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記者賈巖峰報道

作為曾經的職業球員,健將級運動員,退役後成功轉型為裁判員,這在國際足壇也非常罕見,而於波則是中國足壇現役裁判中的第一人。如今的于波是瀋陽體育學院足球教研室的一名老師,同時作為一名國家級裁判,他仍經常出現在職業聯賽的賽場上。

出生於1979年的于波如今已經42歲,距離裁判員的退役年齡45歲還有3年的時光。自從他2009年退役,2011年正式成為裁判吹罰比賽開始,如今已經10年的時間過去了。在這10年中,他一邊在大學裡任教,一邊還要在職業聯賽中吹罰比賽。或許是因為有過職業球員的經歷,于波的執法總是能夠從多元化的視角去看問題,既能深刻理解裁判規則,同時又能看透球員意圖。

因此,聽他談談中超執法經歷和對各種爭議判罰的解讀,或許對我們更好地理解裁判規則、多角度看待中超賽場的諸多爭議,很有裨益。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足球》:請問你是哪一年正式退役的?能簡單介紹一下你成為職業裁判的經歷嗎?

于波:我是一名地道的瀋陽人,從小就在瀋陽踢球,在海獅和金德都效力過,2009年到了30歲,我就正式退役了。退役以後我開始規劃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先是到瀋陽體育學院的足球教研室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一些老教授們都建議我可以考慮向裁判的角色發起挑戰,因為我的年齡、體能和對足球規則的理解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後來又有一次機會讓我吹罰了中學生的賽事,我發揮得還可以,而我對此也感興趣,因此在地方足協和體育局的支援下就走向了通往專業級別裁判員的發展道路。

你目前是什麼級別的裁判?你的晉級之路如何?能給我們簡單普及一下在目前中國的裁判晉級和管理體系嗎?

我目前是國家級裁判,這也是我裁判生涯的最高級別了。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對“足球裁判員技術等級的申報與審批”的規定:中國足球協會的裁判員技術等級分為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裁判員。

根據“足球裁判員技術等級的申報與批准”,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掌握和正確運用《足球競賽規則》和裁判法,經地方協會審批一、二、三級裁判員。一般從入門到可以執法中超,快的也需要6-8年時間。國際級裁判員首次申報最大年齡不能超過38歲;亞足聯精英裁判首次申報最大年齡不能超過35歲,亞洲的許多國際級裁判員都是從亞足聯精英裁判中挑選的,因此我已經過了首次申報的最大年齡,所以最高也只能是國家級了。

我是從30歲開始,經過了兩年學習拿到了一級裁判資格證,然後進入預備國家級,又經過兩年的培訓和考核,拿到了國家級。然後從U系列開始執法,U13、U15、U17、U19、U21,都過了,才能選送到中乙聯賽執法,到了中乙再磨練2-4年,然後到中甲,在中甲也可能再經歷2-N年,才有可能到中超執法。我還算幸運的,每個階段都是兩年就通過了,即便走得這麼快,走到中超執法也用了6年的時間,這在裁判界相對較少。

縱觀中國職業足球發展史,像你這樣從職業球員轉型為裁判員的實在太少了,為什麼呢?

有幾點原因。

首先,裁判員跟球員在某些層面很相似,是需要時間和比賽來培養和磨練的。

我算是退役比較早的了,30歲退役,但是開始裁判生涯卻是比較晚的了,如果不是因為我有職業球員經歷,一般人可能很難走完這條路。

大多數職業球員退役都在34歲至35歲左右了,除去純業務理論學習的時間,再加上一些晉級的過程,等到能吹到中超級別賽事的時候都得退役了。

其次,裁判的工作本身既沒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談不上受到尊重,也沒有很豐厚的酬勞,跟職業球員時沒法比的,但同時訓練強度又大,規矩又多,對於職業球員沒有太多的吸引力;另外,職業球員是一個團隊,一個人犯錯可能還有其他隊友想辦法幫助彌補,但是主裁判大部分時間都是依靠自己來完成吹罰的,注意力與精神必須絕對的高度集中。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足球》:都說球員和裁判是“天敵”,你在球員時代是如何看待裁判的?現在成為裁判了,又是如何看待職業球員的?

