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叛逆”?真相令人唏噓

第一心理 | 育兒心理學專欄第五十七章

對於無數家長來說,養育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毋庸置疑,一方面來說,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夠省心,能夠省很多事;另一方面來說,在這個極其注重人情與面子文化的國度中,乖孩子的父母在其他親戚面前自己也會更有面子。

的確,聽話,懂事的孩子能夠省心,還能給父母更多的理解與寬容,然而很多時候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和乖孩子相處。

在中國式教育中,大多數父母只能一味地讓孩子聽話,懂事,越聽話的孩子越被讚揚,孩子的反對與自我意識的覺醒會被父母看作是對他們權威的挑戰。

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並沒有消失,多數父母還是以一種更加威嚴的狀態為人父母,很少有父母願意與孩子保持民主,平等狀態,威嚴之下是懂事,而懂事至極則會叛逆。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叛逆”?真相令人唏噓

叛逆起來也會讓父母錯愕不已,就像《小歡喜》中的懂事至極的英子用極端的方式控訴著母親的愛,於宋倩來說,英子的控訴也算是一種叛逆。

那些懂事,聽話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大多是順從,乖巧的樣子,大部分父母也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會做出極端的舉措來反抗自己。

然而,做一個乖孩子需要付出很多,於父母來說,乖孩子省心省力,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他們不斷的自我犧牲,忽視自身的訴求,從而去滿足父母的訴求,滿足父母的想法。

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很難在被長時間的忽視之下形成健全的人格,而父母又在不斷的給予口頭讚賞與行為讚賞,不斷地強化孩子的懂事,因此,他們也失去了對真實自我的訴求。

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叛逆”?真相令人唏噓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他將人的自我的部分分為了三個部分:

①本我(ID)

:最原始的“我”,代表著人最本能的天性與慾望,是最真實的自我訴求層面。

②自我(self)

:平衡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調節人的心理狀態,適應社會環境。

③超我(superego):

道德層面的高尚的我,多被社會規範習俗所制約,是人社會屬性的最高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