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明帝元詡:一個冷門的少年天子,一個被親生母親殺害的倒黴蛋

魏孝明帝元詡:一個冷門的少年天子,一個被親生母親殺害的倒黴蛋

(新年裡的洛陽城)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十三日。

北魏都城,洛陽。

洛陽城裡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鞭炮聲此起彼伏,人聲嘈雜,不絕於市。

當然了,北魏是遊牧民族政權,鮮卑人是從來不過新年的。

但自從魏孝文帝元宏開始推行漢化改革開始,這個曾經充滿曠野豪情的馬背民族就逐漸失去了當年的野性,反而從方方面面越來越像中原漢人。

孝文帝元宏大力改革,他的兒子宣武帝元恪同樣是一位雷厲風行的漢化支持者,兩代帝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帶領鮮卑民眾講漢語,穿漢服,習漢俗,甚至主動和漢人通婚,終於將北魏成功轉型成了一個充滿漢儒文化的王朝。

在今天來看,兩代帝王的漢化之舉,無疑是瘋狂且匪夷所思的。

為了推進北魏的漢化程序,君王不惜以全盤覆滅鮮卑舊俗為代價,實在是有些過於沉重了。

走出一條帝王血淚路,天下自此再無鮮卑族。

或許,帝王有著更為遠大的理想,而這個理想的名字叫做:胡漢融合,天下大同。

魏孝明帝元詡:一個冷門的少年天子,一個被親生母親殺害的倒黴蛋

(魏宣武帝元恪形象)

新年的第十三天,積極推行漢化制度的宣武帝元恪突發重病,大行而去,龍馭上賓。

元恪相比於他的父親魏孝文帝元宏,知名度實在不是很高。

孝文帝生來雄才,治略安邦,對內搞改革,對外御強敵,實在是南北朝時期不可多得的明君。

而宣武帝除了繼承了父親的漢化衣缽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

皇帝生平喜好佛教,尤愛禮佛,於是在北魏境內廣修廟宇,接納僧眾,在宣武帝在位期間,北魏的宗教活動場所數量驚人的達到了一萬三千多所,這實在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帝王禮佛,衍生出來兩件事兒。

(北魏時期的佛造像)

一來,皇帝整天忙著在青燈古佛間研習佛法,根本沒有時間管理國家,於是乾脆把權力下放到了自己的舅父,司徒高肇的手裡。

外戚干政,由宣武而始。

二來,諸佛慈悲,皇帝天天吃齋唸佛,養成了其人溫良的性情,皇帝的心思十分純善,認為北魏王朝“子貴母死”的制度太過黑暗,所以乾脆廢除不用。

子貴母死,即如果北魏皇室中的皇子被確立為太子,就要立刻處死太子的生母,以免後宮和外戚干預政事。

這事兒雖然早在西漢年間就有發生,但貫徹執行得最好的,當屬北魏。

當上太子沒了媽,成為皇帝沒了爸。

看來皇帝時常自稱寡人,實在是情有可原。

這種制度對防止外戚干政的確能起到作用,但對有關當事人來說,實在是有些過於殘忍了。

魏宣武帝元恪育有三子,長子和幼子都早夭,所以太子的大位,就落到了次子元詡的身上。

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元詡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太子的母親宣武靈皇后胡氏可是嚇得不輕。

(北魏宣武靈皇后形象)

對這位母親來說,這是十分矛盾的。

一方面,每個在深宮中誕下龍子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成為王朝未來的主人,但另一方面,如果這個夢想得以實現,那麼即代表自己被宣判了死刑。

胡皇后認為自己死期將至,但皇帝卻對她十分留情。

宣武帝素來信奉佛教,在皇帝的眼裡,確立太子而殺死其母,不符合自己的宗教信仰,何況自己和皇后多年夫妻,患難與共,實在不忍將其殺害,於是乾脆廢除了這項殘酷的制度。

感謝上天,感謝帝王宅心仁厚,我們的主人公元詡同志沒有失去自己的母親。

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魏書》

魏孝明帝元詡登基的時候,年僅六歲。

六歲的孩子,別說當皇帝,上炕都費勁,所以元詡毫無例外地成為了一名傀儡皇帝,朝廷大權均由自己的母親,已經升級為太后的胡氏把持。

(宋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畫像)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獨攬大權的女政治家,唐朝有武曌,宋朝有劉娥,清朝有孝莊,乃至北魏歷史上也有一個赫赫有名的馮太后。

她們自信,果斷,能幹,在各自的時代裡用精妙的政治頭腦和強硬的治國手腕,締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但很顯然,我們的胡太后並不是這塊料。

這位因為先帝仁慈而僥倖免死的太后獨攬大權之後乾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放權。

沒辦法,胡太后水平不夠,無法獨自治理國家,也無法成為小皇帝的榜樣,更不可能再造文明馮太后和魏孝文帝那樣的帝后傳奇,所以胡太后只能把權力下放到北魏的宗室之中。

(魏孝文帝元宏形象)