于波:在我做職業球員的時候,我倒沒覺得裁判是“天敵”,因為我曾經是隊長,所以我必須要做榜樣尊重裁判,而且我的職業生涯中沒有受過因紅黃牌帶來的停賽處罰,在2003年,我整個賽季踢了35場比賽,只拿到了3張黃牌,當年聯賽我們拿到了第五名,足協盃進入了半決賽,拿到了第三名,全隊只有我跟守門員是出場時間最多。作為隊長,我尊重判罰結果,但面對裁判的判罰,我也有看不懂的和困惑的。

當我轉型為職業裁判後,我才發現,原來當年很多判罰無法理解,其實是我沒有吃透規則。如果不是經過系統的學習,我從不認為球員時代的我,對比賽規則竟然最多隻瞭解50%,就這50%裡,也不見得是百分百準確。那麼同理,就目前的中超賽場而言,像國腳們這些最頂級的球員,我也敢說他們對足球規則的真正理解,60%已經是天花板了,不會比這更多了,大多數職業球員可能理解得連50%都不到。這個是我作為職業球員和轉型做裁判後的真實感受。

職業球員的視角和裁判員的視角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別?足球規則都是統一的,職業球員怎麼會對比賽規則的理解有你說的那麼大的欠缺呢?

這裡面有幾個邏輯問題必須要弄清楚。首先,中國球員所瞭解的足球規則,基本上都停留在自己與球隊戰術層面,並沒有很系統、很細緻地去了解每一個比賽中判罰的標準是什麼,球員大多數只關心自己和本隊,而裁判員要看兩隊和全域性,必須要兼顧公平。

其次,很多球員並不知道判罰標準的天花板在哪裡,大多數都以為自己很懂,也以為自己瞭解的就是正確的,以前我也不知道自己欠缺這麼多,系統性地學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我們整個職業聯賽對足球競賽規則的理解太欠缺了,因為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由此產生誤解和摩擦也是難免的。

第三點,造成這個的原因也不能都說是職業球員懶惰不愛學習競賽規則,而是我從吹罰U系列的賽事開始,我就感覺到,賽事級別越高,球員對規則的理解是越好的,如果說中超球員也就只瞭解50%的規則,那麼賽事級別越低,這個比率還會下調。

職業球員也是從年輕球員過來的,他們從小都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一路走來都是憑藉自己的理解,而規則又在不斷地調整和升級,因此職業球員對於競賽規則瞭解不足是很正常的,這個問題是未來需要我們很好地解決的。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賽場上的很多判罰爭議,有一部分是因為大家對規則理解偏差造成的?

是的,不能說全部,但是有一部分肯定是因為對於規則理解的偏差造成的。就拿防守動作來說,有很多球員認為自己先踢到球了就不犯規,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的。這裡面涉及到動作是否使用合理、有沒有危險動作、是否過分力量,這些規則細節和精神球員基本不會考慮,但是裁判員必須認真對待。

◆作為職業球員出身的裁判,你在執法時有哪些優勢嗎?

第一,我的體能會非常好,因為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動習慣,加上職業球員時代打下的堅實基礎;其次,我對足球規則的理解可能會比較透徹,無論是戰術還是吹罰的規則,還有對於球員的心態、識別犯規動作的意圖,都會有很深刻的理解;第三,抗干擾能力會比較強,職業球員尤其是中後衛出身的我,心理素質、抗壓能力都很強。我對於自己判罰的大部分結果,敢於堅持。

在吹罰職業比賽的這些年中,有沒有哪些球員給你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有。在我執法過的比賽中,比如說鄭智,球技和對規則的理解應該是我做裁判這些年來,看到的中國球員當中水平最高的一個了。還有就是外援,比如說重慶兩江競技的幾名外援,還有以前廣州隊的塔利斯卡,他們之所以給我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這些外援的比賽心思都在球上,職業精神讓人敬佩,尤其是重慶這幾名外援剛來中國的時候,拉不住,拉住了也不倒,從不會在消極利用規則獲利上動腦筋,大摩托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在你的執法生涯中,肯定也經歷過有爭議的判罰,有沒有哪一場的判例是你印象比較深刻的?

