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軍隊的兵和勇,看上去沒啥區別,但是待遇的高低卻是天差地別!

現在清宮戲很火,但是裡面有一個細節,清朝軍隊的服飾上面有兩種不同的字,第一種寫著兵字,而另外一種寫一個勇字。有些觀眾就想問了,這兩個字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同樣都是當兵的,為啥前面的裝飾還有搞兩種不同的標準,雖然一個是兵一個是勇,但是兩者的身份地位是大不相同的。

清朝軍隊的兵和勇,看上去沒啥區別,但是待遇的高低卻是天差地別!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的大一統王朝,同時,清朝也是唯一一個執政時間超過百年的外族政權。對於清朝來講,他們之所以能夠入關,純屬是偶然,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最終還是入了並且統治了這麼大的地盤,但是這就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清朝的八旗軍也就十幾萬軍隊,其他的漢人軍隊也不多。原來在關外還是夠的,但是在進入關內就發現這些軍隊根本不夠。

清朝軍隊的兵和勇,看上去沒啥區別,但是待遇的高低卻是天差地別!

當時在清朝統治的前期,各地的農民起義就沒斷過,南明政權天天想要打回去,再加上李自成張獻忠在各個地方地方搞事情。清軍進了北京城,但是他並沒有把全國都穩定下來。於是清王朝沒辦法,讓綠營兵招募了大量的漢人,編入漢人軍隊,為自己的軍隊打頭陣。而八旗軍的八旗子弟他們基本上都墮落了,在入關之後,面對如此好的生活,他們迅速腐敗,康熙的時候根本指望不上這些八旗兵,所以只好依靠綠營兵。這些綠營兵原本就是用來給八旗軍打輔助的,結果最後卻當成了主力來用。

清朝軍隊的兵和勇,看上去沒啥區別,但是待遇的高低卻是天差地別!

可是等到鴉片戰爭之後,清王朝就更加腐敗了,在之前八旗軍不能用了,好歹還有個綠營兵能接著用,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綠營兵也沒法用了,上不了馬拉不開弓,清王朝這下就沒指望了,再加上當時多事之秋,由太平天國,捻軍,還有天地會,外加洋人對於清政府也是虎視眈眈。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只好打破了滿族和漢族的成見,開始重用漢族的臣子。大清的命脈也就全部落到了漢人手裡,他們自行招兵買馬,充實軍隊。後來的晚晴四大能臣,無一不是漢人。

清朝軍隊的兵和勇,看上去沒啥區別,但是待遇的高低卻是天差地別!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建立的淮軍,這兩個都是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之後的主要作戰力量。但是這些軍隊都是從鄉間裡招出來的,他們本來就是農民,一般來講,他們應該是在打仗的時候招過來,不打仗了就立刻解散,所以他們身上有勇。

清朝軍隊的兵和勇,看上去沒啥區別,但是待遇的高低卻是天差地別!

在湘軍和淮軍之前,清王朝也在各地招收農民來輔助軍隊。只不過他們的待遇和戰鬥力不如正規軍隊,也沒編制。甚至連他們的糧餉都得地方自己籌備,後來太平天國起義之後,這些人打了主攻,這才改善了他們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