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的河內郡,是如何逐步變成隋唐時懷州,以及明清懷慶府的?

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濟源市一帶,北有太行山脈阻隔寒冷空氣,南有黃河滋養土地,並且還不受黃河改道、決口等帶來的自然災害影響,地處中原,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發達、物產豐富、人煙稠密,也因此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搖籃之地,以及多個王朝龍興之地以及京畿之地。在這裡正是因為有著獨有的山脈、大河地形,成為了我國曆史上行政輪廓變化最小的區域,千百年來設定在這裡的無論是郡、路、府,其行政區域的輪廓相差不大,較為穩定。下面就看一下,這一區域在歷朝歷代中不同的名稱。

秦漢時的河內郡,是如何逐步變成隋唐時懷州,以及明清懷慶府的?

由於這一帶有黃河的環抱,位於古代有三河”之說中的河內地區,因此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時,就在這裡設了“河內郡”,在接下來的兩漢及魏、西晉時均沿襲了這個設定。不過在東漢後期,把西漢時採取的“州刺史監察區”這種不是正式的行政區劃改為了有行政區域的正式的州,就把秦、西漢以來的行政管理由中央、郡、縣三級變為了中央、州、郡、縣四級。這樣一來也就促成了“河內郡”向“懷州”的轉變。

秦漢時的河內郡,是如何逐步變成隋唐時懷州,以及明清懷慶府的?

秦河內郡

秦朝設河內郡時,治所設在了“懷縣”。經過兩漢、魏、西晉幾個朝代之後,由於五胡亂華,西晉結束後,就進入了東晉和少數民族政權對峙的南北朝時期。在這一階段裡,我國北方征戰不斷,政權更迭頻仍,有些實力的各部族、割據政權都想稱王稱帝,到“舞臺中央”走一走。這一時期,各地行政區劃調整頻繁,並且統治者為了拉攏大臣和武將,紛紛給他們封官許願,就造成了州郡過多,郡管縣變少的情況。所以當一個比較強勢、相對統一的勢力“北魏”出現時,統治者就把郡一級撤銷,減少管理層級、加強行政管理。河內郡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撤銷的,把它的治所懷縣升為了州。至此,河內郡就實現了向懷州的轉變。

秦漢時的河內郡,是如何逐步變成隋唐時懷州,以及明清懷慶府的?

唐懷州

隋唐時期,雖然在一些階段又改回河內郡,但這些階段佔據的時間很短,隋唐時這一帶絕大部分時間仍為懷州。不過唐朝懷州管轄範圍比起河內郡時期有所縮小,因為在西部的今天濟源、孟州一帶當時由河南府管轄。五代十國時期,孟州、懷州開始並存,管轄著秦漢時河內郡的覆蓋範圍。北宋和金朝基本延續了孟州、懷州並存的這個格局。

秦漢時的河內郡,是如何逐步變成隋唐時懷州,以及明清懷慶府的?

北宋的懷州與孟州

元朝窩闊臺汗四年,懷州與孟州由“行懷孟州事”管理,蒙哥汗六年,懷孟州成為皇帝忽必烈的湯沐邑。第二年置懷孟州總管府。至元二年為懷孟路。延袥六年(1319年)因仁宗愛育黎拔力八答即位前與答己太后在這裡居住過,改名為懷慶路。

明朝時改懷慶路為懷慶府,轄河內縣、濟源縣、修武縣、武陟縣、孟縣、溫縣六縣。到了清朝時,又在雍正、乾隆年間分別將原武、陽武兩縣先後劃入,直到清末懷慶府共管轄8縣。

秦漢時的河內郡,是如何逐步變成隋唐時懷州,以及明清懷慶府的?

清朝的懷慶府

民國初廢府州存縣,懷慶府廢。新中國成立後,原懷慶府所屬各縣在經歷了頻繁的變動後,今天大部分被焦作市管轄,濟源則成為省直管的縣級市。

至此,商都所在的河內,春秋戰國時的魏地,秦漢魏晉的河內郡,隋唐宋金的懷州,元明清的懷慶路(府)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兩千多年的變化盡在於此。

您瞭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