有。在2016年我吹罰的一場中甲比賽,青島中能跟武漢卓爾的比賽,有爭議的判罰,比如說把中能隊長郭亮兩黃變一紅罰下的過程。賽後我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爭議點是,如果郭亮真的有暴力行為嫌疑,那麼應該直紅而不是黃牌。事情是那樣的,當時我判給了卓爾一粒點球,中能隊意見很大,我受到了圍攻,郭亮作為隊長也一直在參與爭辯,同時他在靠近我的第一時間,踩了我一腳。

儘管動作很隱蔽,但是他的意圖我是能識別的,當時我考慮,如果我直接出紅牌,但是萬一攝像機鏡頭沒有捕捉到這個細節,可能會引發軒然大波,那麼在他進一步爭辯的時候,我給了他一張黃牌,這樣兩黃變一紅,他被罰下了。

◆就一些有爭議的判罰,難道隊長不可以跟主裁判溝通嗎?這不是隊長的權利嗎?

這是一種誤解。隊長只有管理本隊球員的權利,任何球員都沒有被賦予質疑裁判的權利。一般情況下,如果出現爭議,正常溝通,只要不很過分,裁判都不會出牌兒,也能理解。但如果因集體圍攻裁判,或者加上一些非體育道德行為而影響了比賽程序,故意挑戰裁判權威,裁判是可以以出牌的方式來維護比賽程序和自己權威的。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足球》:其實中國足協年年都會開會,不斷提及要統一執法尺度。那麼請問執法尺度為何看起來始終不能統一?難點在哪裡?

于波:的確如此,中國足協,包括目前也分管聯賽裁判的中足聯,都在不斷強調執法尺度統一的要求,也會組織我們進行學習和深入探討。其它的倒還好說,就是手球的吹罰,這個尺度有時候是真的做不到完全統一,而且這個也是非常難判的一個難點。國際足聯對於這一點也是在不斷修改規則,但是,到底是手碰球還是球打手,這個至今總是出現不斷爭議。

就拿球員起跳爭頂來說,沒有任何一名球員可以做到雙臂夾緊然後彈跳爭頂的,那麼一旦有彈跳就勢必是張開雙臂的,這時候出現手球是很難判的,什麼範圍算是手部協調身體的合理範圍?什麼情況是故意擴大範圍故意手球?不同的裁判有不同的看法,這個就經常做不到高度統一。

很多人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日韓裁判水平比我們高,在你看來是這樣嗎?

我不否認日韓有不少優秀裁判,但是他們在中國執法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他們不會受到各方面先期扣帽子,大家就預設為他們是公正的,哪怕吹罰過程中有不同意見,或者有失誤,也對他們有比較好的包容性,不會被升級到其他層面,同樣,中國裁判去吹罰其他國家或地方的賽事,也很準確和輕鬆。其實我們的裁判水平也不是不高,只是揹負的壓力不一樣。我覺得,既然大家能夠包容外籍裁判,其實也該給國內裁判適當的包容與理解。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

想要減少爭議判罰,讓裁判員的業務能力與整個聯賽相匹配,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

首先,要提升所有參賽人員的競賽規則理解水平,俱樂部這點要積極參與進來,如果大家對於規則的判斷都在同一個層面,可能很多判罰就更好理解了;其次,加強裁判隊伍的自身建設,加強業務學習;第三,儘早建立職業裁判制度。因為競賽規則、球員和裁判,是一個健康的足球體系向前發展的三大要素,不可或缺。想要減少更多爭端,就需要各方都更加職業和敬業。

你在外執法,一定離不開大學的支援,你一直在賽區裡執法不會耽誤本職工作嗎?

肯定會有一點影響的,但是好在系領導和院領導都支援我,只是提醒我別忘了自己的教學任務,我很感謝院領導、系領導給我的支援,我肯定會把本職工作做好的。

作為一名前職業球員和現役裁判,你有什麼特別的心願嗎?

作為一名曾經的職業球員,有很多以球員身份在頂級聯賽效力的經歷,未來,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多在頂級聯賽執法比賽的機會,我會非常渴望也會很認真地對待每一場比賽。另外,透過自己這種轉型方式,我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職業球員能夠加入到裁判隊伍中來,能從基礎上幫助年輕球員培養更好的規則意識,這也是對中國足球的一種幫助。

專訪|從踢中超到吹中超!于波:希望有更多職業球員加入裁判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