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提起莊子,很多人都會想起高中那一篇看不懂的《逍遙遊》。

那篇看上去不知所云的《逍遙遊》是很多人高中時的噩夢,因為它不僅篇幅長還難懂。與其說《逍遙遊》難懂,倒不如說《逍遙遊》的解釋不止一種,沒有個定論。

不像別的課文,大多有唯一解釋,好理解。理解對了,自然就好記下來。我記得在那天講《逍遙遊》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只是很詳細的翻譯了這篇文章。至於它的主題,作者的情感思想,老師說的很模糊。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逍遙遊像是個推土機一樣推翻了我以前對莊子的印象

從前我對莊子的印象還停留在初中歷史課本中“

無為而治

”四個字。那時候年紀小,不能真正理解莊子,總覺得他是個不求上進的人,比起孔子周遊列國,復興周禮的那一份勤勉,甚至有些瞧不上莊子。

直到學習了《逍遙遊》這篇課文之後,方才被文章字裡行間的瀟灑不羈深深吸引,從鯤鵬到朝菌蟪蛄,從天上到地下,從神話到現實。作者的思想極其跳躍,像一陣抓不住的風。

於是,開始去深入瞭解莊子,讀他的作品,瞭解他的思想,看關於他的記載,瞭解他的為人。而後發現他並不是從前想象的那樣,他不是不求上進,他所提倡的“無為而治”更多的就和他自己直接聯絡起來。

那就是從他內心發出的聲音,不為外界所左右。他發出這種聲音只是為了尊求自己的內心,別無所求。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莊子是一個想象力極為豐富的人

他的作品大多天馬行空,從不侷限於某一點。所以一般人在理解起莊子的作品時,總是會覺得很困難。因為莊子的作品大多沒有一個固定的主題,讀莊子作品,會讓人感覺自己在看層巒疊嶂的山峰。

你能感受到山峰的美和山峰的存在,但是你始終不能給山峰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很多人感覺讀莊子的作品像是在讀哲學,那些藏在作品字裡行間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太空靈太微妙。或許你認為作者的一句話要表達的是某種意思。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但實際上他卻並不是要表達這樣的意思。我們常說讀書就是像和這個書的作者在進行深度對話,但是在讀莊子的作品時卻並沒有這樣的感覺。他的作品太天馬行空,他的思想太跳躍,總是令人覺得以僅有的學識根本就追趕不上他。又何談與他進行深度對話呢?

但是莊子的作品並不是生澀難懂的。相反,比起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中的有一些作品,莊子的作品很好讀,也不難理解。

莊周在寫作時對語言駕馭的是爐火純青,他常常把一些微妙難以言說的哲理用一些簡單的話去解釋,從而引人入勝。所以莊子寫作喜歡用寓言。他喜歡用一些故事來解釋深奧的道理。

有時候覺得,讀莊子的作品就像是和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在對話。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他很隨意,沒有架子。他從不主動開口,卻對你的問題有應必求。他和那些刻板他老頭不同,他不跟你講滔滔不絕的大道理,晦澀難懂。他把這些道理用能聽懂的語言告訴你。

用心的人,在看完他的東西之後,會覺得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不思考的人,看完之後並不會有所收穫。反而覺得這老頭囉嗦。想大家一直說的大智慧大約便是如此吧。

莊子生性就瀟灑不羈,從不願意受到世俗的歸束。他有時候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眼裡就像是瘋子一樣。他的妻子離世,他不但沒有痛哭流涕。反而以盆為鼓,擊盆高歌, 完全看不出一副喪妻之痛的樣子。

他的好朋友惠子見他如此瘋癲,便罵他,罵他薄情寡義。可莊子卻認為,人生輪迴和四季交替相同,生死只是順著自然規律行事。妻子雖然死了,但人卻仍然安睡在天地之間。所以,他不必深陷悲傷,不能自已。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莊子並非薄情寡義,更不是什麼瘋瘋癲癲之人

他在妻子離世之後,鼓盆而歌是因為他能看淡生死。或許在莊子看來,平靜的接受妻子離世這件事,是對妻子的最後最大的尊重。莊子和世間俗人不同,不貪生也不畏死。

莊子尊重一切自然規律,這和他的無為而治的觀念不謀而合。有人說,孟子也重視自然規律。還提出了“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的觀念。可是莊子和孟子的這樣尊重自然是兩個不同的觀點。

