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在當今世界上,關於成吉思汗的紀念設施比比皆是,在中國、俄羅斯、土耳其、蒙古國這些國家中,還有不少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廣場,坐落著巨大的雕像。

在亞洲各民族的記憶深處,都埋藏著蒙古大軍征服大陸的記憶,“成吉思汗”一詞就代表著蒙古的馬鞭、彎刀、長弓。

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成吉思汗並未真的指揮西征大軍征服中亞和西亞,他早在滅西夏的戰爭裡去世,把打天下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孫。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真正幫蒙古打下大半個亞洲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和旭烈兀。

其中旭烈兀曾遠征至非洲,他手下有個猛將郭侃一路所向披靡,《元史》記載他破700城,曾打到地中海沿岸,把十字軍的城邦全部掃蕩。

郭侃隨旭烈兀征服的土地,幾乎等同於整個中國的面積

,他因此被少數人視為宋末元初漢人最傑出的將領。

但因為《元史》編修得不太嚴謹,郭侃的功績在後來往往不被承認,導致這位猛將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

郭侃身為漢人,為什麼能隨蒙古人西征?郭侃在旭烈兀手下攻克700座城市,他是如何打出這樣誇張的戰績的?他最後結局又如何?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一、華州郭家,三代輔佐蒙古大汗

郭侃,字仲和,漢族人,1217年出生在陝西華州鄭縣,其位置約在今天的陝西渭南。

華州郭家可不是泛泛之輩,他們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人,在宋代也投身行伍之間,歷代為將。

郭侃家族和蒙古帝國的關係,則始於他的爺爺郭寶玉。

郭寶玉出生時,中國的北方已經是金朝的天下,郭寶玉從小能文能武,在陝西頗有威名,金朝後來封他為“汾陽郡公”,在河北定州帶兵。

金朝末年,蒙古人南下進攻中原,郭寶玉隨金軍大戰蒙古人,被蒙古名將木華黎打敗,郭寶玉遂被蒙古招降。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後來,郭寶玉被帶到成吉思汗面前,他向大汗面陳奪取中原的戰略,並請成吉思汗為蒙古大軍立軍紀,以保證征服地區的穩定。

成吉思汗非常賞識郭寶玉,就把他留在身邊,此後成吉思汗東征西討,郭寶玉都在左右獻策。

1219年,成吉思汗滅西遼,郭寶玉就在前線帶兵,他隨成吉思汗在中亞地區大戰3年,曾多次負傷,最後死於賀蘭山。

郭寶玉有好幾個兒子,其中郭德海最為出色。在父親投降蒙古後,郭德海一度帶兵進山西逃亡,後來被父親寫信招降。

投誠蒙古之後,郭德海也隨父親西征中亞地區。成吉思汗去世後,他又跟著窩闊臺汗征服中原,曾征戰陝西、河南等地,參與過滅金的決定性戰役“三峰山之戰”。

可1234年,在平定河南的戰爭裡,郭德海被巨石擊中腿部,傷重而死。

郭家兩代人隨蒙古大汗征戰,都死於前線,可謂勞苦功高。

到了郭侃這一代,他年僅20歲就被封為百戶,隨後參與了蒙古滅金的戰爭。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郭侃比父兄的運氣要好很多,他加入蒙古大軍時,蒙古人周圍的硬石頭已經被啃完了,西夏、西遼、金朝都已滅亡,只有南邊的南宋還在苦苦支撐。

而蒙古軍則在當時一邊南下進攻宋朝,一邊分出兵力西征。

此前,蒙古人已經西征兩次,滅掉了在今天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地的古國“花剌子模”。

但是後來中亞地區又出現一些政權,它們阻撓、敲詐蒙古商隊,波斯境內的一些政權也降而復叛,窩闊臺汗不得不再次派兵西進。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公元1254年,窩闊臺的侄子旭烈兀便因此帶兵進入中亞,這次他的目標不僅是平定西亞,還想徹底征服波斯、阿拉伯。

