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這是清代詩人袁枚《謁嶽王墓》詩裡的兩句。“雙少保”指的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和明朝兵部尚書于謙,兩人都有“少保”這個職銜,死後都葬在了西湖附近的山上。“西湖因為有這兩位英雄才更被世人所看重”,袁枚的詩表達了很多人的心聲。岳飛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那于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于謙

罵人出了名。于謙是浙江錢塘人,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23歲考中進士,踏入官場,可謂年少有為。他最早出名是因為“罵人”。當時明宣宗朱瞻基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他讓御史于謙在大殿上申斥朱高煦的罪行。于謙“罵”的正義凜然、情理兼備、酣暢淋漓,把內心不太不服氣的朱高煦“罵”得魂飛魄散、汗如雨下、低頭認罪。于謙由此得到了朱瞻基的賞識,進步很快,沒幾年就當上了兵部右侍郎,開始以“巡按”的身份到各地巡察。無論到哪,于謙都清廉自守,關心民生疾苦,與當地官員一起想辦法,改善百姓生活,深受地方官員和百姓的愛戴。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于謙劇照

不願送禮下了獄。宣宗朱瞻基死後,太子朱祁鎮即位,就是明英宗。他的“大伴”——宦官王振開始得勢,等太皇太后和“三楊”等人一死,王振沒了束縛,更是權勢滔天、為所欲為,外地官員進京必須到他府上送禮,不然就要吃苦頭。于謙是個正直的“犟”人,進京時就不給王振送禮,結果被王振羅織罪名關進了監獄。多虧于謙名望高,很多地方官員、百姓乃至一些藩王都聯名保他,他才得以出獄,繼續任職。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明英宗被俘

大殿之上打死“特務頭子”。1449年9月,駭人聽聞的“土木堡之變”爆發,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50萬大軍被滅,這猶如晴天霹靂震驚了每個人。大臣們聚集到大殿上,強烈要求監國朱祁鈺(朱祁鎮之弟)下令,嚴加懲處挑唆英宗出征的宦官王振的家人。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是王振的黨羽,是留守京城的大特務頭子,他對鬧事的文官們大聲斥責,讓他們立馬滾出朝堂。沒想到這一下子引爆了火山口,文官們平日裡積壓下的對王振團伙的怨氣怒氣猛然爆發,讀書人變成了幹仗的莽夫。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王振劇照

有人抓住馬順的頭髮使勁拽,其他人一擁而上開始推搡,馬順被推倒在地,大臣們拿著象牙笏板劈頭蓋臉一頓暴打,馬順被打得血流滿面。有人打著不解氣,張嘴狠咬馬順臉上的肉,還有人脫下靴子打,沒想到打偏了,把馬順的眼珠子打了出來。人多力量大,在一群文人的群毆下,馬順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在朝堂上被文臣打死的強力部門負責人。監國朱祁鈺沒見過這等血腥場面,嚇得趕緊逃跑,被已是兵部尚書的于謙給攔住了。于謙說馬順是王振的同夥,本來就該死,要求朱祁鈺赦免大臣們。群情激憤之下,朱祁鈺只好答應,而且還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綁縛刑場凌遲處死,至此,這場震撼古今的朝堂鬥毆事件才算落下帷幕。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朱祁鈺劇照

擁立新帝守衛北京。打死一個特務頭子解決不了問題,面對皇帝被俘和瓦剌大軍的進逼,明王朝已經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重大關頭。在這個關鍵時刻,于謙做出了自己的三大貢獻:一是嚴詞駁斥徐有貞等人提出的遷都南京的建議,力主抗戰,堅定了朝廷守衛北京的信心。二是擁立新帝。英宗朱祁鎮在韃靼人手裡,明廷備受要挾。于謙等人在徵得皇太后的同意後,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擁立朱祁鈺為帝,使韃靼太師也先挾英宗以令明廷的圖謀落空,奪回了戰略主動權。當然,這一舉措也為于謙埋下了日後的殺身之禍。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第三就是守住了北京城。擒獲英宗後,瓦剌人有些得意忘形,光想著如何利用英宗去撈取好處,進軍遲緩,給於謙重新徵調軍隊、鞏固京城防守提供了機會。于謙在短時間內調集了22萬軍隊到京,在兵力上佔優。他沒有據城固守,而是把大軍列陣於北京九門外,發出“後退者斬無赦”的軍令,與瓦剌大軍對峙。瓦剌大軍數次進攻都被明軍擊退,又怕明朝各路援軍抵達後自己陷入包圍,被迫撤軍,北京城保住了,明王朝轉危為安。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含冤被殺。“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北島的這句詩挺對應于謙的遭遇。瓦剌人撤退出塞後,覺得拿著英宗也沒啥用,就想放英宗回去,跟明廷議和。新皇帝朱祁鈺過了皇帝癮,心裡不願意哥哥朱祁鎮回去。于謙再三勸說,朱祁鈺才派人把英宗接了回來,但馬上就軟禁起來。于謙這麼做,表明他真是一個正直高尚的人,他明知道朱祁鎮心裡怨恨他(于謙力主尊其為太上皇),若是卑鄙小人,肯定不願意把一個仇恨自己的人接回來。但于謙為了朝政大局,為了新皇帝的名聲,還是做了這件“利社稷卻害己”的事。最後他被複闢的朱祁鎮所殺,正應了北島那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的詩句。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其實,只要朱祁鈺好好的,于謙也不會有啥事,他是朱祁鈺最信任的大臣。但倒黴運來了,躲也躲不過。先是新太子(朱祁鈺廢太子朱見深,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病亡,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鈺又突然病重,不能理事。大臣石亨、徐有貞和太監曹吉祥等人趁機發動“奪門之變”,把太上皇朱祁鎮解救出來,重新登基。如此一來,于謙的厄運來了。重新登基的朱祁鎮明明知道于謙對大明有再造之功,但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蠱惑下,為了所謂的“復位有名”,還是昧著良心將於謙處死,製造了中國歷史上忠臣被殺的一大冤案。

他為大明延命近二百年,曾在朝堂弄出命案,最終卻含冤而死!

于謙死於1457年2月16日,享年59歲。他一生剛正無私,一心為國為民,正如他寫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朝萬千子民都要感激於謙,是他於危難之中守住了北京城,延續了大明近200年的氣數。否則,大明很可能成為偏安江南的一隅之朝,明朝的歷史將徹底改變。後人也要感激於謙,他那忠烈剛正、報國為民的精神是留給後人的巨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