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

19。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

接著上一篇的思路往下寫,上一篇講到了非法、得法、拘法的練拳之道,起落高低和進退反側,這一篇繼續往深裡說一說。

還是說一說上法的問題吧,形意拳的上法要求是低進,伏身低進,就是所謂上步低退步高,進退不提枉學藝,不知起落枉靈俐。

形意拳的上法,不是死上,有一個回縮,就是蓄。這個回縮不一定是佔位上的回縮,身形可以是前進,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手位不移形成回縮,也就是形成蓄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彈簧可以拉回來形成回縮,也可以往前形成回縮。形意拳也是這個道理,這個回縮與身形的前進後退沒有必然的聯絡,但是你身上肯定有不動的點。只有相對運動才能形成蓄勢。

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

壓縮後才能打得更狠,我們所謂的輕出重收,實際上指的是這一步。輊出重收不是完結,是開始,是為更重的出手做掩護,輕出要無形,不彼人察覺是為輕,這是上法的關鍵,也是上法的前奏。重收要和更重的出合演,同時作用,一體成形。

做好這個前奏,才能形成有效的結果,上去才能步到人翻。上法和打法連在一起,實際就是一個縮放的過程,沒有這個壓縮,直接上也能打,不乾脆,威力不夠,形不成威脅。

現在練拳的往往少了這一步,他們總是直上,而且往往是平行上,身形並沒有伏低(不是低頭)也沒有回縮的過程;要麼上不去;要麼上去被別人打了先手;要麼形成頂牛。頂牛就是你上去不乾脆,是一種長勁,直觀的表現就是一種推擊。網上所有的形意拳上法幾乎都是這樣的,效果非常的低。

伏身低進的這個蓄勢實際上也是打人,只不過力向是向身內回的,直觀的表現就是使對手有一個前傾失勢。但是一般來說,你的蓄勢令對手形成失勢的情況並不多,所謂手去不空,回空回總不奇。想令人前傾失勢,然後再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形意拳所謂的上,手上必須要帶上點什麼東西,帶不上,不硬上,也就是上不去,不打。

就劈拳來說,這個蓄勢非常的活。相對來說,五行拳中,崩拳是一往無前的,勢如連珠,但劈拳可以拉回半步的。這個半步就是那個外撇,這個外撇完全可以在原地踩,也可以往回踩點,當然也可以往前踩,在這外撇一小步,沒有落地之前,後腿支撐不變的,但是一落就得換過來,一點拖泥帶水都不成,這樣就形成了彈簧壓縮之勢。

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

僅僅這樣做其實是不夠的,雖然形成壓縮之勢,此時沒有形成壓縮的清晰的力向,但這個點要清晰,這個清晰是發力的啟動的根。外撇這一小步的成形,不用看,網上的影片沒有人做到這一點。有人把外撇(其實也不一定撇多遠,多外,忘了強調了)這一小步,變成後腿支撐著前腿的虛跨或者雙重的實跨,這是要命的,在這種方式下,你還不如直上,就是不要這一小步。

外撇一小步成形是重中之重,重心倒換。動手時是單重,就劈拳來說,做不到單重,不存在動手。雙重看是穩重,支撐一個穩架,但是非常的滯動,同時力向不夠清晰,打人就是勉強為之。頂牛還算好的,事實上是你夠不著,而對手就上來了,你又換步輾轉不靈,往往會實實的捱打,連倒地都是直愣愣得或者是處在原地亂撥啦手。

形意拳的蓄勢不是你意識中的那種先做勢然後打,形意拳的蓄是無形中完成的,而且和發力是連貫的,所謂蓄髮一體,實際上在蓄的過程中就已經打了人了。這裡的打人不是拳頭(手)去夠上去打的這麼一個意義,這裡的打人是打破勢,就是亂勢。亂別人的勢,亂對方的勢,同時形成自己進攻的勢,也就是說在亂別人勢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進攻的蟄,同時完成。在對方失勢的同時打他,所以這一切都是需要功力支撐的。

但話還得說回來,外撇一小步是帶著向下的勢得,有向上的反力鼓盪,踩的越清晰威力越大,起而未起不顯形,自已知道,不是沒有勁,不是軟綿綿,而是蓄在身上,不冒尖,不出尖。

自己一清晰,對方就會感覺到一種壓迫逼,一般會相抗進勢,重手拉帶出擊,他不來也帶他一下,就是一撥拉,借這一撥拉讓自已上勢更足,帶不上就算了,走的是自已的路線,並非一定要帶上,是捎帶,空回點不奇嗎?

