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如果要問在世界範圍內最能夠代表我們中國的動物,那毫無疑問就是大熊貓了,它們早已在全球掀起大熊貓狂潮,征服了所有人的心,被譽為地球上最可愛的動物。而要說能夠代表澳大利亞的動物,那應該就是袋鼠、鴯鶓和考拉了。不過單從受歡迎程度來看的話,考拉明顯要比袋鼠和鴯鶓的人氣更高,出名也早一些,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經憑藉呆萌的外表和行為而全世界聞名了。後來澳洲又有些其他小可愛成為網紅,比如短尾矮袋鼠、蜜袋鼯等,但考拉仍然是澳大利亞網紅動物界的老大哥,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考拉,並講講這種動物身上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老規矩,進入正題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考拉這種動物。眾所周知,考拉是它英文名字的音譯,即Koala。這個詞來源於悉尼古老的本土語言——達魯格語(Dharug)中的“gula”一詞,英國人根據發音將這個詞翻譯成“coola”和“koolah”,後來慢慢演變成了koala,也就是如今考拉的英文名字。此外,考拉在我國臺灣地區被翻譯為“無尾熊”,在大陸科學界的正式中文名叫做樹袋熊。從小到大我看到的很多科普類的書籍中,考拉這個名字出現得最多,也是普通老百姓們印象最深的名字,所以可能很多人不清楚考拉的中文正式名字其實是樹袋熊。為了幫大家建立起良好的習慣,咱們就直接叫它樹袋熊這個正式名了。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樹袋熊的很多特點其實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比如它們不愛動、很懶散,最經典的形象就是坐在樹杈上閉著眼睛睏覺;還有就是樹袋熊幾乎不喝水,主食也只有桉樹葉,過得基本上算是無慾無求的佛系生活。其實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關於樹袋熊的影片和段子出現,大家可能都見過這幾個畫面:例如樹袋熊寶寶打架,其中一隻把另一隻打下了樹,掉下來的那隻樹袋熊寶寶坐在地面上大喊大叫,聲音就像是在哭泣,非常委屈;還有樹袋熊坐在樹枝上閉目養神,有人撓它的肚皮,樹袋熊的耳朵撲稜撲稜亂晃;還有一隻樹袋熊用人類的坐姿攤著腿坐在臺階上,一隻手拿著蘋果,一副鄰居老大爺的模樣。這些都是大家能見到的樹袋熊形象,其實它們作為古老的後獸下綱動物,身上有著很多秘密,比如以下五個特點,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1。自帶厚實坐墊

除了樹懶和部分靈長動物之外,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習慣四肢著地的姿態,包括行走和休息時基本都是軀幹與地面平行、四肢為支撐的。既然說了是大多數,那就有例外,樹袋熊就是一個例外,它在地面上行走時雖然也是四肢著地往前走,但平時它們最習慣的、保持時間最久的姿勢卻是屁股坐在樹杈上的、軀幹與地面接近垂直的坐姿。這個姿勢對於樹袋熊來說是非常舒適的,屁股下面有座位,四肢也能抱著樹幹,哪怕是呼呼大睡都能保持姿勢平穩。為了適應這一姿勢,樹袋熊的尾骨消失,脊柱末端變得寬厚,並且附有軟骨構成的骨墊,為樹袋熊提供了厚實的坐墊,和沉穩的底盤。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2。腳趾對握結構

雖然我們一般都習慣把動物的前足稱為“手”,比如貓咪揣小手,狗狗握手等,但嚴謹來說前肢末端就是前足,“手指”實際上也就是前足的腳趾。對於在樹上生活的哺乳動物而言,腳趾的抓握能力很重要,大多數靈長動物的前足腳趾都是“1-4對握”狀態,也就是一根拇指可以與其他四根指頭形成對握。但也有例外,大多數蜘蛛猴的拇指已經退化,其他四根指頭呈鉤狀,可以在快速移動時迅速掛在樹枝上。但考拉這種慢吞吞的動物就不需要退化掉拇指了,甚至為了更有效、更有力地抓握樹幹,很多樹棲有袋類動物都演化出了“雙拇指”,也就是“2-3對握”狀態。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下面這張圖,能很清晰看到樹袋熊的前腳趾對握分化。順便一提,樹袋熊的後腳趾也比較特別,拇指變寬且沒有指甲,第二趾與第三趾外部癒合,只在末端分出兩根指甲,第四和第五趾為正常狀態。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3。育兒袋位置

大家都知道樹袋熊是有袋類動物,雌性樹袋熊的育兒袋位置跟大部分有袋動物都不一樣,距離洩殖孔非常近,跟袋熊類似。這樣的結構可以方便幼崽出生時能夠更快透過產道從洩殖孔爬進育兒袋,一邊進食母乳一邊繼續發育,提高幼崽成活率。樹袋熊幼崽在育兒袋內生活半年左右才會出袋,出袋後還會攀附在母親身上幾個月的時間,並跟隨母親學習爬樹和覓食,將近一歲時才擁有獨自生活的能力。順便說一句,接近出袋狀態或者剛出袋時的樹袋熊幼崽會開始嘗試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例如母親半消化後排出的糞便,持續一個月左右,才會開始嘗試進食樹葉。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4。腦容量與智力

雖然樹袋熊這麼可愛這麼呆萌,但我必須告訴大家,樹袋熊是一種腦化指數極低的動物,腦重與整個體重的比例小於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且大腦表面相當光滑。成年樹袋熊的平均體重約為10公斤,但是大腦的平均重量僅有19。2克,還沒有一節5號電池重。可能大家要問了,看上去樹袋熊的腦袋挺大的啊,怎麼腦子這麼輕呢?秘密在於樹袋熊的顱腔。雖然外面看上樹袋熊的頭挺大的,但實際上它們的大腦只佔整個顱腔的61%左右,且位於顱腔下半部分,剩下的都是腦脊液。也就是說,樹袋熊的腦瓜裡接近一半都是水……這種結構的成因說法不一,有觀點認為充足的腦脊液可以保護大腦,防止樹袋熊從樹上掉下來時摔壞大腦,起到減震的作用;也有觀點認為樹袋熊的狹食性(幾乎只進食桉樹葉)和食物的低營養性不足以支援它們擁有更復雜的大腦。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5。野外個體自然死因

樹袋熊的主食是桉樹葉,但也可以進食一些其他樹葉例如金合歡樹、木麻黃等。就算是桉樹也不是所有種類都受樹袋熊青睞,它們只喜歡特定的20~30種桉樹葉子,這些桉樹的共同點就是蛋白質和水分含量較高,纖維含量比較低。但再怎麼說樹葉也是沒什麼營養且質地粗糙的食物,所以樹袋熊才變得這麼懶——沒什麼多餘的能量供它揮霍。而且由於桉樹葉能提供的熱量和營養很低,所以樹袋熊每天都需要進食大量樹葉,每天除了睡睡睡就是嚼嚼嚼。樹袋熊不是齧齒動物,所以它們用來研磨食物的臼齒就會在長時間咀嚼中逐漸磨損。野生的樹袋熊年齡超過6歲,牙齒就已經開始明顯磨損,咀嚼效率降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覓食,牙齒進一步磨損,大約13~15歲時牙齒會損耗到無法咀嚼食物,從而餓死。這是野生樹袋熊個體自然狀態下的死因,實際上能夠給樹袋熊帶來威脅的因素還有不少:疫病、森林火災、人為捕殺、寄生蟲、大型蟒蛇、猛禽等。但樹袋熊目前已經受到了很完善的保護,是澳大利亞的明星物種。

考拉並不只是外表可愛這麼簡單,它們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