旭烈兀的部隊是一支多民族軍隊,有蒙、金、漢軍和其他中亞民族扈從。這支軍隊為純馬隊,所有後勤都在馬上,還配備有當時較先進的投石機部隊和漢人工兵,專門用來攻城。

在旭烈兀的這支大軍裡,怯的不花、拜助等便是青史留名的猛將,而郭侃的名字雖然沒有被多數人記住,但是他的功績的確非常耀眼。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二、旭烈兀西征,郭侃一馬當先

1256年,旭烈兀大軍從蒙古高原進入中亞,在平定烏茲別克地區的叛亂之後,第一個敵人就是“木剌夷國”。

這個“木剌夷”是音譯,原詞是阿拉伯文“murai”,是原始伊斯蘭教的一個流派。

“木剌夷”幾乎是個異端,從不公開傳教,也不遵從伊斯蘭教戒律,他們擅長搞恐怖暗殺,在中東地區臭名昭著,西方稱之為“阿薩辛派”。

在金庸的小說裡,就提到過“木剌夷”,他們的領袖霍山外號“山中老人”,是個隱居不出的世外高人。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而在現實中,大部分“木剌夷”的城堡的確修建在裡海邊的高山之中,易守難攻。

當時旭烈兀西征到阿姆河畔,便派郭侃帶兵過河進攻“木剌夷”,這是郭侃名震三軍的第一戰。

郭侃來到城下,先對木剌夷人進行勸降,在遭到拒絕後便用投石機攻城。

“木剌夷”的城堡雖然在山上,但都是木石堆砌的,在投石機的轟擊下很快瓦解。

而後,郭侃帶兵連破“木剌夷”128座城堡,消滅敵軍5萬多人,讓這個擁有百年曆史、曾在整個阿拉伯和波斯地區令人聞風喪膽的宗派幾乎被滅絕。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征服完木剌夷,旭烈兀便帶兵南下波斯,名將怯的不花和拜助等人受命進軍,很快就平定了波斯以及高加索地區的叛亂。

蒙古人在波斯進行補充,然後旭烈兀大軍又繼續西進,進入阿拉伯世界,和位於今天伊拉克地區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交戰。

阿巴斯王朝當時奄奄一息,百年內亂讓帝國幾乎無力阻止蒙古入侵。旭烈兀大軍因此長驅直入,郭侃帶騎兵在巴格達城外和阿拉伯騎兵交戰,郭侃大獲全勝,巴格達城被蒙軍包圍。

至1258年春,巴格達城破,阿拔斯王朝的最後一任哈利法穆塔利卜被處決,阿拔斯王朝滅亡。

《元史》裡記載,此次征服阿拉伯之戰,郭侃又帶兵攻下300城,居功至偉。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旭烈兀已經建立了超越祖輩的功勳,但是根據阿拉伯人描述,在更西方的地中海沿岸還有一大群十字軍王國,那裡十分富足。

得知訊息的旭烈兀決定率軍繼續西進,先到達了今天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在聖地麥加附近擊破當地的蘇丹。

《元史》記載,這一戰也是郭侃組織的,共攻下了180多座城市。

隨後郭侃北上掃蕩了地中海西岸的十字軍城邦,各城邦的國王望風而降,郭侃再下120城。

至此為止,為期5年的蒙古第三次西征也到達了終點。

在這5年間,郭侃從1256年征戰木剌夷開始,一共作戰3年,攻下700多座城池,可謂戰功卓著。

公元1259年,旭烈兀因蒙哥汗死於釣魚城下而回國,他的大將怯的不花則被埃及的馬穆魯克擊敗,停止了西進的步伐。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西征結束後,郭侃先到了波斯的伊爾汗國,他本可以在這裡當一方諸侯,

