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今讀146」文化建設有程式

「論語今讀146」文化建設有程式

【原文】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解讀】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因為沒有上下文,解釋起來就比較難。從興、立、成來講,顯然是做一件事的程式,有人說是治理國家,有人說是君子修煉,有人說是孔子施教,有人還寫了學位論文。從泰伯這一章的文脈來看,我更傾向於組織的治理。興於《詩》,從詩經,從文字教育開始,把要傳遞的價值觀和理念進行廣泛的有效地傳播。大家有了基本瞭解後,用禮的形式來約束,禮就是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可以理解為是明文規定的制度。如果前面沒有“詩“的興,直接上“禮”,就很難落地。最終,大家已經普遍認可,價值觀融入到言行舉止中的時候,音樂就可以作為文化建設的最高形式,陶冶情操,涵養性情,所以凡是盛世,必有和諧美妙的音樂。詩禮樂企業文化建設的三件法寶,詩指感染力強的文字層面,禮是清晰明白的制度層面,樂是潛移默化的精神層面。這三條是非常值得我們在企業做組織治理,文化建設時學習和借鑑的。這是程式,也是方法,同時還是道具。

【實踐應用146】企業文化建設的三件法寶

文化一詞最早出自《易經》賁卦的象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企業文化說白了就是以文化之,用思想、理念、文字去指導企業建立形象,開展活動,指導員工做出該有的行為。

「論語今讀146」文化建設有程式

從經典理論上,企業文化建設分三個層次,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剛好對應的就是孔子所說的“詩、禮、樂”,即文本系統、行為系統和理念系統。詩是容易入門,口口相傳,耳目所及的文字,行為的規範需要制度的指導和約束,理念系統的理解、傳播、落地需要做出儀式感。等同於孔子給我們提供了建設企業文化的三件法寶:文字、制度和儀式。

「論語今讀146」文化建設有程式

1、文字。這個文字是廣義的文字,主要以圖文為主。我們能看到的如企業文化手冊、內部期刊、各類故事、標語、圖畫照片、廣播等。從虛擬的官網、公眾號,到實體的企業整體環境,員工的工衣工牌,甚至是一句廁所間的標語、大門上的吉祥物形態都可以說是文本系統。做文字最知名的案例應該就是《華為基本法》,可以說是一部精神憲章,這就使企業文化,精神思想有了具體的描述和依據。詩可以興、觀、群、怨,這種有質量的企業文化手冊也有類似的功能。

2、制度。指的是各項規章制度,如福利制度、會議制度、員工守則、活動制度、關愛制度、個人職業規劃、激勵制度等等。在企業文化的落地過程中,需要使用制度規範和指導員工的行為,知道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並知道怎麼幹。這就是“禮”的作用。

3、儀式。做企業文化一定要有儀式感,儀式感裡面包含的就是可以感染人,讓其潛移默化的精神。欣賞會、表彰會、拜師會、聯歡晚會等等,這些各種各樣的會議形式就是儀式化的一種典型體現。而孔子說到的“樂”既是歌典,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廣義的儀式,因為需要奏樂的場合本身儀式感就非常強。我們就圍繞著這個“樂”——企業歌曲來說一說。

為什麼要“樂”呢?首先是易記。有的企業早會時會要求背誦大段的口號,還規定背錯了或不流利要有相應處罰,但該記不住的還是記不住。但把這些內容編成歌曲就不一樣了。學生時期讀過的詩詞名句怕是很多已經記不住了,但一起唱過的歌還是印象深刻吧。這是因為聽覺識別的轉化率要遠遠高於視覺識別,人腦對於吸收聽到的表達內容比起看文字圖片表達方式,要高出30%以上。基督教是目前在世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宗教之一,他們的最有效的傳播方法就是,把《聖經》編配成歌曲,老少皆宜,快速學會唱,每週一次禮拜,規律且便捷。

第二是易懂,記住只是基礎,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員工深刻理解其中的思想內涵,才能達到統一思想的目的。音樂是這個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音樂語言是至今為止最客觀的溝通標準,它的產生本身就結合了物理、數學、幾何、生物學、時間等諸多可參考的客觀資料。所以,需要統一思想,歌曲是最適合的。不管是一個團隊、一個民族、還是一個國家,一首合適的歌曲都是相當重要的。想想蘇聯時期的“紅歌”吧,這是將“企業歌曲“發揮到極致的一個時代。

至於奏什麼“樂”,也就是歌詞唱什麼要看企業的發展階段而定。初創階段如同長征過雪山草地,發展階段如同八年抗戰,競爭階段如同百團大戰成熟階段如同勝利完成井岡山會師?每個階段對應的經典紅歌給了一個很好的參照。

「論語今讀146」文化建設有程式

國學應用講習所

點贊

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一種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