孟子的尊重自然規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最終還是要造福人類。而莊子只是純粹的認為應該尊重自然。在莊子的觀念裡,他並沒有想利用自然做任何事情。在他看來,順應天道,摒棄人為,才能夠與天地相通,成大造化也。

所以莊子從來不主張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他很討厭那些繁縟的禮節,他願意做一個無拘無束,真正逍遙自在的天地間的人。這一點恰好和孟子相反。孟子會給斧進入山林,定時間,定規矩。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可莊子不會,因為他壓根兒就已經融入這些山林當中。當然,我們並不能夠拿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來進行比較,從而去得出誰的觀念更高階,誰的觀念更低階。所站的立場不同,代表的觀念就不同。他們之間無高低貴賤之分。

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雖然說這兩個人都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細細琢磨開之後,又覺得此二者之間有大差異。世人都以為道家逍遙,不重名利,自然也以為它的創始人老子仙風道骨。

可是我在仔細品讀《道德經》之後才發現,老子並沒有淡薄對名利的追求。只是老子對名利的追求方式不同是俗人,觀念也不同。

《道德經》開篇闡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當年孔子問老子禮,尊老子一聲老師。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老子也用自己的才華和知識,為孔子解惑,聲名大噪

這些事情其實都能說明老子並沒有真正遠離名利。他或許能比世俗之人看的超脫看得長遠,但對名利之事也並不是一塵不染。

再反觀莊子,就像是一個遊走在天地之間的逍遙客一樣。名利在他眼中,還不如他在河邊快樂玩泥巴重要。莊子與老子一樣,都才華橫溢。

以他的才華探取財富和權位,猶如探囊取物一般。楚國派使者攜厚禮請他去做相國,他卻一點兒都瞧不上,寧願像個烏龜一樣在泥塘中自尋快樂。

並不是說莊子就比老子高尚,也不是說老子熱衷於名利。老子和莊子的很多觀點都有重合之處。更何況,莊子的很多觀點是在老子之上發展而來。筆者只是被莊子這一股子超凡的氣質深深折服,感嘆他這種能夠安心立命於天地之間,不問世俗事的逍遙。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總覺得像莊子這樣無拘無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是無法在紅塵世俗當中找到能夠理解他的朋友。可事實上,他卻有一位生平至交,那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惠子。

惠子和莊子是兩個不同學派的人,他們的觀點往往矛盾對立。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支援人 。而且惠施是個實幹家,他在政治上有著突出的成績。這種事兒要是擱莊子身上,他壓根兒不願意管,甚至還會有些鄙視。

可是這些都不能阻礙這兩個人成為朋友。惠子和莊子的相處模式,有點兒類似於現在的相愛相殺。典故“知魚之樂”中就記載了這兩個人拌嘴式的辯論。

一個說,“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一個說,“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這就像是兩個小孩兒在吵架一樣,似乎有些耍無賴了。總覺得莊子的語氣多多少少,還帶著一些傲嬌。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莊子嫌棄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和那些統治者同流合汙。惠子看不上莊子這樣放縱自我,無作無為。兩個人相互深深嫌棄,常常在一起辯論個天高地闊,但是誰又離不開誰。

莊子在惠子離世之後,路過惠子的墳墓,下車在墳頭痛哭。別人問他哭什麼,他說,自從惠子死後,他就再也遇不上這樣的好對手。可見莊子雖然嫌棄惠子,但惠子在莊子心中的地位依然深重。

前文中也提到莊子的妻子離世,惠子會前來弔唁。這說明惠子同樣關心莊子。這樣是對手也是朋友的關係,確實讓人羨慕。

兩個性格觀念完全不同的人卻能成為朋友,這大概就是妙不可言的緣分了。 想來也正是因為這樣一段奇妙的友誼,也讓莊子的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莊子逍遙地做自己的風景!

人們都說莊周夢蝶。在筆者看來呀,這莊子就是無意飛到人間的一隻蝴蝶。他一生逍遙自在,不願意被世俗所束縛住,就像一陣抓不住也摸不著的風。

他從天地間來,最後又回到天地間去,這大概也是順遂了他的心意。

莊子,莊氏,名周,字子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