃地理問題,詩題中的“烏江亭”在現在的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相傳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地方,詩中所謂的“江東”是指從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自漢代到隋唐這裡一直被稱為江東,因為在這裡長江折向東北方向而流,基本變東西流向為南北流向,因此又有“江東”、“江右”的稱呼。

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如果我們現在冷靜下來分析,項羽是典型的尖刀連連長式的人物,給他三百精兵,他能打敗數千的敵人;如果給他三千兵馬,他能打敗上萬的敵人;如果給他三萬人馬,他也還是隻能打敗三萬的敵人;那麼,如果給他30萬大軍,他一定打敗仗……他的長處在於“突擊”,是猛將,不是元帥式的人物,宋人胡仔在評價這首詩時說項羽……“以八千人渡江,敗亡之餘,無一還者,其失人心為甚,誰肯復附之?其不能捲土重來,決矣。”他認為項羽已經失去人心,他不可能再捲土重來了,杜牧的翻案詩寫得不對。

唐詩閒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但我們現在來看這首詩,其宣揚百折不撓精神的作用是積極的,項羽是不是能夠“捲土重來”暫且不說,總歸杜牧的這首詩裡的“敗不餒”人生態度是有積極意義的。歷次《中國詩詞大會》中,選手們挑戰失敗時,下場詩裡經常會提到這兩句,真的提氣,真的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