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軍名將劉牢之:打贏淝水之戰,後來為何選擇自殺?

383年,前秦苻堅親率大軍征討東晉,結果遭到慘敗。在這個過程中,東晉北府軍的名將劉牢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劉牢之作為晉軍前鋒,率領五千精兵,他在洛澗之戰中擊敗了前秦大將梁成的五萬大軍,為淝水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然而,劉牢之的結局卻很悲慘,他最終自縊而死,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北府軍名將劉牢之:打贏淝水之戰,後來為何選擇自殺?

一、東晉名將

劉牢之出生在一個武家世家之中,曾祖父名叫劉羲,以善射聞名,在晉武帝時期擔任過北地、雁門太守,父親名叫劉建,以勇武著稱,在東晉擔任徵虜將軍。劉牢之的長相很特殊,“面紫赤色,須目驚人”,不過他非常善於謀劃。377年,謝安的侄子謝玄坐鎮廣陵,他在當地流民中招募壯勇之人,組建了北府兵。

劉牢之應募成為北府兵的一員,還被謝玄任命為司馬。第二年,劉牢之就升官了,他率領一支精兵偷襲了前秦軍隊的輜重,“遷鷹揚將軍、廣陵相”。後來,劉牢之又指揮了洛澗之戰,參加了淝水之戰,並且在戰後率軍北伐,“河南城堡承風歸順者甚眾”。劉牢之因戰功顯赫,被任命為龍驤將軍、彭城內史。

北府軍名將劉牢之:打贏淝水之戰,後來為何選擇自殺?

二、反覆無常

劉牢之很會打仗,但在政治上卻搖擺不定。397年,坐鎮京口的外戚王恭起兵,任命劉牢之為府司馬,“領南彭城內史,加輔國將軍”。可是王恭這個人出身世家,根本瞧不起出身寒門的劉牢之,“但以行陣武將相遇,禮之甚薄”。劉牢之“負其才能,深懷恥恨”。這時候,掌控朝政的司馬元顯派人招誘劉牢之,“事成,當即其位號”。

王恭還不知道此事,他“置酒請牢之於眾中,拜牢之為兄,精兵利器悉以配之,使為前鋒”。但是劉牢之最終背叛了王恭,歸降了朝廷。之後,劉牢之雖然成為北府軍的主將,但因他出身低微,所以引起了世家大族的不滿。402年,司馬元顯想要對付擁兵自重的桓玄,於是派劉牢之率軍出征,沒想到劉牢之第二次叛變!

北府軍名將劉牢之:打贏淝水之戰,後來為何選擇自殺?

三、自縊而死

劉牢之認為桓玄“少有雄名,杖全楚之眾,懼不能制”,他又擔心即使平定桓玄,司馬元顯也不會放過自己。就在這個時候,桓玄派人來遊說劉牢之。雖然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部將劉裕(即宋武帝)極力反對,但劉牢之不為所動,選擇向桓玄投降。然而,劉牢之還是被騙了,在除掉司馬元顯後,桓玄任命劉牢之為會稽太守,將他調離京口。

劉牢之嘆息道:“始爾,便奪我兵,禍將至矣!”劉牢之不願意坐以待斃,於是召集部將商議。參軍劉襲說道:“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說完這番話,劉襲就離開了,結果諸將大多跟著走了。眼見起兵不成,兒子劉敬宣失期不返,絕望至極的劉牢之自縊而死。

參考資料:1。《資治通鑑》;2。《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