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悲情的人生

苻堅,一個堪稱大帝的一代雄才,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號人物存在過,即使知道在很多人的眼裡他是一個草包。這一切應該歸咎於一場戰爭——肥水之戰,九十七萬部隊對八萬部隊,最終卻輸得一塌糊塗,不過卻給後世貢獻了三個成語:投鞭斷流、草木借兵、風聲鶴唳。用一場戰爭來定論一個人,未免有點不公平。但縱觀他的一生,可以用成於善良、敗於善良來概括。

苻堅和他的前秦王朝屬於氐族,氐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這個家族原來姓蒲,後來有讖語“草付應稱王”,苻堅的祖父便把蒲姓改為符姓。

公元357年,苻堅為了自保,發動政變,推翻了殘暴嗜血的皇帝符生後,自稱“大秦天王”,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此時的前秦帝國,領土狹小實力孱弱,而且境內持續遭受旱災及蝗災,這些天災加上符生統治時期的殘暴人禍, 整個帝國隨時都會傾覆。為改變現狀,他大膽任用漢人王猛,整頓吏治,狠殺歪風邪氣。加強教育,興辦學校,實現教育從娃娃抓起。對外停止軍事行動,休養生息。重視農業,並親自耕作,以做表率。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國內形勢一片大好。

國力強了,苻堅開始擴張領土了。第一個要滅的是前燕,公元370年燕滅,苻堅的善良開始爆發,他不但沒有殺掉亡國之君慕容暐,還封為新興侯,甚至整個慕容家族都有封賞,這為苻堅後來的滅亡買下了禍根。第二個要滅的是前涼,公元376年前涼皇帝張天賜投降,苻堅不但沒殺他,甚至特地給他建了府邸,並任命為尚書,封歸義侯。第三個是擊敗羌族,羌族首長姚萇不但沒被殺,竟被封“龍驤將軍”,繼續帶兵,這是什麼騷操作?如果給歷朝皇帝有個善良排行榜的話,苻堅絕對前三名。善良並不一定能換來善報,尤其是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

自己善良的惡果很快就來了。公元383年,苻堅舉兵九十七萬伐晉,想一舉統一中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淝水一戰慘敗,弟弟符融戰死,自己也捱了一箭,倉皇逃走。前燕貴族本就不是成心歸降,看苻堅如此狼狽,紛紛舉起大旗造反了,慕容衝帶領西燕軍隊直至長安城下,苻堅被圍困。長安朝不保夕,苻堅帶幾百侍從倉皇逃出,在五將山被自己封的龍驤將軍姚萇捉住,後被縊死在新平佛寺內,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當初要是狠心把這些都殺掉,哪來今日之患,可以說苻堅的死是死於昨日之善良。

歷史上對於苻堅的評價有很多爭議。歷史學家陳登認為苻堅:文學優良,內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有資格稱得上大帝。司馬光認為:對有功之人不獎賞,對有罪的人不誅殺,即便堯舜在位,國家亦不能治,何況其他君王?苻堅每次生擒叛徒都加以赦免,鼓勵其他臣屬去試一試叛變,即使被生擒活捉,仍不必擔心會死,大亂怎麼能會被平息!

善良是一種美德,但過度的善良就是一種縱容!!!

苻堅:悲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