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防比協防重要很多”,真的是這樣嗎?

“單防比協防重要很多”,真的是這樣嗎?

昨晚稍微講到了單防和協防重要性對比的問題,今天打算就2016年西區次輪雷霆打馬刺,以及西決勇士打雷霆的首發對位作為例子,把它再展開來說一說。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單防肯定是防守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它如果不關鍵,NBA就不會主守盯人了。“如果單防不漏,協防壓根兒就沒必要上”,話本身說得也沒毛病。這兩件事在順序上存在很明顯的先後關係。

但在現實情況中,我們一是很難確保防守方有絕對充裕的單防配置(包括防擋拆也會考驗錯位單防),二是進攻方是否會因為協防出現就予以迴應也要打個問號。換言之“單防不漏就無需協防,一旦協防被考驗就得付出代價”是一種理想情況的假設。當攻防雙方在資源上都有強弱之分時,看菜下飯才是應該做的選擇。

今天我們這裡舉的16雷霆也不一定有普適性——它陣中型別怪異的球員著實不少。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支NBA4年前百回合得分第2的強隊。只要空間這個概念還沒進化到極致,這個例子就值得看一看。

當時雷霆外線的3名球員分別是威少、羅伯森和杜蘭特。如果從單防的角度出發,肯定應該是較弱的防守點“藏”給羅伯森,通常是控衛;然後再派兩個側翼去防杜威二少。馬刺在系列賽初期正是這麼做的:帕克防羅伯森,萊昂納德防威少,格林防杜蘭特。這裡格林防杜蘭特是否體型吃虧我們不用考慮太多,關鍵時刻也可以讓格林和萊昂納德繼續交換任務。

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杜蘭特是無差別攻擊,而威少的對位人能否保證每次都不被過掉?萊昂納德的存在可以幫助這個機率降低。然而只要它出現,鄧肯就需要同時兼顧威少的突破和亞當斯的空切/順下。

理想情況下,自然是羅伯森的對位人也去籃下支援,但要求帕克的小身板去補亞當斯的一次攻框和二次補籃,實在有些勉為其難了。巧的是雷霆還有一個走在時代前列,能夠扮演空間四的伊巴卡,會把體型不亞於鄧肯的阿德牽在外線。

當然馬刺不只是單防,包括防擋拆的策略選擇也犯了一些錯誤,比如鄧肯太過靠上,萊昂納德擠掩護而非繞防等等。但有杜蘭特在,讓鄧肯固守蹲坑同樣不太合適(亞當斯會給杜蘭特掩護)。最根本的缺陷仍在於帕克防羅伯森是“藏住”了,然而也相當於浪費掉雷霆最弱的進攻點。帕克協防面積就不夠,趕到相應位置能起的作用也有限。

到了系列賽後期,馬刺意識到對位還能最佳化,讓帕克去防威少,萊昂納德去防羅伯森。言下之意就是帕克第一線被過沒關係,威少終究要殺到籃下終結才算完成突破。把萊昂納德解放出來和鄧肯一起護框,威少和亞當斯就很難在籃下攪出浪花。

波波維奇也可以嘗試讓阿德去防羅伯森,側翼之一去防伊巴卡。這樣做的好處是防伊巴卡的球員也更敢在擋拆中換防(考慮到仍是帕克防威少,換防後另一組小防大可能有難度,但讓伊巴卡打低位已經是很能接受的進攻選項了)。

再來看勇士是怎麼防的。他們在系列賽初期讓庫裡防威少,湯普森防伊巴卡,追夢防羅伯森,即一開始就採取了類似於馬刺的對位。結果雷霆在首發階段被搞得五內俱焚,甚至要因此去加維特斯的時間來替掉羅伯森。

追夢“防”羅伯森還會採取更加激進的策略。有的時候勇士的站位相當於“三盯二聯”,也就是庫裡、湯普森、巴恩斯主盯人,追夢和博古特主區域。羅伯森愛幹嘛幹嘛去,亞當斯站籃下的時候是博古特防,上提掩護就換成踩罰球線的追夢防,因此亞當斯和杜蘭特的擋拆也順帶被拆掉了。

奇怪的是勇士到了系列賽後期,反而改回湯普森防威少,庫裡防羅伯森,追夢防伊巴卡的對位了。這種對位底下我們經常看到追夢把伊巴卡放掉上大膽的協防,賭博性質就要高於放掉羅伯森。雷霆有時候沒傳到或者伊巴卡投不進,是執行不到位的問題,並不是勇士在對位方面做了最好的最佳化。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羅伯森的例子太極端了。當進攻方有一個純粹為了防守才上的失衡側翼時,讓一個協防好的球員去做“對位”才顯得順理成章。問題就在於羅伯森可能少見,“類羅伯森”型的球員還是不少的,即使季後賽都無法倖免。

遠的博古特“防”託尼-阿倫的案例就不說了,近一點的是去年開拓者。掘金是三後衛起手,會拿穆雷盯哈克萊斯,一個不好的結果就是這個點能起的協防作用非常小。而勇士是怎麼做的?他們不會拿庫裡防哈克萊斯——庫裡還是防CJ,伊戈達拉和追夢對付哈克萊斯和阿米努。兩個遊擊點直接把開拓者的首發進攻搞癱瘓了。

CJ和威少的不同之處在於投射能力更強,更難用繞防的方式來避免吃掩護。既然你的初始對位人單防變強還是有可能被消耗在上線,倒不如單防吃虧一些,靠騰出手的後續輪轉去補。此處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過人”和“突破”劃等號。實際上突破是包含過人和終結兩個動作的,過掉單防人到了籃下放不進球,或者傳出去隊友無法迴應,過人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今天舉的例子並不能說明協防比單防重要,最後仍然得具體案例具體分析。但要承認的是在這個擋拆增加單防難度的時代,比賽越來越像是一場拼整體資源的全面戰爭,最佳化配置是必須動腦筋去思考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