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記得最早接觸的戰國曆史游戲是一款名為《三箭之誓》的遊戲,遊戲中的主人公就是本期登場的西國大名毛利元就。他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前半生默默無聞直到五十歲高齡才一鳴驚人,一舉消滅了毛利家的夙敵尼子家和大內家,將領地大幅擴張,為毛利家的長久不衰奠定了基礎。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毛利元就

1497年—1571年。名松壽丸。從四位上右馬頭,陸奧守。從安藝國領主崛起,最後成為西到長門東至備中,中國地方十國的霸者。殲滅了陶氏、尼子氏。讓兒子與有力的家臣聯姻政策和“毛利兩川”政策最為著名。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充滿不幸的少年生活,家督之爭中殺害親弟

作為“大器晚成的知將”而著名的毛利元就,直到五十歲才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人生哲學是細心、慎重,善於組織有大將之才,而且對和歌深入研究的他,在現代社會一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連武田信玄的著名軍師山本堪助也這樣高度評價毛利元就:“古代的武將暫且不提,近代從足利尊氏、新田義貞以後,只有毛利元就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才。”雖然如此,毛利元的前半生卻一直生活在孤獨的黑暗中。身為安藝國高田郡郡山城城主毛利弘元次子的毛利元就,在少年時期卻充滿不幸。五歲喪母十歲喪父,孤苦伶仃度過了童年。雖然擁有多三百貫的俸祿,但是卻被剝奪。艱辛屈辱的生活,為少年元就積蓄了智慧和力量。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1523年是毛利元就命運轉機的一年,繼承家督的兄長毛利興元和興元的兒子相繼去世,圍繞著家督之位,元就與異母兄弟毛利元綱爆發了戰爭,結果元就大勝,結束了家中之亂,此時的元就只有二十七歲。

在元就繼承家督之位前,毛利家一直同時與出雲的尼子氏和周防的大內氏敵對,但元就繼位後改變了戰略方針:歸屬於強大的大內氏全力與尼子氏戰鬥。此時元就的目標只有一個:統一出藝一國。“總之現在是鞏固地盤的時期”直到四十歲,元就一直堅持這一戰略,忍受著從屬大內家的屈辱。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1540年,尼子晴久率兵三萬向毛利元就的居城郡山郡發起攻擊,當時守城的部隊卻只有兩千四百人。然而擅長作戰的毛利元卻巧妙地利用籠城戰術讓尼子家吃盡了苦頭,堅守城池直到大內家由陶晴賢率領的援軍趕到,隨後合力將尼子軍擊潰。然而大內家家督大內義隆卻因為這次勝利驕傲自大,莽地向出雲發起攻擊,結果大敗並導致大內家的統治搖搖欲墜。趁他國混亂的良機,就逐漸鞏固自己的統治,並建立了“兩川體制”。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確立毛利兩川體制,嚴島合戰中國製霸

元就的三子隆景是沼田城城主小早川興景的養子,次子元春是火之城城主吉川興經的養子,這樣便成功地待以水軍強悍出名的小早川家和有勢力的吉川家吸收合併。小早川家和吉川家從兩方面支援著毛利家,堅如磐石的“兩川體制”由此誕生。元就曾經叮囑元春和隆景“他家的養子只是表面現象,千萬不要忽視本家。”

在毛利元就不斷鞏固自己勢力的同時,中國地方出現了巨大的變動。1551年,陶晴賢發動政變,將大內義隆滅亡,在中國地方掀起了以下克上的狂,直在等待主家大內家發生變動的毛利元就迎來了千載難逢的良機。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目前元就的競爭對手是出雲的尼子氏和剛剛崛起的陶晴賢,元就首先挑撥尼子家內亂大大削弱了尼子家的實力。隨後散佈嚴島築城,並以此作為對抗陶晴賢的戰略據點的假訊息,引誘陶晴賢出陣,在1554年爆發了嚴島合戰。由於毛利軍只有五千士兵,卻要對抗陶晴賢的兩萬大軍,因此就決定在嚴島這一狹窄的土地上向敵人發動奇襲。此時天公做美突降暴雨,毛利軍、吉川軍、小早川軍再加上助陣的村上水軍一起向陶晴賢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陷入大混亂的陶晴賢軍迅速潰敗,陶清賢也在陣中自盡,獲得全勝的毛利元就從此確立了中國地方的霸權。隨後在1566年,採用“兵糧攻擊”將尼子家滅亡,從此將中國地方完全佔領,而此時的毛利元就已是七十高齡的老人。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遺留家訓與世長辭,毛利長存直至明治

1571年,預知自己時日無多的毛利元就將孫子毛利輝元和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召集到病榻前,說道:“你們千萬不要妄圖奪取天下,請以我的武威為鏡子,好好治理本家的中國地方,吉川家的山陰和小早川家筑前、筑後、豐後,三家成為鼎立之勢互相照應。”之後取來三隻箭,語重心長地說:“一支箭很容易就會被折斷,但是三支集合到一起便不易被折斷。你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互相關心愛護,誰也不要做出背叛親人的事。”

小早川隆景發誓:“我們會捨棄自己的慾望,捨棄了自己的慾望堅守大義,便不可能發生兄弟親族不和的事情。”大喜的元就再次叮囑毛利輝元:“你對待兩位叔父要向對我一樣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守衛住我的基業。”這就是流傳後世的“三箭之誓”。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6月14日,毛利元就在居住了五十年的居城郡山郡。在毛利輝元的守護下安然逝去,享年七十五歲。雖然“三箭之誓”也許是後人的創作,但是如果不是毛利元就的人品和毛利家的家風受人愛戴,也不會產生這樣的傳說。雖然元就的孫子毛利輝元由於失誤在關原合戰中參加西軍並最終慘敗,但是在吉川家的多方奔走下,德川家康並沒有將毛利家滅亡。在元就奠定的基礎下,毛利家在長州藩作為有力大名一直續存到明治年間。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

毛利元就絕對是戰國知將的代表,不但可以兵刃地透過外交手段獲得大片的領土,還多次以少勝多。嚴島合戰雖然經典,但是個人認為抵抗尼子家的進攻,以兩千四百士兵對抗敵人的兩萬大軍,更展示出了元就的戰略才華。“毛利兩川”體制更使毛利家堅如磐石,並且最終將毛利家從被滅亡的險境中拯救出來。雖然為了繼承家督之位,手上沾滿異母弟弟的鮮血,但這也確實出於無奈,與信長相比較更是小巫見大巫,信長在繼承家督之位連自己親弟弟都殺了,由此更能看出戰國亂世的殘忍無情。戰國時代其他著名武將大多是在青年時期便大放異彩,而毛利元卻是在五十歲以後才真正成名,與元就類似的恐怕只有“老狐狸”德川家康。也許是因為德川家康在青少年時期忍受的屈辱要超過元就,因此比元就更能忍耐,才能在最後奪得天下。不過在現代社會中,最好別像他們一樣大器晚成,而是像信玄、謙信等人一樣少年得志為好……

“三支箭不易折斷”典故的由來,皆出自這位一生無敗的“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