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慈禧侄女的"上位史",看古代選秀的背後故事

提起“選秀”這兩個字,我們都會想到電視上那些非常火爆的選秀節目,有唱歌的、有跳舞的、也有玩喜劇的,各不相同,觀眾在看的過程中也能一飽眼福,但是在看到選秀節目結局的時候,通常會大跌眼鏡。

因為很多選秀節目的過程挺像樣,但結局都跟鬧著玩一樣,好像不太合理,於是大家就琢磨,這其中肯定有內幕。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選秀”和現在電視上的選秀形式不同,目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在這些選秀節目的背後,也有一些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東西存在。

而這個,就是古代宮廷的選秀。

從慈禧侄女的"上位史",看古代選秀的背後故事

“選秀”這個詞兒最早是在清朝開始出現,“秀”並不是指的第一名,也不是特別漂亮的意思,而指聰明漂亮的秀女。

說得再簡單粗暴一點,就是宮裡皇上或者王公貝勒啥的,找一群漂亮的小姐姐,然後給自己選妃。

選秀有一個非常嚴格的制度,首先在形式上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三年一次,通常是王公貝勒為了給自己選媳婦舉行的儀式,而另外一種是一年一次,這是為宮裡選宮女的儀式。

而且選秀的過程有著非常嚴格的篩選制度,首先就是相貌端正,身體健康,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這裡有一點特別有意思,就是要求秀女相貌端正,身體健康,但是不特意要求容貌漂亮。因為古代人認為好色是讓人不恥的東西,更何況你還是一國之君,又不是去KTV包場的王總,怎麼能特地去選漂亮的女孩呢,那不是國家的奇恥大辱嗎。

其次就是等級觀念很重,比如選宮女都是從地位較低的家庭中選來的,而選妃子則必須是在貴族小姐中選出來的,而且那些貴族小姐如果能被皇上選中就可以當妃子,即使選不中,她也可以成為其他王公貝勒的福晉或者夫人等等,但絕不會淪為宮女,還是應了那句話:投胎是個技術活。

而且選秀的程式也非常複雜,首先就是王公貴族向戶部把自己家適齡女兒的個人資料先呈報上去,然後皇上挑一個比較好的日子,跟戶部的人說:“某天我不忙,我們就在這天選媳婦吧。”

然後,戶部再去通知這些王公貴族們,讓他們提前準備好,而且在那天的時候,各家各戶就提前一天備好騾車,把女兒送到宮裡。

從慈禧侄女的"上位史",看古代選秀的背後故事

這個時候有的人家庭並不富裕,自己家沒有騾車怎麼辦呢?那就要臨時僱一輛,就跟現在網上拍影片的小姐姐一樣,自己家沒有豪車怎麼辦,可是要裝門面呀,乾脆到車行去租一輛,或者只要直接到4S店包一輛,拍個影片之後再還回去,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然後等到了選妃那天的時候,車隊就到神武門報到,然後有人就先吆喝說:“應選女子按年齡排好隊”。

然後,把這些秀女帶到御花園,讓皇帝太后們挨個挑選。

在看電視的時候,上面那些等待挑選的秀女一般都是二十多歲,但是在實際歷史中,也只有十三歲到十六歲左右,超過十七就叫“逾歲”,就不能再參加選秀了。

而且選中之後可以留下名牌,稱為“留牌子”,沒選中就稱為“撂牌子”,留牌子的入選之後就回家等聖旨,或者皇上會把你指定給一些阿哥或者王爺,然後嫁過去。

而有的運氣不好雖然被皇上選中了,但是,一不小心被皇上忘得一乾二淨,這就尷尬了,像這樣的就得一直等著,甚至等到二十好幾都嫁不出去。

那為什麼說在歷史的選秀事件中還存在一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幕呢?

就是因為即便皇上是一國之君,歷史上都說什麼貴為天子,但是他在自己選媳婦這事上,仍然是不能自己做主,就比如慈禧給光緒選妃的事一樣。

光緒帝登基之後,慈禧就成了皇太后,選秀的大權也自然在自己的手裡。

據說有一次,光緒跟慈禧在選秀的時候,光緒一眼看中了容貌出眾的一個秀女,就拿著要送給皇后的玉如意遞給他,這個時候慈禧急了,就說:“娶妻應娶賢。”

意思就是讓光緒不要挑長得漂亮的,要挑一個賢惠的。

而慈禧真的是為光緒帝著想嗎?當然不全是,她有自己的小私心,因為她想讓光緒選自己的一個侄女,因為慈禧弟弟的女兒那天也參加了選秀。

光緒帝聽到慈禧的這一聲“提醒”之後,嚇得不敢往前走。

這個時候李蓮英便上來硬把皇上“扶”到慈禧侄女面前,就這樣,慈禧的侄女就成了光緒的正統皇后,也就是後來結束了大清統治的隆裕太后。

據說後來光緒和隆裕結婚之後也不是特別高興,甚至很長時間內一直拒絕和她同房,就是因為沒有感情。

從慈禧侄女的"上位史",看古代選秀的背後故事

就好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父母介紹的就是不怎麼樂意,總琢磨著還是自己認識的靠譜一些。

所以啊,皇上也不能隨心所欲地為自己去選媳婦,即便是一國之君,說什麼貴為天子,但是自己娶媳婦的事也不能自己做主,還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對於古代的選秀來說,看似有一個公平嚴格的選妃過程,實際上也是摻雜著某些特殊內幕的形式主義罷了。

作者|今夜文學

為自己的靈魂找一個文學的歸宿,用文字與您溫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