如果非要帶上點什麼就壞事啦。能捎就捎上,捎不上也做,有沒有不管,不是針對他是針對我們發力的。同樣的道理能帶死也不帶死,我們只是走這個過程。這是我們發力的獨特之處,前後手撕棉,帶上更好,帶大了不要,帶不上不影響,我做我的,不受你影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

如果對方沒有向你這邊的靠,取退勢了,他退勢一出,你上勢就得完成,只是打不著了,不強打了。繼續往前逼迫一步(或等他來),逼迫到他退步不得勁時,他就會往前進勢,然後順他的勢迴帶打他,重複上文的步驟。

如果對方輕巧,起身退走,那就追上去打他,追不上就算了,一馬三箭好好練練,下次再說。

需要說得是跟對方始終是一個方向(也有逆向的用法,那個如一般人用,不必講,而且即使是逆向,也有區域性的和他同向的蓄勢,只是大勢是逆的,這個常見的用法不說了,唯是你注意有個區域性同向)才能打了他,才能打的狠,才能打得巧,才能打他沒跑。

一般人以為行拳打人是相對的兩個力,和對方是頂牛之局來打的,其實這不是形意拳打。人是順著打的,也就是所謂的進也打退也打。

退打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是這個卻是心意拳平常的手段,甚至比進步打更平常。不會退步打,你根本就談不上能用好形意拳。

那麼想要在瞬間形成這種狀態,平上逆上都不行(很難),因為對手已經針對你的身勢做好了進攻或防備的預判,但是你一伏身,就會跑出他的預判意識之外,他就看不住你。他感覺你閃了他了,給了他這種感覺再打他,就是打冷不防,打他思維的空白。

再說說形意拳身法和打人的道理,不明白的應該在90%以上

伏身讓他感覺空了,找不著你了,再打他。所以真正有效的防守不是後退躲閃側讓,而是降勢,要搶這個。跟著他的重心的這個點或更下,對手不論怎麼變化,追他的重心,他是閃不開的。

所謂他側身一讓,你空了,他順勢擊你,那就是一句笑話。你一伏身,他整個上身攻勢就沒有目標,空了,因為你是伏身低進,這是同時的,不在原地了。他一出手,手都跑到你身後了,你都進了他的懷了,什麼向側一閃?閃不了,閃了也照打,因為他閃個形閃不開位。退身是可以的,前提是你伏進的同時他就退,或者比你伏的更低,但你走了先手,他就晚了,做不到。

所以動手時要搶一個低勢,搶不住時,立刻長身而退,用伏身的反作用力長身而走。這就是第二個,退步要高。形意拳沒有主動退,搶不到低優勢,在伏身反力作用下退走。連低勢都沒搶住,一下被人進懷了或近身了,不論身形處於何種狀態,在此基礎上長身退,高手能夠借對方的上勢退走,一半的力是對手給的。

如上形意的進退高低的表述下,你應該能看出來了:形意的動手方式,不是站在原地比劃,每一動都是挪地位,形意的比劃是搶地位,中門被佔神手難防。足踏中門搶地位就是神手也難防。

形意的對抗始終是在移動中的,在移動中搶半步,和對手在同向中贏他才高明。用形意總打成頂牛,水平太差,在同向中形成貼身半步打,先同向再變向更歷害,要在半步中形成換勢,能力不行就會打成交誼舞。交誼舞比頂牛的高明,也更有上升的潛力。

形意一旦貼身就要形成勝負,一近身就結束了,一近身也就分開了,進去了分不開,纏鬥在一起了,那就要去練你的發力了。舉個直白的例子,就象鍵子和腳,挨住了不是目的,緩衝也罷順勢也罷都是為了踢開,如果直愣愣地去踢你知道後果。

所以形意動手,步子上沒完沒了,手上卻只是一下。你千萬不要反過來,手上沒完沒了,腳上不動。現在能見到的影片都是後者,這是沒找到根本,一知半解把演法當成了全部。手法再多再合理也沒用,有了腳才能說手,沒有腳也就沒有手。

就說這麼多,大藝出品,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