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高覽戰許褚沒輸,為何一合死在趙雲槍下?

高覽的表現不多,官渡之戰張遼戰張郃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令許褚助戰,袁軍裡高覽截住,“四員將捉對廝殺”,然後曹操又令夏侯惇、曹仁領軍衝擊袁軍,破亂了雙方武將的交手,所以高覽究竟跟許褚打了多久是回合數不明的,唯一能確定的是,起碼在短時間內能做到平手許褚而不落下風。

《三國演義》高覽戰許褚沒輸,為何一合死在趙雲槍下?

從另一角度講,這種回合數不明或時長較短的交手,對於衡量雙方武將差距沒有多少參考價值。類似的情形還有王朗,沒錯,就是那個被諸葛亮在陣前罵死的王朗,孫策來打會稽,太守王朗先指責孫策貪心不足,“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而後王朗後陣被程普打亂,王朗等人退入城中。

在這一戰例中,文官出身的王朗就能在短時間內與太史慈持平,合肥之戰,張遼挑戰孫權,孫權拿強槍想親自上去幹一場,好在太史慈先出陣去提他了。

高覽的第二個表現是,不三合斬黃巾賊劉闢,劉闢是什麼樣的水準,同樣也不知道,估計是不入流水準。擊殺劉闢後,趙雲衝陣而來,高覽後軍陣腳自亂,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這涉及到一個問題,這一戰趙雲究竟有沒有偷襲的成分在內?如果是偷襲的話,高覽一合就死在趙雲這樣超一流選手之下,其實說得過去。

《三國演義》高覽戰許褚沒輸,為何一合死在趙雲槍下?

當時劉備前有張郃阻斷前進之路,後有高覽率軍從山塢裡擁出,形成前後包圍之勢,劉備身邊只有劉闢的千餘騎敗兵護著,張郃、高覽作為官渡之戰後投降曹操的降將,為讓新領導認識到自身價值,表現心切,能捉住劉備就是大功一件,所以此時兩人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劉備身上。趙雲從後軍殺過來,高覽從心理上是沒有準備的,就算要迎戰趙雲也須掉轉馬頭,而張郃、高覽兩人能前後圍住劉備,兵力上不會少於劉闢的千餘騎,故當趙雲殺到之際,後軍足以為高覽爭取到反應時間。

一般明確表示為偷襲的,大抵有“驚、大驚、措手不及”這些字眼在內,關羽斬顏良之時,顏良方欲問,赤兔馬快,顏良“措手不及”。但是趙雲一合刺高覽於馬下,就沒有這樣的詞語著重突出偷襲一事。而夷陵之戰劉備兵敗,趙雲來救援,“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這裡也不應當算做偷襲,所謂“忽遇”,就是偶然相遇,既然為偶然相遇,也就意味著趙雲不是有計劃地偷襲,兩人屬於公平對決,偶然的相遇朱然有機會刺趙雲於馬下,趙雲也有機會刺朱然於馬下,然而終究是朱然僅一合就被刺於馬下,結論為:兩人武力差距太大。

至於傳聞的高覽與顏良、文丑、張郃為河北四庭柱,這其實出自評話藝人對三國演義的再創作,在張國良的《評話三國》裡,高覽的武藝明顯達到了和張飛同一水準的地步,兩人甚至還有過一段短暫而精彩地交手,此評話裡,趙雲擊殺高覽甚至還使用了相當的技術型操作。至於官渡之戰前,孔融對曹操說高覽、張郃、淳于瓊俱為世之名將,再對比淳于瓊在官渡之戰中的拉垮行為,可知有些武將屬於名不符其實的型別。

許褚與趙雲有過三十合平手的記錄,在演義武將排名上我通常是這樣排:呂布≥關羽=顏良≥馬超≥趙雲≥張飛≥黃忠≥許褚=典韋≥文丑=龐德=老關羽>徐晃≥張郃≥張遼……每一武將面對後續三四個使用大於等於號的武將,都能打平手,但當略微的優勢積累夠多時,就出現了變化,足以擊敗更後面一些的武將。故而高覽戰許褚短時間內沒輸,卻被趙雲一合刺於馬下,我歸結為高覽的武力處於一箇中下的位置,大約跟于禁、馬岱之流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