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一時的楊家將,北宋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救國,他們的後代如何?

殘碣苔深繡斷文,路旁指點七郎墳。岳家父子楊兄弟,三百年來共戰勳。

這是清朝詩人周人甲祭楊七郎墓的賦詩,其中提到的岳家父子說的是抗金名將岳飛、岳雲父子,而七郎、楊兄弟則是北宋初的愛國軍事家族成員,人們更喜歡尊稱他們為“楊家將”。

作為北宋初年抗擊遼國的主要力量之一,楊家將幾代人都將畢生精力投入到戍邊戰爭中。他們的事蹟也被後人加工處理,最終形成了演義話本等藝術形式的《楊家將》,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無論是在歷史中還是後人杜撰的演義中,楊家將都曾有過輝煌戰績,令遼國談“楊”色變,將士為之膽寒。可是,如此強盛的楊家將還是沒能幫助羸弱的北宋守住邊疆。

三代人過後,楊家將名存實亡,之後的記載寥寥無幾。那麼,楊家將的幾代人下場如何?他們的後人又經歷了什麼?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楊家將的故事。

歷史中:當代英豪、無力迴天

無論是歷史還是演義,毋庸置疑的是老令公楊業確實是抗遼的名將。楊業,本名楊重貴,(演義、戲曲中常稱他為楊繼業)是五代時麒州刺史楊信的兒子。

後來,楊信歸順北漢,與河南節度使劉崇交好,便派少年楊重貴到太原駐守。楊業聽從父親安排,跟隨劉崇征戰,深得劉崇喜愛,於是賜名劉繼業,收他為養孫。

在劉繼元繼位北漢皇帝后,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但在楊業等人的頑強抵抗下,沒能成功。公元979年,宋太宗親征北漢,一舉包圍了太原。

劉繼元在抵抗之後選擇投降北宋,但楊業拒不投降,閉關自守。宋太宗聽聞過楊業的名聲,就讓劉繼元勸降,楊業這才解下盔甲,痛哭著開啟城門。

宋太宗很是欣賞楊業,給了他許多賞賜,還將他的名字改回楊業。楊業為北漢戍邊三十年之久,使得遼國沒能輕易攻入北漢,因而有了“無敵”的名號。

宋太宗考慮到他的戍邊經驗,就令他在北方防守遼國進攻。在雁門關之戰中,楊業領數千騎兵繞到雁門關以北,與主將潘美前後圍擊,突襲遼軍,殺死遼國兩員大將,遼國朝野為之震怒,宋朝百姓為之歡呼。

楊業自然受到了封賞與升職,但伴隨而來的,還有上司與同僚的嫉妒。公元989年,宋太宗出師北伐遼國,楊業以西路局副主將的身份跟隨出征。

在掩護雲州、應州、寰州、朔州的人民撤退時,潘美和王侁沒有按照約定來支援負責斷後的楊業。楊業四子楊延玉殉難,楊業所率部隊死傷大半,自己也身負重傷。

悲憤不已的楊業帶領殘部頑強抵抗,身處絕境後絕食而死。宋太宗得知楊業死訊後,痛哭流涕,下詔追封楊業,並賞賜楊家以示慰問。

之後,皇帝又將主將潘美降職,將王侁等人免官流放。但與演義不同的是,真實歷史中,楊業與長子楊延昭、四子楊延玉(隨楊業戰死沙場)以及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這四人個人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楊家將的主要人物。

其餘後代,在正史的記載中都沒有參軍作戰的經歷,但即使如此,楊家將三代血戰報國的事蹟,一直為後人所傳揚。尤其是楊業和楊延昭,在北宋時期已經天下聞名,由此在明朝時衍生出《楊家將》等傳奇演義。

演義中:滿門忠烈、鬚眉巾幗

北宋中葉,楊家將的故事就已經流傳開來,為了宣揚楊業等人的抗遼壯舉與愛國情懷,宋、明的民間力量以及政府開始在楊業的事蹟上加以創作。

到了明朝時,已經有《楊家府演義》、《楊家將演義》等演義、話本流傳於世。在書中,楊業的事蹟並無大的改動,只是加入了其他的楊家後代作為延續。

而各版本中,楊家將的名字都有著差異,到晚清時,評書中稱楊業的子嗣作七郎八虎。他們分別是大郎楊延平;二郎楊字延定;三郎楊延光;四郎楊延輝;五郎楊延德;六郎楊延昭(正史中長子);七郎楊延嗣;八郎楊延順(義子)。

在楊業的帶領下,楊家將多次抗擊遼軍,屢立戰功。但在幽州一戰時,大郎為保護皇帝安全,易容為宋太宗,與父親楊業和眾弟兄下赴金沙灘談判,結果遼國使詐,將他們團團包圍。

這次突圍中,楊家將遭受毀滅性打擊,六郎隻身突圍成功返回宋朝,四郎、八郎被捕流落遼國,五郎身負重傷後皈依佛門,其餘兄弟以及父親楊業均戰死沙場。

訊息傳回楊家,楊業之妻佘太君悲痛不已,但跟隨丈夫多年征戰沙場的她,還是以大義為先,組織楊家女眷訓練。不久後,她便代替死去的楊業統領軍隊,出兵抗遼。

此外,第三代楊家將楊宗保、第四代楊文廣也身披戰甲,為祖輩報仇。在演義中,楊家將四代人為保北宋疆土,與遼國殊死搏鬥,最後拼得一門忠勇盡亡。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已深入人心,使無數讀者為之涕零。

忠烈之後

正史中,楊家將結局被定格在楊業的長孫楊文廣一人,他沒有機會像祖父、父親那樣建立豐功偉業,但也是一代名將。公元999年,楊文廣出生,長大後加入禁軍,後效力於范仲淹麾下,受到范仲淹的賞識。

但此時的宋朝內部已經腐朽不堪,向西夏屈辱求和,楊文廣也失去了施展拳腳的舞臺。1068年,年近七十歲的楊文廣擊敗西夏軍隊,保護了西北人民的安全。

幾年之後,遼國再次要挾宋朝繳納歲幣並割地,要求宋朝割讓晉陽及瓦橋關以南十縣之地。宋仁宗急忙派大臣富弼前往交涉,又增加賠償的“歲幣”二十萬,終於爭取到三十年的和平時間。

但隨後貪婪的遼朝再次遣使到宋朝,爭河東地界,楊文廣聽聞訊息後,心中無比憤恨,楊家將與遼國的世代仇恨使得楊文廣無法坐視不管。

於是,他向朝廷送去作戰列陣的圖紙及奪回幽燕地區的策略,宋朝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回覆楊文廣,楊文廣就在同年十一月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至此,楊家將的故事算是基本結束,這也就是為何北宋滅亡時,楊家將沒有出來衛國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後代基本全部死了。

楊家將們為宋朝奉獻了自己的全部,他們本可以在老家山西平平淡淡地度過此生,但在國難當頭之刻,他們勇敢地站了出來,身披重甲試圖力挽狂瀾,令人敬佩。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