但是郭侃還想建功立業,所以回到了中國,參與到了蒙古最後滅宋的戰爭裡。

而郭侃這一路征戰,攻必克,伐必勝,基本沒有吃過敗仗。當然了,這不光是郭侃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蒙古大軍戰鬥力的體現。

蒙古大軍不僅有13世紀最精良的騎兵,整支軍隊的戰術水平和軍事技術也獨領風騷。

光攻城這一項,蒙軍就有投石機、衝車、箭樓等裝置,還有漢軍工兵可以挖地道。

在野戰時,蒙古軍則善於利用地形,用壕溝分割戰場,分裂敵軍,以騎兵衝陣,最後用重甲步兵結束戰鬥。

這些戰術思想領先當時的世界幾百年,亞歐各大文明都被蒙古“痛毆”也就不難理解了。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三、《元史》矛盾百出,郭侃受到爭議

回到中國後,郭侃向新大汗獻策,先取荊襄等地,然後溯沿江南下攻滅宋朝,此建議被忽必烈接納。

郭侃被封為江淮都督,帶兵進攻南宋。

1268年到1270年,郭侃先後在山東和四川平叛。1270年,郭侃又從四川沿江而下,和蒙軍攻下襄陽,蒙古大軍進入江南。

南宋被滅後,郭侃被任命為“寧海知州”,7年後在任上去世。

縱觀郭侃的一生,他的戰績不僅在元代鶴立雞群,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非常耀眼。如果郭侃的戰績屬實,那他或將遠超衛青、霍去病、李靖等人,可能會成為“華夏第一將”。

但歷史的考據要嚴謹,《元史》裡郭侃的戰績真實程度非常值得懷疑。

第一,他的傳記裡幾乎沒有對戰場作過多的描寫,只寫了攻打哪裡,攻下何處,其180城,200城都是概述。

有一種解釋是,當時中原地區缺少蒙古西征的第一手資料,所以缺少這些記錄也情有可原。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但第二種疑問就完全無法解釋了,在蒙古大軍西征的第一手記載裡,郭侃根本沒什麼戲份,旭烈兀西征都是怯的不花和拜助的表演舞臺。

真正的郭侃不是西征大軍的大將,而是一箇中層的將校,《元史》把西征攻城略地的功績算在他頭上,確實不太合適。

早在明清就有人懷疑,《郭侃傳》可能是編造的,其人是確實存在的,但是生平事蹟張冠李戴,而且極端誇大。

一般的史書裡這種情況不多,但是《元史》卻是個例外。

中國官方史籍裡,《元史》是二十四史裡質量最差的,當年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北元政權還在草原上存在,明朝就趕緊修史,一年搞出了元朝100年的《元史》。

古代牛人郭侃:蒙古軍的漢將,3年打下700座城,戰績為何受到質疑

在《元史》的編纂過程中,極度缺乏可靠的史料,編纂元史的漢人翻譯各種蒙古文典籍錯誤百出,還有很多野史、民間傳說進入史籍。

郭侃在元代確有此人,這是沒有爭議的,但是郭家三代人的經歷都有一定的漏洞。

郭寶玉、郭德海、郭侃三代人都在蒙古大汗面前“獻策”,這都很符合漢族在遊牧民族之中“謀士”的形象。但是這些計策都曾在其他漢人的傳記裡重複出現,很難確認誰才是“第一手”。

郭侃本人的西征征途如此輝煌,很多戰績其實是其他蒙古將領的,比如打下巴格達,斬殺“哈利法”,在蒙古軍隊的記載裡是怯的不花的功勞,《元史》裡被算到了郭侃頭上。

當然,自然也不排除是蒙軍的記載排擠漢將,將功勞全都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可儘管不夠真實,但郭侃的形象在明清時期被不斷演繹,他和父親、祖父的經歷後來成為小說家們演繹的物件。

金庸的“射鵰系列”重要角色郭靖,就有郭氏家族的身影。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元史·郭侃傳》

2、《試論旭烈兀西征》,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