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如果有人說你是一個被完全掌控的人,你會怎麼樣?也許你覺得對方莫名其妙,隨著世界思想的開化,人類的自由程度越來越高,人生被完全掌握絕對是一個無稽之談;也許你會不服氣,你會想起生活中被操縱的種種,心底裡已經承認了對方的說法,但是你陷入沉思,你想起自己是個自由的人,你想要擺脫別人的掌握。又或許,你樂於沉溺在這種被操縱的狀態之中。當然,這都只是假如。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那如果真正陷入了這樣的環境呢?《楚門的世界》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出生於桃源島的樂觀的男孩楚門,人到三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擁有穩定而寧靜的生活。每天早上,這個陽光開朗的男人會對遇到的每一個人真誠地問好,在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城市裡,他每天都在迴圈著上帝標榜給人的最正確的人生道路。但是,楚門漸漸地厭倦了這日復一日的細水長流,他想要去看看外面。當他開始與上帝給他的穩定生活抗爭時,他漸漸地發現了生活的異常。直到最後,他才知道,原來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出被導演的連續劇。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這是一部1998年的片子,那個時間點大概就是新媒體在美國開始盛行的時代,《楚門的世界》是對媒體狂潮的一個質疑,是那個時代的人對未來的擔憂,就如同我們近些年的人工智慧電影一般。的確,媒體的盛行,帶來了文化的進步,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也給了這個時代更多的可能。但是,媒體的盛行,甚至於媒體開始掌控生活,在科技的不斷髮展之下,基斯督為楚門這個活生生的人打造了一個固化的人生模式。看似是基斯督在操縱,實際是媒體在操縱,是這個世界在操縱,這也就是影片所提出的:媒體是否在掌控我們的生活?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命題。我想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否定,我們的人生由自己掌控。但是有心人往深處想,完全掌控是沒有,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已經被媒體所掌控了。不是嗎?輿論的導向在一定程度之上,對我們日常人的生活起到了很強的導向作用。宣傳正能量的事件,對社會友好氛圍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加成;伴隨著的,一些負面事件,往往也能夠在當代媒體生活中掀起滔天巨浪。這些都是媒體的功勞。為什麼說是功勞?媒體是文化的傳播媒介,隨著媒體高速發展,人類的思想文化發展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速度。正是如百家爭鳴一般,思想和文化是在爭論中發展起來的,媒體所帶來的文化碰撞正是如此。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這是好事嗎?文化的發展是好事,但是不應該被操縱。影片也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影片非常親民,他的影射非常明顯。影片中的“演員”和“觀眾”完完全全就是當代媒體生活中的每一個個體。“演員”和“觀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體的,我們既是別人生活中的演員,在他們的生命中扮演著上帝設定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別人生活的旁觀者,我們都是被上帝所操縱的個體。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影片中唯一脫離這個怪圈的就是楚門大學時候喜歡上的女孩子,她是這群被催眠的人中唯一清醒的一個,所以她遭到了所有被麻痺的人的驅逐,她是異類。在兩方的文化碰撞之中,女孩敗下陣來,基斯督所帶領的陣營獲得了壓倒性勝利,然後世界開始停滯,人們開始習慣這種日復一日的生活,偶爾靠看著楚門的平凡的一天來意識到自己有多麼平凡。所謂“娛樂至死”的時代,也就是如此。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由此牽引出一個上個世紀著名的論題——烏托邦。烏托邦曾經被認為是人類發展到頂峰時社會的狀態,財產公有、人民平等、社會穩定、沒有壓迫的世外桃源。影片中的桃源島其實就是一個烏托邦。在影片中,桃源島裡的人都過得非常開心,社會秩序井然、人民團結、大家都是喜笑顏開地度過著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在上帝的操縱之下,他們的人生過得平穩又幸福,但是,他們的人生也完全沒有意義,社會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的烏托邦就是一個物質生活十分豐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人們接受著各種安於現狀的制約和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被標準統一化,人的慾望可以隨時隨地得到完全滿足,享受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但是這樣的被設定好的人生真的幸福嗎?在高度發達的城市裡,人們失去了個性、情緒、自由、道德。在那裡,人已經成為了機器。影片中的“演員”和“觀眾”不都是如此嗎?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在影片的最後,楚門發現了自己的人生其實是一部被導演的電視劇,儘管受到基斯督善意的規勸,希望他能夠認清“人性”,回到穩定的生活,但楚門還是選擇了邁出片場,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毫無意外,有那麼一批一直在“支援”著楚門的觀眾,看到楚門的離開將近崩潰。是啊,他們怎麼敢想象,脫離生活大半輩子的地方,去到一個完全未知的旅程,是多麼的恐怖。看到這裡時,影片的發展都不足以讓我驚奇。但是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另外部分觀眾的反映卻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有一大批甚至說絕大部分的觀眾,看到楚門的離開竟非常高興!這是否意味著,其實在媒介時代,人民的看法會很容易受到左右?難道楚門的反抗反倒激起了他們反抗桃源島的信念?影片中沒有繼續去探究那些觀眾之後的生活。有些遺憾影片沒有繼續下去,我十分好奇,在這個媒介怪圈生活了一輩子的人,難道真的會因為一個人的強烈反抗並且反抗成功而“集體叛變”嗎?

20年前一部電影,預言了現代人的悲哀,我們正走入電影說的烏托邦

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楚門,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世界都是楚門的世界。我想,我所需要的答案其實就在我的身邊,我有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我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