於是,高陽王元雍和任城王元澄同志閃亮登場,成為了北魏朝堂裡舉足輕重的話事人。

任城王元澄掌握實權之後,還算安分守己,本本分分的工作,但高陽王元雍同志就不太老實了。

這位元雍同志有了權力之後不想著如何報效國家,反而開始大肆斂財,貪汙腐敗,幾年時間,靠著搜刮民脂民膏,居然混成了北魏王朝的首富。

當權的大臣們都混的人五人六,總攬大權的胡太后也不能閒著啊,但胡太后已經是中宮之主,天子之母,賺錢這種事兒對她來說已經沒有了太大意義,相比之下,胡太后更喜歡豐富自己的個人生活。

如何豐富個人生活呢?

答案十分簡單,那就是豢養男寵。

青春正二八,入了帝王家,現在先帝已死,胡太后是十分寂寞的。

豢養男寵,此事實在不恥,但胡太后不管那個,她不僅豢養男寵,還豢養了兩個。

這兩位男寵,分別是中書令鄭儼和中書舍人徐紇。

魏孝明帝元詡年幼的時候,對這等自甘下賤的男女之事並不瞭解,但皇帝一天天長大,開始逐漸發現,自己正深處在一個水深火熱的無間地獄中。

朝堂之上,皇親國戚弄權,中宮之內,太后擅權,還養了兩個男寵來給自己添堵,並且,胡太后把持朝政,完全架空了自己,在這樣的境地之下,自己實在是難有作為。

五歲的皇帝沒脾氣,可十九歲的皇帝卻早就血氣方剛,想要拿回本來屬於自己的主權。

元詡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必須要有所行動。

等是等不回主權的,想要臨御天下,從胡太后的桎梏中脫離出來,只有自己爭取機會。

於是,我們的元詡同志開始暗自栽培屬於自己的帝黨心腹,希望可以聯合朝堂上的大臣,假以時日,發展壯大,必然能取胡太后而代之。

(魏孝明帝元詡形象)

這辦法很原始,很簡單,時常會遭到一部分史學家的恥笑,認為這位皇帝十分蠢笨,素無大才,才會落到這副田地。

對於這部分史學家,作者只想對他們說一句話,那就是:

實在不行,你去試試。

是的,參考一下當時的環境,這已經是這位年輕的皇帝能做出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決策了。

皇帝有心在朝堂裡栽培自己的勢力,但我們的胡太后也不是吃乾飯的。

皇帝安排大臣谷會做鴻臚左少卿,胡太后就找個由頭把谷會給殺了,皇帝安排大臣紹達做鴻臚右少卿,胡太后又無端降罪,把紹達也給弄死了。

朋友們,魏孝明帝元詡和胡太后,並不是名義上的母子,而是血脈相連的親生母子。

但在皇家,母慈子孝的故事並不存在。

皇位,是輪番爭奪的皇位,權力,是染滿鮮血的權力。

這對母子在權力的爭鬥中相互仇視,相互對壘,讓這原本就寡淡的親情越走越遠。

逐漸成長起來的皇帝不恥太后的作為,想要拿回權力,而長期操控王朝大權的太后早已經習慣了臨朝稱制,獨霸朝綱的感覺,絕對不會將主權交給別人。

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虎毒不食子,但胡太后卻比老虎還要狠毒。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

按中國獨有的干支紀年法,是戊申猴年。

(拜占庭式建築)

這一年,拜占庭帝國最大的貿易城市安條克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地震過後,曾經輝煌繁榮的城市化作了一片廢墟和焦土,安條克蕩然無存,失去了作為帝國經濟中心的主導地位。

摩臘婆政權的國王耶輸陀曼御駕親征,打敗了白匈奴政權首領摩醯邏矩羅的遠征軍,成功阻止了白匈奴人的地域擴張。

癸丑,帝崩於顯陽殿,時年十九。——《魏書》

也就是在這一年,北魏胡太后指使自己的兩位男寵,即鄭儼和徐紇,毒死了年僅十九歲的魏孝明帝元詡。

皇帝死了,沒有死於金戈鐵馬,開疆拓土的戰場上,也沒有死於繁重的政務工作中,更沒有被權臣,抑或是權宦殺害。

皇帝之死,是他的親生母親一手造成的。

當年,魏宣武帝元恪垂憐胡氏的小命,為了救下自己的妻子,不惜破壞祖制,而如今,胡太后權慾薰心,為了握緊皇權,竟然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揮動了屠刀。

這或許,是北魏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了。

當年魏孝文帝元宏締造的強盛,繁榮,富庶的北魏王朝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流血政治,沒有任何人性,也不再講究任何情分的修羅場。

北魏,你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