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關注【左中堂】一個平凡,卻堅持過不平凡生活的男人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作者 l 左中堂

公眾號ID:zuozhongtang18

01

前端型產品經理

前端主要關注更注重使用者體驗和互動方式,需要敏銳察覺使用者的興趣點和習慣,把我人性,對設計模式、搞懂使用者心理有一定要求,還要考慮變現途徑,貼合商業目的。

前端產品經理的關鍵詞在於:使用者、場景、體驗、轉化、價值挖掘。

從易用性來看前端>後端

前端產品經理的定義一直類似於設計師,設計出“好看”的產品介面,讓使用者愛不釋手,因此需要前端產品懂業務+審美。

在瞭解業務的前提下去指導設計師,設計出符合業務場景的前端介面。如何能讓使用者用最簡單的操作完成流程?怎樣讓使用者按照我們指導方向去提升產品的使用感?

還需要考慮在業務模型下的使用者心理和使用者行為,這樣才能夠實現更人性化,更貼近使用者群體的互動。

同時產品經理需要對主流的技術瞭解,多使用主流的軟體,才能夠設計出更符合使用者的產品。

本章節,對前端產品基本內涵做介紹,後面會有單獨章節詳細分析前端產品經理的職責、能力要求等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02

後端產品經理

支援業務帶來穩定。一個產品不僅有臉,還有內部的器官。很多關鍵的後臺支援系統,例如賬號系統、支付系統、A/B測試系統、廣告推送系統、內部流量結算系統、ERP類系統、電商供應鏈系統等等,都是由後端產品經理來設計的。

有些時候由於To B業務一般都是後端產品經理的範圍,很多人也會把後端產品稱為B端產品。

對於後臺來講,考慮更多的是整個系統的邏輯性,還要考慮按照技術的思維去開發,而且現在後臺技術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模板,很多時候直接嵌入,並不需要太多的研究。

後端產品經理的關鍵詞在於:業務、邏輯、跨越、結構、控制、資料。在根據業務和發展規劃需求。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從邏輯性來看,後端>前端

後端產品經理是整個後端業務需求的整理者,需要串起整個業務的前中後所有流程。後端業務往往並不像前端需求那樣簡單易於理解,而且會涉及資訊輸入者、資訊處理者、資訊接收者、資訊管理者完全不同的情況。

這就要求後端產品經理的首要目標就是理解業務的全貌,能夠讓業務正確的運轉並對效果進行評估,能將充滿個性化理解與執行的業務過程,透過與業務各端人員進行平衡和協調以確定標準化方案。

後端產品經理,更注重業務邏輯和實現方式,對技術基礎、邏輯思維有一定要求。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03

商業型產品經理

商業產品經理是市場與產品發展進化的細分,商業產品經理的職責是轉化流量帶來盈利,未來也會成為優秀產品經理的發展趨勢。

商業產品經理出現的原因:網際網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整個行業的產品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隨之而來的是產品設計變得越來越同質化,

並且在流量紅利消失,行業趨近飽和的情況下,很多產品的增長空間也不再那麼樂觀,相比起“提升增量”更多人更加關注“盤活存量”,此時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以廣告為載體的商業化模式支撐起大部分營收。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商業變現能力成為很多公司和產品核心競爭力,基於此,商業產品經理位置以及身價也越漲越高,

一個普通的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關注的僅僅是功能和使用者本身,比如對於“抖音”類產品來看,他們更多關注互動設計。

而對於商業產品經理來說則關注收入和客戶本身,比如在“抖音”他們關注廣告分發規則和機制,以及找到現有產品中商業化的切入點從而幫助公司創造營收。

商業產品經理一定要對商業結果負責,

商業產品經理不應該只做出一個“交付式”的產品,一定不能像工業時代一樣,生產完產品就結束工作,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比如粉筆、打火機,交易完成就結束產品工作了。商業產品經理一定要做一個持續的、長期的“運營式”產品,比如網站、社群,需要持續和使用者互動。

商業產品經理的工作範圍會越來越大,職責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但是目標非常清晰,一切以使用者價值、公司價值、商業價值為目標。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04

資料型產品經理

之前是沒有資料型產品經理的,最近幾年大資料流行,於是多了個title。

雖然大家都是資料產品經理這個Title,但是在不同的公司,資料產品經理們從事的工作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有些公司的資料產品經理主要負責實現資料產品工具,而有的公司的資料產品經理卻要從事更多的資料相關類工作。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狹義的資料產品經理主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工作主要有三類:

資料質量產品。例如實現資料質量管理平臺,為上游提供可靠準確的資料;

