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一天,劉備正要去隆中拜訪諸葛亮,水鏡先生司馬徽來訪。

《三國演義》裡徐庶在離開劉備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賓主落座,司馬徽高度評價了諸葛亮。

“徽曰:‘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司馬徽認為諸葛亮是能夠和姜子牙、張良這樣的開國重臣相提並論。

但令人不解的是,司馬徽高度肯定了諸葛亮的才能,卻對諸葛亮出山抱有消極看法,認為諸葛亮難以成功。

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

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諸葛亮不得其時,至少有三方面:

一 諸葛亮出山太晚

先比較一下曹操和孫策最重要的謀士出山時間。

郭嘉出山是在196年,此時的中原大地正是群雄割據,除了袁紹外,其他勢力都不算太強,曹操有充足的時間和舞臺。

周瑜和孫策一起打天下是195年,此時這兩個20歲的年輕人面對的是一片混亂割據的江東。

郭嘉、周瑜一出山就是幫各自主公打天下、討伐別的勢力, 但諸葛亮一出山卻是跟著劉備逃亡、惶惶若喪家之犬。

《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諸葛亮出山是在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此時的天下形勢已經非常明朗。

大漢十四州,曹操已經完全佔據了北方八州(幽州、冀州、幷州、青州、徐州、豫州、兗州、司隸),還佔有雍州、荊州、揚州的一部分。

江東孫吳,已經是第三代在經營,民殷國富,文武眾多,也不能圖。

用諸葛亮在隆中對裡的話說,對曹操是“不可與之爭鋒”,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諸葛亮出山太晚,曹、孫兩家得到了群雄割據時期的發展機遇,而劉備卻喪失了先機,蜀漢立國底蘊不足。

二 劉備集團不得天時地利

曹、劉、孫三家,孫吳佔據地利,有長江天塹,孫吳進可攻、退可守。

人和,三家都各有利弊。

最重要的天時在曹魏。

曹魏的天時,在於無論是領土、人口、兵員、財貨,魏國比蜀國吳國加起來還要多,而且時間越長這個優勢越明顯。

這裡面有一個南北差距問題。

中國歷史上,南方經濟正式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時期。

在這越往前,南方和北方比,差距越大。

三國時期,北方對南方有壓倒性優勢,大漢朝十四州,十個在北方。

之所以曹魏佔據北方,卻遲遲不能統一,是因為亂世對人口和生產的破壞太大,“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北方遭到巨大的戰爭創傷,南方卻保持了大體上的和平。

但是,隨著天下紛爭朝著三國鼎立、長期對峙的方向發展,北方經濟和人口正在恢復。

《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時間越長,曹魏對蜀國、吳國的優勢越明顯。

這就決定了劉備集團必須以進攻代替防守、不斷北伐。

然而天時決定地利。

由於諸葛亮出山太晚,北邊曹操太強、東邊孫權要結盟,劉備錯過群雄割據紅利期,最後只能去益州。

益州有險峻的山川,是立國的天然屏障。

然而天時在曹魏一方,而且諸葛亮的志向是統一天下,崇山峻嶺反而成了諸葛亮的阻礙、曹魏的屏障。

事實亦如此,最後曹魏對付諸葛亮北伐,只需堅守不出,諸葛亮糧盡就只能退兵。

天時、地勢如此,諸葛亮也只能無可奈何。

《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三 掌權時間太晚、太短

最後一個不得其時,是諸葛亮掌權太晚,而且時間太短。

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而歸、託孤白帝城,此時已是223年。

本身蜀漢就是實力底蘊最弱的一方,不到五年卻經歷了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敗北兩大創傷,蜀國的國本動搖。

諸葛亮必須用心恢復戰爭創傷、平定南方、安撫蜀國內部矛盾。

等到諸葛亮做好這些必須的工作,決定北伐,已經是228年。

《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曹魏已經立國八年,孫吳離稱帝只差最後一步。

此時的蜀國,已經是人才凋零,五虎上將只剩下一個老邁的趙雲,法正和龐統早已去世。

而且諸葛亮真正北伐到去世只有六年時間。

再比較下曹操,曹操赤壁之戰是208年,去世是220年,曹操佔據北方、還有12年時間去統一天下。

以曹操的個人才能、魏國勢力之強,歷時十二年都沒有滅掉南方勢力,何況諸葛亮北伐,是以弱國攻擊十倍於己的強國,中途還要跨越秦嶺天險、千里運糧!

《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

因此,說諸葛亮“不得其時”,是有依據的。

諸葛亮出山時間太晚,沒有得到群雄割據時期的發展機遇,待他出山時劉備已喪失先機,只能被動選擇往益州發展;

在劉備集團勢力上升期和最強大階段,諸葛亮不能親自掌權,關羽違反與東吳聯盟的策略、他無能為力,劉備不聽勸告執意伐吳、他還是無能為力。

諸葛亮親自掌權,已經是蜀國元氣大傷、國勢衰退不可逆轉,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份執念,他只能拼儘自己最後的心力、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