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帝國西班牙(二):英法爭霸,葡萄牙獨立

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或者十字軍戰爭分為了三系。

西部的萊昂王國,就是卡斯蒂利亞王國,自稱是西哥特王國的繼承者。

當然是真是假不重要,他的目的就是企圖在征服一部分穆斯林領土以後,自稱兩教之主或者全西班牙的皇帝。

因為穆斯林像是滿清入關一樣,作為征服者,征服了多數的基督徒,所以穆斯林征服者自稱兩教的皇帝。

就像滿清皇帝說,我不僅是滿洲皇帝,同時也是漢地皇帝一樣。

所以萊昂國王也要像穆斯林皇帝,做全西班牙的兩教皇帝。

但這個皇帝的稱呼不是正統的。

在歐洲,國王(King)和皇帝(emperor)是有明確區分的。

就算國土再大,也不能隨意稱帝,只能稱王。

為什麼,因為從法理上講,整個歐洲,只有一個帝號,就是來自神君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殖民帝國西班牙(二):英法爭霸,葡萄牙獨立

愷撒大帝席捲八荒,掃清六合,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奠基者。

死後被列入眾神行列,尊為“神聖的尤利烏斯”,享祀太廟。

所以愷撒之子,神族的後裔,才有資格稱帝

凡人只能稱國王,神才有資格稱皇帝,“皇帝”稱號來自於愷撒。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帝號,是來自於羅馬教廷承認的神聖羅馬皇帝。

所以德語中的皇帝一詞,就是來自於凱撒,Kaiser。

俄語中的沙皇(Tsar),也是來源於凱撒。

俄國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繼承了羅馬的“正統”帝號。

拿破崙接受了羅馬教皇的加冕方才有資格稱帝。

殖民帝國西班牙(二):英法爭霸,葡萄牙獨立

強大的英國也希望有帝號,但無論如何也和凱撒扯不上關係。

英王喬治三世的頭銜為“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信仰的保護者”。

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期間,英國開始迅速對外擴張,侵佔了印度,英王的稱號又增添了新內容。

維多利亞的稱號變成了“蒙上帝恩賜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所有不列顛海外自治領的國王、信仰的保護者、印度皇帝”。

多了一條,印度皇帝。

於是維多利亞從此成為女皇,可以與其他皇帝平起平坐。

而這個帝號來自莫臥兒帝國,是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繼承”了成吉思汗的帝號。

而萊昂王國的君主給自己加皇帝的頭銜,是因為君統是來自於西哥特人,西哥特是阿里烏教派,不是羅馬天主教正統派,是基督教歷史中一個被視為異端的派別。

所以,他也就不用服從羅馬教廷欽定的那個合法的神聖羅馬皇帝,因此他自稱西班牙皇帝(Imperator totius Hispaniae),而不是羅馬皇帝,這個皇帝的稱呼是不正統的。

而在東邊,巴塞羅那,就是後來的阿拉貢王國,基本上就是查理曼子孫的封建領主和法蘭西領主的十字軍(801)。

殖民帝國西班牙(二):英法爭霸,葡萄牙獨立

他們是奉德意志神聖羅馬皇帝為正統,因此大都自稱國王,只有偶爾才會稱帝。

這個時候的法蘭西國王發動十字軍戰爭,並不是法蘭西國家的戰爭。

因為這些十字軍就像我們上一篇講的,是一批自己打天下的封建領主。

可以說在路易十一之前,沒有法蘭西國家發動的戰爭。

法蘭西的那些十字軍,都是國王或領主自己掏腰包,自己去打仗,至於它能集結多少人,主要看他的能力。

如果這個國王文治武功非常厲害,那麼就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領主騎士,他們信得過這位國王,甚至拋棄自己的領地來追隨他。

如果他比較懦弱,那肯定沒多少人願意跟著他,所以十字軍的領袖,就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和他是國王,或是什麼公爵沒什麼關係。

就像我們講英國篇的時候,征服者威廉能打進英格蘭,當上英國國王,就是因為當時威廉公爵非常勇武,吸引了一批追隨他的封建騎士。

而在諾曼底公國中,貴族們明確表態,這就是你公爵的私人戰爭,你是否有繼承英格蘭王位的資格,和我們沒關係。

你想去打仗,就和願意追隨你的領主們去打,公國是不會為你的戰爭出錢的。

這就是諾曼征服。

巴塞羅那就是類似這種十字軍性質的封建領主們建立的,他們之中,為宗教信仰打擊穆斯林的動機肯定是有的。

但為了開疆擴土,自己想當一個大領主的動機也是有的。

比如說,我原來在法蘭西只是一個小王子,因為法蘭西確定了長子繼承製,所以我分不到什麼土地,但如果我去西班牙打敗了穆斯林,就能得到一大塊領地,這樣的動機也是有的。

前提是你必須要有戰鬥力,能夠保護你的附庸。

這些領主中,大部分是來自法蘭西,當然其他地方也有,甚至還有叛教的穆斯林,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些差別就消失了。