資料工具產品。例如建設大資料分析平臺等形式的資料產品,提高資料獲取效率;

資料應用產品。例如實現某個場景下的資料產品解決方案,驅動業務發展或者實現資料變現;

從廣義上講,資料產品經理不僅限於實現資料產品工具,還要完成資料分析、運營等資料相關工作,負責公司的資料服務。

廣義的資料產品經理主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工作還包括以下四類:

資料生產。例如寫一些資料生產指令碼,產出資料表,甚至維護資料生產流程;

資料提取。例如負責對業務提出的資料需求提取資料,交付準確可靠的資料;

資料分析報告。例如分析日常業務,產出分析報表,形成業務結論;

資料運營。例如建設指標字典,運營指標字典和資料產品,運營資料,排查資料問題等;

雖然說現在很多產品經理都要求會一點資料分析的技能,能夠透過資料表現來針對產品做改進最佳化,但專業的資料產品經理不僅僅單純是資料+產品經理的結合。

資料產品經理多數會由資料分析師或資料探勘工程師轉型過來,如果是資料探勘工程師轉型為資料產品經理,相對容易,而由產品經理轉型為資料產品經理,需要補充大量的資料相關知識與技術,

如果既不是產品經理也不是資料分析師,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了,產品基本技能與資料知識與工具技能,都需要補充。總之,成為一名優秀的資料產品經理不是那麼容易的。

簡單來說,資料產品經理分為兩類:偏資料方面的,偏平臺的。

偏資料方面的要懂業務,會資料分析的常用工具。核心兩點:懂業務,會分析。

偏平臺的需要懂資料產品,會規劃設計產品,熟悉業務指標,瞭解使用者使用場景。核心兩點:懂使用者,會設計資料產品。

按照職能,資料PM可以分為搜尋PM、推薦PM,按照行業領域劃分,比如金融領域,有徵信PM、信貸PM、理財PM等等。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05

策略產品經理

策略是針對某類問題產生的。這類問題,其最佳解決方案會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不是恆定不變的,可以持續收集這些因素的變化,並根據變化隨時調整解決方案。簡言之,策略就是指”戰術“。

產品策略可能會在產品定義的時候就產生,也可能會在產品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需求而產生。

傳統產品透過抽象客戶需求並具象成單一的功能(流程,按鈕,互動),而策略產品經理也是抽象使用者的需求,但是落地成個性化的方案,服務個性化需求。

策略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就是像傳統產品經理那樣抽象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拆解並考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場景的集合,形成個性化方案/策略,輸出策略方案。

策略本質在於如何使用更高效的手段去解決問題,來引導使用者實現並完成你的目標。與其它產品功能一樣,都是服務於業務的一個功能點。

產品經理分類:前端產品、後端產品、資料產品、商業產品等區別

不同的是,傳統產品更多是針對一類人的共性,策略型是滿足不同人在不同場景下的不同的訴求,更復雜多變,比如商品推薦策略,猜你喜歡;

有的是為了滿足商業化需求,比如廣告展示策略;

有的是為了提高產品體驗,比如熱門排序,搜尋匹配最佳化。

使用者並不會提出明確需求,只是希望“更好、更準、更貼心”,這就要求產品經理仔細推演需求背後的邏輯,為使用者提交超出預期的體驗、興奮點。

舉例,觀看影片,在影片結束後,往往會有6個其他影片的推薦

功能產品解決方案是:相關的花絮、主演人員其餘影片等 所有人出現一樣的畫面。

策略產品解決方案是:明確待解決的問題,依據電影,從從大量候選影片集合中,按一定規則排序,精準的推薦給使用者最吸引他們喜歡的影片,

使其繼續觀看也從而提升平臺的使用者活躍度。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在海量影片中,計算推薦影片與原影片的相似度,將最接近的影片選出來。

策略產品經理,在面對一些型別的問題時,這些問題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我們需要時刻蒐集問題相關因素的變化,並將這些因素透過一定的計算邏輯進行轉化,

使解決方案隨著外部因素的變化而不停的調整,讓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這個過程就是策略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

策略產品經理是如何誕生的:

當公司只有一個產品經理時,什麼都需要做,他只能籠統的稱呼自己為產品經理。

當公司有兩個產品經理時,就可以根據產品形態進行分工,如劃分客戶端和服務端、前臺和後臺。

當公司有20個產品經理時,就可以有更細緻的分工,這時候就有了策略產品經理,負責策略手段在產品上的落地。

策略產品工作四要素就是:

待解決問題,即理想態;

輸入:影響解決方案的因素;

計算邏輯:將輸入轉換成輸出的規則;

輸出:具體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