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108將中,唯此人被梟首示眾,死狀慘烈,其綽號已暗示一切

《水滸傳》與《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擁有著龐大的讀者基礎。自元末明初成書以來,已經過了將近千年,但其中的種種情節依然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可以說是經得起歲月洗禮的名著了。

《水滸傳》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角色,其中最引人注目,討論度最高的就非梁山一百單八將莫屬了。

梁山泊輝煌之時,擁有一百零八位好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銀,坐擁無數兵馬,朝廷幾次享福都以失敗告終,可以說是神仙日子。

水滸108將中,唯此人被梟首示眾,死狀慘烈,其綽號已暗示一切

當時天下承平已久,奸臣得道,吏治昏庸,無數百姓被磋磨致死,有才之人也因為與渾濁的官場格格不入而被打壓,沒有升遷的希望,甚至於在朝廷沒有了立足之地,被迫落草為寇,事實上不少梁山好漢就是被“逼上梁山”的。

這也就使梁山泊和朝廷互相站在了對立面上,可以說,處於實力巔峰的梁山泊完全有顛覆大宋江山的能力,如果他們可以打破心中幻想,更進一步,就可以建立一個自己的政權,造福生民社稷。

可惜,正因為梁山泊中很多以宋江為首的好漢,都是從大宋的官僚體系中出來的,心中自然存有忠君思想,當時被逼上梁山時,以性命為先,所以採取了比較叛逆的行為,但一旦性命無憂,那點忠君報國的想法就浮出水面。所以,宋江提出接受招安後,獲得了比較廣泛的支援,最後招安這件事就這麼被敲定了。

水滸108將中,唯此人被梟首示眾,死狀慘烈,其綽號已暗示一切

這也是梁山泊走上敗亡之路的開始,朝廷心裡還是把他們視為亂臣賊子,招安不過是在數次圍剿失敗後提出的緩兵之計,真把人找到朝廷後,自然不會愛惜。

梁山好漢被一道道命令驅使著南征北戰,戰鬥力一點點消磨下去,最後一百零八將七零八落,折損大半,朝廷的目的也實現了,這實在不能不讓人大嘆惋惜。

落草梁山

四處征戰的過程中,梁山好漢陣亡的陣亡,殘疾的殘疾,可以說是下場淒涼了。不過,要論起結局,

還是郝思文最為慘烈,一百零八位好漢裡,只有他被殘忍地梟首示眾,

其實,他的綽號早就顯示了未來的悲慘遭遇。

水滸108將中,唯此人被梟首示眾,死狀慘烈,其綽號已暗示一切

郝思文是梁山泊第四十一位好漢,和很多好漢一樣,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個綠林中人,郝思文一開始也是個良民,他武藝高強,但因為當時官場的混亂黑暗,他和自己的結拜兄弟大刀關勝一樣,都是鬱郁不得志,關勝只是個蒲東的小官,郝思文更是個白身。

不過,兩人的機會很快到來,梁山泊的實力越來越壯大,威脅到了朝廷的統治,大宋朝廷決定出兵討伐梁山,只是差個領兵的將領人選。後來經過他人舉薦,關勝走到了蔡京面前,蔡京對他進行言語上的考核後很滿意,決定任用關勝。

朝廷這次圍剿也是聲勢浩大,調派了一萬五千的精銳兵力,關勝被任命為領兵總指揮使,他的好兄弟郝思文也成為大軍的先鋒,隊伍浩浩蕩蕩地這就出發了,當時的兩人一定想不到自己本來是去剿匪的,最後自己卻成了“匪”。

水滸108將中,唯此人被梟首示眾,死狀慘烈,其綽號已暗示一切

關勝中計被擄,郝思文難敵林沖、花榮聯手,敗走之際,又被扈三娘捉回來,五花大綁送到宋江面前,宋江親自為他鬆綁,溫聲軟語,把他勸到了自己的陣營。

英雄隕落

此後,郝思文成為梁山一員大將,奮勇作戰,也算是過上了自由的生活。可是,命運無常,在徵方臘一戰中,好漢死傷無數,郝思文也在這場戰役裡隕落。

大軍行進到杭州後,徐寧跟郝思文一同去杭州北門巡邏,他們自然覺得這就是場普通的巡邏,沒有帶多少兵馬,誰知道撞上了方臘之子率著眾多人馬突襲,梁山好漢這邊雖然勇猛,但也是雙拳難敵四手,最後因寡不敵眾而落敗。

水滸108將中,唯此人被梟首示眾,死狀慘烈,其綽號已暗示一切

郝思文失手被捉住,徐寧不願意拋棄他,就回身救援,結果卻被毒箭射中了咽喉,毒發身亡,

郝思文落到了方臘之子方天定的手裡,先是被施以剮刑,之後又被梟首示眾,

可以說是十分慘烈。

綽號不祥

郝思文死法之慘,在梁山好漢裡是獨一份的,而很多人覺得

他的綽號其實就暗示了後來會發生的一切,

那麼,何出此言呢?

這就要從他這個綽號的由來說起了,

他的綽號是井木犴

,他的母親曾經夢到井木犴投胎到自己腹中,後來就有了身孕,生下了郝思文,他因而得了井木犴這個綽號。

水滸108將中,唯此人被梟首示眾,死狀慘烈,其綽號已暗示一切

其實井木犴的寓意實在不算好,它是二十八星宿之一,而書中早就有暗示,梁山好漢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轉世,但井木犴的兇險之處又遠勝其他,

井木犴位於井宿,井宿群星如蜘蛛網一樣分佈,恰如一張兜頭照臉而來的大網,因此被認為是兇星。

有詩云:“井宿值日事無通,凶多吉少有瘟災,一切所求皆不利,錢財耗散百災非。”

小結:

《水滸傳》這本皇皇鉅著寫到最後,全書的主要矛盾已經由梁山好漢和朝廷的矛盾,轉化為了作者自身思想上的矛盾。《水滸傳》問世之初就被稱為奇書,因為它題材的新穎性,此前幾乎沒有這種描述主人公公然造反與朝廷作對的書籍,可是說讓人眼前一亮。

敢於讓筆下角色走上梁山,這其實反映了作者施耐庵思想的一些先進性和叛逆性,敢於和主流叫板。

但是隨著故事的進行,作者越來越吃力,他的意識深處兩種思想發生了碰撞,一種就是傳統的君臣思想,一種是大膽的反叛精神,最後作者選擇了前者。

雖然選擇了前者,但作者也沒有就此變得天真,而是遵循事情發展規律,給梁山好漢一個個安排了令人惋惜的結局,將全書以悲劇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