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慾望社會下的我們

低慾望社會下的我們

Adele - Million Years Ago

Adele - Million Years Ago

03:47

來自七公子的晚安

今天來聊一聊“低慾望”吧。

我以前覺得低慾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我現在卻覺得很可怕。去很好的餐廳吃好吃的食物,買到喜歡的衣服,拍了好看的照片,買到了想要的書等等等等,這些以前輕易就讓我開心起來的事情,現在我都沒所謂。

什麼是低慾望?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裡提出的概念。所謂低慾望,就是指作為社會主體的新世代不願再揹負風險和債務,喪失物慾、成功欲、結婚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慾,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遠離喝酒、甚至是遠離戀愛。

羅列幾條低慾望社會的典型特徵:

1、年輕人不願意揹負風險,不像從前世代一樣願意獨立購屋,揹負幾千萬的房貸。

2、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臨人口超高齡化的問題。

3、喪失物慾、成功欲的世代: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慾望,隨便吃個一、兩餐就能活下來的社會,出人頭地的慾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

4、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再多錢也無法改善經濟。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工作的熱衷度不高,工作對他們而言就是維持收入的工具。年輕人比較在意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甚至連婚都不願意結。

低慾望社會下的我們

馬雲曾經說:如今的年輕人,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他們似乎把自己的宏圖大志都藏到了內心深處,而現實中則一如既往的活著;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越來越討厭那些所謂磚家和大師的心靈雞湯,而比討厭毒雞湯更可怕的則是:很多低慾望群體發現,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命運!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和慾望,躲在舒適區只想安逸地生存?

想戀愛,又沒有底氣;想主動出擊,又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膽小又平庸,怯懦又自卑,這就是你。

也是千千萬萬個我,我們。

很多人說,90後已經變成“低慾望一族”了,20多歲的人了,不想工作,不找物件,也不肯生娃的,他們就像橫亙在人類社會發展軌道上的巨型米蟲,光知道消耗糧食了。其實,他們不是低慾望,而是慾望在別處。

最晚的一批90後都邁進了二字頭。這意味著,所有“奔三”階段要做的事、要背的鍋,都得90後承包了。

本來,一代人本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各種嫌棄下幾代人,這已是全年齡段人類都逃不掉的迴圈。在吃過苦捱過餓,奮鬥過、蝸居過的中老年人看來,從小就生活在舒坦環境中的90後,沒幹過啥正確的事。

低慾望社會下的我們

在一集《圓桌派》中,竇文濤等人一同聊了聊“低慾望社會”這個話題。嘉賓耶魯大學金融教授陳志武指出,“低慾望”實際上是當下社會的一種富貴病。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胡澎主任也在接受《南風窗》採訪時提到,奮鬥不一定只存在於經濟維度,從無到有的生存問題被解決後,擺在人們面前的就是怎麼讓社會更精緻、更美好、更人性化。

如今,社會發展成熟,每個人的基本生存已不成問題,財富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不用為一根蔥、一袋鹽爭得你死我活,這時候,人人都自然會變得更佛系、更體面,更別提和GDP一起成長起來的90後了。要求他們渾身散發出對金錢、食物的強烈慾望?沒必要。

或許我們更致力精神上的追求,以精神生活上的樂趣代替物質上的享受。遠離社交,遮蔽刺激物慾的外緣。

低慾望的人會感到生活中其他人都在爭搶的東西自己不是那麼敏感,低慾望的人往往隨心所欲,無為而治,功利心比較淡,無慾無求,自然輕鬆自在。

低慾望的人的生活是很平淡的,別人再爭取什麼的時候會感覺與自己沒多大關係,這種人的生活可能是兩點一線,消極避世的,久而久之,會有一種局外人的孤獨感。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度過一生。

低慾望社會下的我們

目前覺得最理想的狀態大概就是: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不嘆世道蒼涼,不惹情思哀怨。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