阿拉貢王國就是這樣形成的。

因此阿拉貢與法蘭西和英格蘭之間的關係就是,阿拉貢的公爵通常是法蘭西國王的次子,因此阿拉貢肯定是站在法蘭西王國一邊的。

這就意味著,站到了英格蘭國王的對立面。

而西部的萊昂王國,就是之後的卡斯蒂利亞王國,則是一個更復雜的封建體制。

因為卡斯蒂利亞是異端阿里烏教派,所以得到十字軍的支援比較少。

而阿拉貢,則是正統基督教,所以受法國和義大利的影響很大。

那些具有西班牙特殊風格的,最純正的西班牙,就是萊昂王國轉變出來的卡斯蒂利亞王國。

當然,異端是沒有出路的,原先阿里烏教派最終都皈依了天主教正宗。

皈依天主教的原因,就是因為西班牙捲入了歐洲封建體系的國際糾紛。

當時歐洲主要的糾紛就是英法百年戰爭了。

最初法蘭西十字軍是在巴塞羅那,當法國人進入卡斯蒂利亞的時候,英國人也來了。

英、法的十字軍就開始為了爭奪卡斯蒂利亞展開了鬥爭,使卡斯蒂利亞變成了英法百年戰爭的一個戰場。

同時戰爭也在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爆發,然後英、法國王不斷派兵支援自己的勢力。

而英法之間的衝突直接導致了葡萄牙的建立。

葡萄牙是什麼,是英國十字軍從穆斯林手中奪下來的。

殖民帝國西班牙(二):英法爭霸,葡萄牙獨立

葡萄牙北部是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一個諸侯,出於我們之前說的動機,想要自己打天下當國王,於是找到了英國十字軍,組成了一支以英國騎士為主的軍隊,去攻擊南部的穆斯林勢力,並得到了大片領土,也就是今天的里斯本。

