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胰腫瘤+腎腫瘤……機器人精準切腫瘤,內臟保住了

ZAKER 哈爾濱記者 徐日明

膽囊結石、胰體腫瘤、腎腫瘤 …… 每一種病都夠讓人頭疼了,當這三種病集中在同一個患者的身上,腎和胰腺還不能確定是否已經癌變 ……“ 咋整?” 患者王先生說,“ 膽囊在右面,胰腺在左面,腎在背側,開刀手術要在腹部劃一個大寫的‘人’,還不算背後這一刀。就算手術成功,完成了這三項,也會疼得受不了。”

但是,有了機器人的參與,手術就變得不一樣了。在哈醫大四院泌尿外科、腫瘤外科肝膽外科多學科專家合作下,王先生目前已順利恢復。“ 這個手術最大的意義在於,由於有機器人輔助,不但保住了腎臟、胰腺、脾臟及其功能,而且實現了最小創傷,患者術後恢復得非常快。” 哈醫大四院泌尿外科徐萬海教授說。據悉,機器人已在哈醫大四院完成 1123 例手術,分別應用在泌尿外科、胸外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甲狀腺外科、腫瘤外科、婦科等。

膽結石+胰腫瘤+腎腫瘤……機器人精準切腫瘤,內臟保住了

第一關:保臟器

機器人參與手術

可以保住脾臟

王先生的病是在體檢中檢查出來的,在看到結果的時候,他整個人都崩潰了。王先生說,先前只感覺自己的消化系統有問題,腹漲及略有小疼痛,卻沒想到已經病到了這種程度。

“ 從解剖位置來看,膽在右上腹,胰在左上腹,一般來說,胰和膽的手術要由肝膽外科來完成,要在腹部開一個大寫的‘人’,腎部手術要由泌尿外科來完成,在左後腰部開刀,這樣前後都會有刀疤,但是關鍵還不在於此。” 專家說,胰臟和脾臟是相連的,如果進行胰體尾切除手術,那麼脾臟多數情況下難以保留,會影響患者未來的生活質量。同時,在切除胰腺體尾的大部分後,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會大幅降低,患者就會成為 I 型糖尿病患者,也就是終身依賴胰島素的人。

“ 也就是說,切除手術已經比較複雜了,切除腫瘤後患者的後續問題會更多。所以,在保住功能和臟器的前提下治療疾病,才是第一要務。與其說是‘切’,倒不如說是‘保’更準確。” 徐萬海教授說。在機器人參與手術後,既可以保住脾臟,也可以保住胰臟等臟器的功能。

第二關:保功能

切除腫瘤後

腎臟胰臟還能正常 “ 幹活兒 ”

在機器人的輔助下,醫生開始對王先生進行手術。

“ 能不能保住脾臟,最重要的還是‘看得清’。” 該院腫瘤外科肝膽外科主任徐力善說,人體的解剖位置大致相同,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則會有一些偏差,這一點偏差是致命的,如果在看不清的情況下切除病灶,就有大出血的可能性,這是手術面臨的第二的難題。普通的腹腔鏡視野可以放大 5 至 10 倍,而且是二維視野,機器人的 “ 眼睛 ” 可以把影像放大 20 倍,醫生在 20 倍的三維立體影像下,仔細地分離黏連,避免血管的損傷,在切除有血供組織的時候提前預處理,這也就是如此大的手術出血量僅有 100 毫升的原因。

這個手術的成功之處還在於,保臟器的同時保住了功能。泌尿外科徐萬海教授僅用時 35 分鐘就為患者實施了機器人輔助下腎部分切除術,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腎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採用 “ 免阻斷 ” 技術,術中不阻斷腎動脈,避免了腎臟因缺血造成損傷,困擾患者的腫瘤得以 “ 根治性 ” 切除。

徐力善介紹:“ 醫生在手術的時候只有雙手兩個自由度,且手的旋轉度是受限的,機器人有三頭四臂 7 個自由度,四臂同時開工,與徐萬海教授配合,共同切除了胰體、腎腫瘤,而且保住了脾臟及部分胰腺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降低了患者在手術後併發糖尿病的可能性。”

第三關:胰體縫合

術後疤痕

只有四個鑰匙孔大小

“ 切除腫瘤之後,縫合內臟也是一個考驗,其他的器官相對簡單一些,胰臟的縫合手術如果做不好,就可能會導致‘胰漏’,使患者面臨內臟大出血的危險。” 徐力善說。

專家進一步解釋,胰臟是消化器官,胰液有較強的腐蝕性。從前用的肥皂被稱為 “ 胰子 ”,因為它是用豬胰臟做成的。胰臟如果縫合不好,導致胰液漏到了腹腔內,就會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慢慢腐蝕其他器官,導致其他臟器大出血,搶救只怕都來不及。這時機器人再次發揮了作用,因為機械手旋轉度高,在狹小的臟器空間內也不會 “ 打架 ”,從而完成了創面的縫合。

手術完成後,王先生的身體上只留下了 4 個鑰匙孔大小的疤痕。目前,王先生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就可出院。

編輯 徐笑寒

值班主編 李士虎

【來源:ZAKER哈爾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