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玻璃製品怎麼來的?淺析絲綢之路與玻璃製造工藝的關聯

大家好,我們的悠言說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參考文獻:《舊唐書》《史記》

文丨看乎Li(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玻璃,這種材質的物品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可謂非常常見,而且價格也十分便宜。但是在古代的中國,玻璃可是象徵著榮譽和財富,是豪門貴族才能使用的珍貴器皿。

在唐朝建立之後,被截斷許久的絲綢之路重新開啟,而且伴隨著唐朝開放的文化和和政策,絲綢之路到達了一個繁榮的頂端。無數西方的珍貴器物都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其中就包含了玻璃。在唐朝之前,我國本土製作的玻璃非常不穩定,不僅造價高而且易碎不耐高溫。

古代玻璃製品怎麼來的?淺析絲綢之路與玻璃製造工藝的關聯

所以不論是百姓還是貴族都很少使用玻璃,基本都在使用陶瓷。這也就導致了我國玻璃工藝的停滯不前和陶瓷工藝的飛速發展。在唐朝之後,隨著西方製造的玻璃製品傳入中國,伴隨而來的還有鈉鈣玻璃的配方,它成功解決了玻璃易碎不耐高溫的缺點,也讓玻璃製品漸漸走入了人們的生活,成為日常用品。

古代玻璃製品怎麼來的?淺析絲綢之路與玻璃製造工藝的關聯

那難道在唐代之前就沒有玻璃製品誕生嗎?其實不然,早在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製造了一個精妙絕倫的玻璃水晶杯。在它出土到時候,甚至一直被認為是盜墓賊帶進去的,後來被證實確實是戰國時期的產品,讓一眾專家學者大跌眼鏡。故而也被列為中國五大“穿越”文物之一。

古代玻璃製品怎麼來的?淺析絲綢之路與玻璃製造工藝的關聯

玻璃在古代作為一種貴重器皿,一直都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而這樣一件寶物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也漸漸被世界所眾知。

在我國最早開始製作玻璃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玻璃的成分大多為二氧化矽,比例中含有大量的結晶體石英,導致了成色不好,易碎等缺點。但是從戰國後期到隋朝,玻璃器皿的主要作用依舊是盛放物品,他雖然在成分和製作工藝上有了提升,但是總體品質依舊沒有得到大改善。

古代玻璃製品怎麼來的?淺析絲綢之路與玻璃製造工藝的關聯

直到唐朝和元朝時期,本是玻璃技術就一直在提升,而絲綢之路帶來的更多精美的玻璃製品,讓人們看到了玻璃的更多用途,從而使得中國玻璃製品從工藝、成分到用途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而中國的玻璃製造工藝也在此時出現了雛形。

一直到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和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讓玻璃製品不用在顛簸的陸地上運輸,大大提高了玻璃的儲存率,給中國帶來了大批工藝高超而精美的玻璃製品。使得中國的玻璃製造工藝日趨成熟穩定,從此中國才算是真正將玻璃走入尋常人家。

古代玻璃製品怎麼來的?淺析絲綢之路與玻璃製造工藝的關聯

中國玻璃的製造與絲綢之路有著密切關聯,可以說沒有絲綢之路就沒有中國玻璃成熟製造工藝的誕生。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想象,當初盛唐時期的詩人手舉夜光杯,飽飲葡萄美酒的風采。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