然後就在英國的支援下從卡斯蒂利亞獨立了,成立了葡萄牙王國。

葡萄牙就是英國殖民輸出最初的一個樣本。

他是受英國特殊保護的,因為最初是由英國騎士團打下來的。

葡萄牙王國建立後,就和英國簽署了協定(1373),建立了同盟關係,就是之後《溫莎條約》的模板。

英、葡之間的同盟條約,從中世紀一直延續到了至今仍然有效。

這個條約,不是我們近代國際關係中的那種平等條約。

儘管葡萄牙也是王國,英格蘭也是王國,但葡萄牙實際上是英國的被保護領地,兩者之間不是平等的。

英國有保衛葡萄牙安全的義務,但葡萄牙對英格蘭卻沒有保衛的義務。

英國和之後的殖民地之間,關係也是類似的。

當然,英國與其殖民地肯定有一些經濟上的特殊關係,這裡就不多說了。

總之,葡萄牙是在英國的支援下建立的。

十字軍不斷向南方進軍,漸漸分成了三系,西部葡萄牙是英國勢力,東部阿拉貢是法國勢力。

剩下的就是未來構成西班牙主體的卡斯蒂利亞王國,仍處於英、法相互衝突、相互爭霸的狀態之中。

穆斯林節節敗退,殘餘的也只能用納貢換取平安,領土也在不斷向南方平原縮退。

而此時,穆斯林殘餘的王國,科爾多瓦的哈里發政權崩潰了(1031),被當地的一個貴族取代了。

殖民帝國西班牙(二):英法爭霸,葡萄牙獨立

主要原因就是哈里發勢力範圍漸漸縮小,最後只剩下首都附近的平原地帶。

他手下的貴族起了不臣之心,發生了類似藩鎮之亂的事情。

於是科爾多瓦的哈利法國就解體成為一系列小的埃米爾王國。

西班牙的地形是比較破碎的,一塊平原就有相應的山地。

巴倫西亞和格拉納達都是可以耕種的平原地帶,但也隔不了幾十裡就有險峻的山脈。

因此就容易被武裝團體盤踞。

這些武裝集團不一定是十字軍,也有很多穆斯林的盜匪,甚至還有很多在雙方勢力之間相互倒戈的機會主義者。

不過最後都成為了基督教的勢力範圍。

皈依基督教並不是說我隨便選一個強大的陣營,這也意味著要接受教會的訓誡。

因為這些後來的虔誠的基督教領主們,一開始加入基督教肯定不是說單純為了信仰,這裡面肯定會有一些利用羅馬教會的政治勢力因素在裡面。

也就是說,我就是想利用一下教會的勢力,名義上做一個基督徒,實際中我還是按照我原來的習慣去做。

在一開始你還能做到,而過了幾十年,特別是到了你兒子那一代,你肯定就沒辦法這麼做了。

你會發現,你的老婆和兒子變成了比你更虔誠的基督徒,並且利用教會的勢力,把你管起來。

這就是宗教裁判。

宗教裁判被後來的新教徒說成是西班牙絕對君主實施專制的工具。

但實際上,西班牙成為宗教裁判所的一個重要陣地,就是因為他是基督教和異教徒拉鋸的戰場。

很多基督徒,包括公爵之類的,他們都是新基督徒,因此在教規方面不是那麼虔誠。

收復失地時期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他們一開始主要是做什麼的?

就是幫原配打小三的。

因為很多新基督徒原來是穆斯林,他們成為領主後掌握了大量的資源。

而他們皈依基督教,就是像我們剛才說的,出於政治目的,所以我並不想遵守基督教教規。

那麼誰能對付這些人呢,那就是宗教裁判所。

因為你已經皈依基督教了,所以只能有一個老婆,但之前我還是穆斯林的時候,我還有三妻四妾,我還很捨不得她們。

我皈依基督教後的妻子,可能就是原來四個太太當中的一員,我選擇其中的一個做了我基督教的妻子。

但是我認為,我雖然名義上是個基督徒了,但之前我有四個老婆的時候,你都沒有說什麼,那今後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沒想到,我的老婆和我受洗變成基督徒之後,他原先都不敢說什麼,現在成為基督徒了,反而不能忍受了。

她不再讓我找別的女人了,如果她發現我去找別的女人,她就去找主教,然後宗教裁判所就會上報羅馬教廷。

我一氣之下就把她殺了。

羅馬教廷知道後,認為我的罪名十分嚴重,無法赦免,然後就交給世俗政權。

於是卡斯蒂利亞國王就得到了來自羅馬教廷的裁決,而卡斯蒂利亞國王在外交上非常需要得到羅馬教會的支援。

於是國王就會將我這個公爵逮捕法辦,我之後在王國中肯定就混不下去了。

這種事在西班牙,經過長時間的訓誡,於是原先的穆斯林,就變成了真正的天主教徒,甚至比原先出身法國和英國的騎士還要虔誠。

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凡是穆斯林征服過的地方就永遠是伊斯蘭。

當然這種說法有很多反例,西班牙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我們之前講過的奧斯曼,像是巴爾幹半島,在奧斯曼帝國崩潰後穆斯林也在他們征服的土地上消失了。

因為西班牙是一個十字軍王國,所以宗教裁判在其構建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別是卡斯蒂利亞的西班牙性質,他的法統來源就很依賴羅馬教廷的支援。

因為原先卡斯蒂利亞的王統在英法爭奪之下很不穩定,他要把自己從英、法、還有穆斯林建立的非正統,轉變成為正統。

這個過程中,你結合中世紀歐洲的政治演變去看。

在中世紀早期,法蘭西與羅馬教廷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中世紀後期,在天主教會大分裂(1378年-1417年)後,法國為了和德國、義大利爭奪對教廷的控制權,所以法國和義大利出現了嚴重的衝突。

而卡斯蒂利亞,在英法百年戰爭,法國戰勝英國後,想要從法國人的勢力範圍擺脫出來,取得強勢的地位,羅馬教廷是唯一的選擇。

而羅馬教廷在與法國鬧翻以後,從羅馬教廷的角度來看,這些好戰的卡斯蒂利亞貴族是一個非常值得支援的物件。

把卡斯蒂利亞王國培養成為正統天主教王國的主力,把他從法國的勢力和英國的勢力中解放出來,變成羅馬教廷在歐洲打擊法國勢力和英國勢力的一把尖刀,對於羅馬教廷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因為羅馬教廷從原則上講是一個沒有武力的集團,但是他在當時享有道義上的權威,而這正是卡斯蒂利亞國王最需要的東西。

當時卡斯蒂利亞有著一時無兩的西班牙方陣,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兩者相結合,產生了特別忠誠的卡斯蒂利亞貴族,產生了卡斯蒂利亞王室的正統性,同時也產生了天主教君主名號的西班牙王國。

殖民帝國西班牙(二):英法爭霸,葡萄牙獨立

伊莎貝拉女王繼承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王位時,她統治的就是這樣一個王國。

伊莎貝拉女王和阿拉貢國王聯姻合併以後,透過天主教雙王形成了取代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的西班牙王國,我們下次再說。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