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今天小編說的是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立冬”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冬天,一週平均氣溫低於低於10攝氏度。從氣象角度來看,才是意義上的冬天,入冬之後,此時,池塘停止進食,不管用任何味道的商品餌,水庫、湖泊、河流等廣泛養殖水面魚不咬鉤是魚進入休眠或半休眠狀態。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然而,池塘的情況有:相距五米,兩處捕魚點水深相同,一處腥味商魚餌磨大豆魚餌撈底,2小時釣4條鯽魚,然後換細線小魚鉤、魚餌磨入綠豆中,略好一些。另一個人用麥香餌,半小時後,發現了一個小洞。於是改搓為拉,連釣鯽魚14尾。這個比較說明,水冷魚口輕,拉佴勝搓餌與釣餌的味型無關。同樣情況還出現在釣魚比賽中,很多年前合肥的一個商業性比賽11月底了,寒潮來襲,最低氣溫降至0°C以下。8時0分比賽開始時,池塘的迎風面還結著些許薄冰,90分鐘比賽不管腥香,不分濃淡,用拉餌的釣50~70尾鯽魚,同樣釣底,用搓餌釣20~40尾。搓餌和拉餌效果相差一大截,該怎麼解釋呢?一是魚小,幼魚階段吃慣了人工投餵的粉末狀飼料,即使冬天吃腥了也會因霧化而親近香餌;二是咬鉤輕,相比於搓餌拉餌輕,只有搓餌的13重量,容易入口,所以釣得多。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可是釣餌依舊,換到一個月前猛咬狂吃的湖泊、河道情況就變了。搓小餌釣底,3小時無囗,其中除腥餌有一兩個訊號不明確的小動作外,香餌不見一日。但從釣點周圍泛起的渾水看,窩裡有魚。於是搜腸刮肚,把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才在無意中發現:搓小餌釣底,拋鉤後等1分半至2分鐘,如果無口就逗一逗,方法是利用釣竿將啁3釣2或調3釣3的標尖壓至平水,然後前推復原。一般標尖復原後30秒鐘之內就會有囗,而且訊號放大。這個事實說明,魚不咬鉤逗逗同樣適用冬釣,只是逗的方式不同而已。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夏秋逗魚,不管腥餌香餌都是三種方式:上下逗,左右逗,前後逗。冬釣不能用上下逗,更不能連續逗,只能左右或前後逗一次。原因是冬魚貼底攝食,活動能力降低,動作輕,行動慢,除了移餌就魚,讓餌動在嘴邊才能刺激魚的咬鉤反應外,餌移位快了、高了它就放棄了。拉餌小、輕,即使不逗也會因線組、水流、水壓和魚的活動而顯現動態。拉餌比搓餌釣得多其實是靠了釣組的“自來逗”機制。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然而,同樣環境還有另一種比較:一人用2號袖鉤,0。3/0。6號線組拉腥餌釣底,3小時獲鯽魚14尾。一人用1號袖鉤,0。2/0。4號線組兩鉤掛紅蟲釣底,3小時獲鯽魚26尾,幾乎是前者的一倍。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商品餌中的腥餌不外乎蚯蚓腥、蝦粉腥、魚粉腥、紅蟲腥、血粉腥以及阿雞膏、鮮腥膏一類的水生動物製品,其腥味多來自脫水後粉碎的乾製品。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雖然都是腥餌,可是比起鮮活的蚯蚓、紅蟲,商品腥餌除了味相近,卻是“質”相遠。用過鮮活紅蟲的釣手都知道,掛紅蟲不能破,如果刺破了,體液流盡剩了一層皮,魚就不咬鉤了。夏秋用蚯蚓、米蛀蟲、蛆做釣餌也是如此,飽滿、鮮活、蠕動能力強的活體比死體釣得多。