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世歡》則笙君主作陪紀國李源,談談古代宴請使者程式

幾年前,一名女子去男方家,在忙活了一上午飯菜後,等到開飯了,卻被通知沒有資格上桌,憤怒之餘,這女子直接掀翻了桌子。

讓你們吃,咱誰都別吃!

從《兩世歡》則笙君主作陪紀國李源,談談古代宴請使者程式

《禮記·內則》規定男女7歲:

不同席,不共食。

不過,在《兩世歡》中,劇情顯然突破了這一古制。

紀國使臣李源來到昭王宮,在商討完國事後,已是午餐時間,則笙君主也在殿內作陪,這其實有點匪夷所思了。

從《兩世歡》則笙君主作陪紀國李源,談談古代宴請使者程式

什麼是“垂簾聽政”?其實就是在面前擋一道簾子,受制於古代禮儀規制,男女見面不便,哪怕是至高無上的帝王家也要恪守這條規則。

高高在上的太后都無法逾越的規矩,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於一名未婚女子,尤其還是王爺的女兒更是不能拋頭露面了。

從《兩世歡》則笙君主作陪紀國李源,談談古代宴請使者程式

《兩世歡》故事背景的設定年代是後梁,這是大唐王朝後的出現的一個割據勢力,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唐王朝的賓主規矩來說一下。

按照程式,首先做的算是自我介紹。

帝王坐好後,令太監宣使者上殿覲見。作為出使方,肯定帶來了一些禮品,這些東西,司禮太監會首先呈給皇帝御覽。

當使者入殿後,皇帝會賜座。

使者的邦交臺詞是:某國蕃臣某敢獻壤奠。

這裡的“壤奠”,出自《書·康王之誥》:

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實際上就是土特產。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我們尋常百姓出去串個門走個親戚不是也要提東西?只帶張嘴就去人家吃飯,這是不禮貌的。

從《兩世歡》則笙君主作陪紀國李源,談談古代宴請使者程式

昭王的應對是:朕其受之。

既然拿來了就收下了,不再假意推脫一番。

司禮太監然後站在使者東北方向,對著西面的使者說:有制。

所謂“有制”,其實就是宣佈皇帝的詔命。

剛剛坐下的使者再次站起來,雙手作揖並作出傾聽的動作。

這還不算完,彼國使者過來辦差,肯定是和此國相關部門對接,作為對接一方的官員,使者也是要有禮饋贈的,按照規矩,這個應該在朝堂完成,私下裡那就成賄賂了。相關的官員接受禮物後,亦是表達謝意。

東西都送完了,司禮太監就會喊“就坐”,使者再次拜謝,然後坐下。

接下來,便是吃飯程式了。

從《兩世歡》則笙君主作陪紀國李源,談談古代宴請使者程式

鐘鳴鼎食,說的是公侯富家等在吃飯的時候都要有音樂團隊侍奉,普通官家尚且如此,更遑論一國之君了。

因此,接下來就是宮廷樂隊演出時刻了,由太樂令引導著歌舞表演者入場,並作為總指揮,負責整場演出。

一曲結束後,尚食局端著御酒走到大殿外面的臺階上,司禮太監高聲喊道:“酒來了,各位請起”。

接下來的行酒工作,由專人負責,其職位是良醞令。酒滿後,皇帝舉起酒杯,坐下群臣及使者會像皇帝敬酒,如此三輪,喝酒就結束了,接下來上菜,其流程和上述差不多,只不過負責任變成了太官令。這就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然後,開始吃主食。吃完後,將案臺撤掉,然後佈置新的,再次上酒,相對於上一輪,這次就有點隨意,相對應的,菜品也不是那樣按照規制來了,而是有點特色菜的套路了。

從《兩世歡》則笙君主作陪紀國李源,談談古代宴請使者程式

歌舞表演結束也就意味著宴會的終結,正所謂曲終人散。

這種招待使者的宮廷宴會,定然是國事為重,一些兒女情長的問題,是斷然不會出現在這種檯面上的,正規宴會是不允許出現這種插科打諢的事情的,古人對於各種禮制的恪守,其實大大超乎今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