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又是一篇讀者朋友約稿的技術文,喜歡看八卦的朋友可以繞道了。之前在寫擋拆體系、無球跑位的時候,都有朋友要求我寫一篇有關聯防的文章。但是說實話,之前只要是我寫的關於防守的文章閱讀量都不是太高,還不如隨便擺幾張扣籃的動圖或者惡意犯規的動圖閱讀量高。但是既然有朋友想看,那我也整理了一下,寫一篇吧,文章可能有一點沉悶。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所謂的聯防,就是區域聯合防守,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已經沒有辦法追溯了,反正在還沒有三分線的時候聯防就存在了。而我最早接觸的聯防,也是最為基礎的一種聯防站位,就是2-1-2區域聯防。這應該是所有受過籃球專業訓練的人最早接觸的聯防。

這種防守的站位也很簡單,四號位落右側低位、三號位落左側低位、五號位守在禁區罰球線一步的位置、二號位落在右側50度左右高位、一號位落在左側50度左右的高位。一二三四號位的球員在落位的時候根據對方的三分球能力會選擇踩著三分線或者退後大概一步的位置。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2-1-2區域聯防可以說是變化最少,也是最有利於由守轉攻的一種聯防站位。球員們在防守的時候利用最多的滑步移動,而且移動距離都不是很大,一二三四號位的球員守的就是自己所在的45度的範圍,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有可能出現區域性二防一的狀態。

舉個例子, 一旦對方持球人在右側45度左右進攻(左右方位都是從防守角度說的),那麼二號位下沉、四號位上提,兩人就會對持球人進行包夾。然後一號位的球員會移動到弧頂90度附近、三號位球員會回收到三分線一步的距離移動到左側45度附近、五號位的球員則會稍稍下沉擋住準備溜底線的進攻球員,這時候除了二、四號位的球員之外,弱側三人都會以防守傳球線路為主。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一旦持球人將球傳回弧頂,一號位球員會馬上跟上儘量擋住左側,在右側做口袋,二號位球員馬上移動回到弧頂守住右側跟一號位一起夾擊。五號位球員稍稍上提兼顧左右兩側腰位、三、四號位的兩個球員會回落到75度左右兼顧腰位和底線,三人同樣是主防傳球線路。

持球人再將球轉移到左側底線,三號位球員會頂到80度左右跟防儘量的將球員往底線附近逼,五號位球員會迅速移動到底線,一腳踩這底線跟三號位一起夾擊持球人。一號位球員會移動到左側45度附近、二號位球員收到罰球線附近、四號位球員收到右側三秒區45度左右幫助護框,三人同樣以防守傳球線路為主。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因為防守球員的活動半徑比進攻球員小,在正常情況下,是完全可以跟的上球的轉移的。各自守著自己的區域,移動範圍很小,節省體力。區域性二防一,弱側三人封傳球線路。可以說是一種壓迫性很強的防守。

而在由守轉攻的時候這種站位也是非常的完美的,比如五號位球員拿下籃板,一號位會迅速回收接應要球,二號位、三號位迅速快下,四號位球員迅速移動到一號位兩步遠的距離隨時準備上前擋拆,或者在一號位遭到夾擊的時候接應。而一旦一號位將球傳到前場,因為二、三號位的啟動位置不一樣,也就形成了梯次快攻的局面,而起四號位也會迅速跟進,這就是所謂的三線快攻。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其他如3-2聯防、2-3聯防、1-3-1聯防甚至是2-1-2全場緊逼都是由最基礎的2-1-2區域聯防演化而來的,原理是大同小異的。這裡要提一句,世界上最早使用2-1-2全場緊逼的就是中國男籃,發明人是有著中國籃球教父之稱的蔣興權,可笑的是我們的國家隊現在經常被歐美強隊用2-1-2全場緊逼防的找不到北。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這裡要說一下,在現當代籃球中不管是哪一種聯防都不會被長時間使用,只是作為改變對手進攻節奏的一種防守變陣而已。尤其是在NBA,NBA在2002年休賽期通過了可以使用區域聯防的議案,而當時最擅長防守的兩支球隊馬刺和活塞,兩支球隊利用混凝土式的聯防分別拿到了03年和04年的NBA總冠軍,並正在05年總決賽中相遇上演了一次讓人昏昏欲睡的總決賽,應該是近代NBA最不具欣賞性的一次總決賽。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那區域聯防這麼管用,為什麼NBA的球隊使用的不是很多,就算在CBA中也只是一種防守變陣,改變對手進攻節奏的一種方式呢?那是因為區域聯防有兩個最大的弱點。第一就是很難讓弱側的防守球員長時間保持一個關注度,打過球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場上打球的時候你會不自然地被球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會放到球上,職業球員也是如此,只不過他們的職業素養讓他們能夠剋制球對他們吸引。但是時間一長難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那樣就很容易由區域性二防一變成區域性二打一了。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而聯防最大的弱點是結合部,如果對方有足夠的遠距離投籃能力的時候,聯防是很危險的。但是這裡指的遠距離投籃並不是三分,由於近些年三分球的盛行,會有很多朋友都認為聯防出現的少了是因為懼怕三分球,但其實破聯防最大的殺器是中投。我在前面就說過,聯防會根據對方的遠投能力來決定聯防區域的範圍。所以如果只是擅長投三分的話,對聯防是沒有實質性的威脅的。但是如果對手陣容中有一兩個中投高手,直接在罰球線附近落位的話,聯防就會變得跟紙糊的一樣。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我們還拿2-1-2聯防來舉例子,攻防的持球人在弧頂附近拿球,一、二號位的球員會上前夾擊,五號位球員稍稍上提兼顧左右兩側腰位、三、四號位的兩個球員會回落到75度左右兼顧腰位和底線。這時候如果有人在罰球線附近落位,如果五號位球員跟上去,就相當於區域性三防二的狀態,那麼三、四號位的球員勢必回收護框,側翼就會變得異常空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聯防怕三分球的原因,但是其實給側翼投手創造機會的是罰球線附近的人。那如果五號位球員上提得稍微慢一點,罰球線附近的人就可以直接出手。

為什麼NBA中不經常用聯防,但是CBA卻是經常使用

而中投是最考驗基本功的,儘管說現在包括NBA球員在內的很多球員在比賽中使用中投的時候不多,但是一個自律的球員是不會放鬆中投的練習的,可能現在能做急停跳投和轉身跳投的把握球員不多,但是罰球線距離的接球跳投還是很輕鬆的。這也是為什麼在NBA聯防用的不多的原因,但是在CBA的球員即使有這個中投的能力,但是黃種人大部分出手速度較慢,威脅性自然就沒有那麼大了,因為出手空間是轉瞬即逝的。

其實關於中投技術,我在之前就專門用一篇文章寫過。不管到什麼時候,相比於眼花繚亂的上籃,炸裂的扣籃和極具觀賞性的三分球來說,其實中投才是籃球場上最大的殺氣。這一點即使在小球時代也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