同是腥餌,活體和死體、鮮腥和幹腥不同,活體伸縮扭動,處於動態之中能刺激魚的視覺、觸覺;幹腥的作用是刺激魚的嗅覺、味覺,魚能不能接受它還同餌的大小、形狀和動態有關。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所以同是腥餌,魚接受蚯蚓、紅蟲是味覺、視覺、觸覺綜合運用的結果。拉腥餌雖有味覺認同,但人為模擬出來的動態是暫時的,不連貫的,必須動在魚的視力範圍內才能激起它的反應。再看線組,掛紅蟲用1號袖鉤,0。2/0。4號線組固然是因為紅蟲輕,但正是鉤小了,線細了,餌輕了才能讓行動慢、咬鉤輕的鯽魚吸入順利。明白以上道理,冬釣用蟲餌就比較好理解了。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可同是活體,蚯蚓和紅蟲有不同,蚯蚓粗、長,蠕動能力強,適合釣綜合魚;紅蟲細、短,蠕動有限,主要用於釣鯽魚。這是由鯽魚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決定的。鯽魚雜食,多沉底攝食,生活在水庫、湖泊、河道中的鯽魚雖然可以獲得一部分人工飼料,但其貼底攝食自然餌料的能力沒有退化,只是因為水涼才降低了活動能力和對食物的需求。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如果沒有一人用蚯蚓和一人用紅蟲的對比,我們是分不出優劣的。但一比較就分出高低來了:蚯蚓的粗、長以及過強的蠕動能力會影響鯽魚咬鉤,反應在浮標上就是釣靈了訊號反應不足,多半個黑格的小動作,釣鈍了乾脆沒有訊號。然而長時間不咬鉤,提起竿來卻鉤住了魚,而且不是掛的,是鉤在嘴上。用紅蟲則不管釣靈、釣鈍,有半目或一個黑格的動作就中魚了。除了紅蟲是水生動物,貼底攝食的鯽魚經常吃到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顏色、體味、大小和蠕動能力符合鯽魚攝食謹慎的行為特點。反之沒有比較繼續用蚯蚓,則釣不到魚會怪罪天氣、風、鉤和線組等等。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過去傳統釣時代,冬天釣鯽魚用輕墜小鉤,以蚯蚓、米飯粒為餌。釣鯉魚、鯿魚雖然也是小鉤,但鉤條不會很細,釣餌用切得很小的熟紅薯塊、麵餅、糯米糕。在水寬魚少的大水面,一天收穫幾尾鯉魚、十幾尾鯽魚就不錯了。“臺釣”後冬天釣鯽魚多搓小餌釣底,再後來有了拉餌釣快魚,由是池釣以拉餌為特色形成夏用香、冬用腥的區別。受池釣影響,慢慢的大水面野釣也開始用拉餌了,但不是自始至終一拉到底,而是搓拉結合,守中有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水面魚密度低,必須堅持誘魚才能釣上魚,可是魚口特別輕的時候即使用拉餌也未必有口。另外拉餌的持鉤時間短,宜攻不宜守,尤其是調低釣高和調幾目釣幾目的時候,餌化了浮標沒反應是個缺點。這樣幾經比較後釣手終於發現,將傳統用餌經驗引入“臺釣”,除引魚用商品餌外,以守為主釣餌用米飯粒或小蚯蚓可彌補拉餌持鉤性差的缺點。

魚兒不吃餌怎麼辦?快用紅蟲試試!

隨著釣快魚越釣越小,與此相適應袖鉤出現0。5、0。8號兩個超小規格;子線有了0。08號之後,釣魚人開始用紅蟲了。又經過幾年,凡是搓餌無口,拉餌無果,用0。5號袖鉤掛紅蟲就成了冬釣的終極辦法。為什麼一換紅蟲,鯽魚就咬鉤了呢?可以從三方面去理解:1。前期搓商品餌已經招來了魚,只是魚口輕隱蔽了訊號;2。冬天魚嗜腥,但咬鉤謹慎,蚯蚓長,蠕動能力強,鯽魚張口小,能銜住鉤尖外的餘體卻把鉤留在了嘴外;3。紅蟲腥和蚯蚓腥不是一回事,好魚餌水裡找,水腥才能降低它的警覺。今天小編分享的你學到了嗎?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小編,給大家帶來更多體育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