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關羽——大意失荊州?以訛傳訛的千古冤屈

論關羽——大意失荊州?以訛傳訛的千古冤屈

三國名將關羽的事蹟不用多說,耳熟能詳。今天要說的是關羽在很多人眼裡所謂的“大意失荊州”。

三國演義幾百年來流傳程度之廣不可估量,甚至後金的努爾哈赤將三國演義拿來當作軍事典籍看,但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不可當作正史來看,而三國志卻是真真正正的史料。所以要從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這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關羽在很多人眼中一生的汙點。

先說三國演義,縱觀全書,單挑殺敵擒敵前三的武將是:

第一名:趙雲共計25人(當陽長坂殺的50餘人另算)殺:麴義,高覽,張武,呂曠,淳于導,夏侯恩,晏明,鍾縉,鍾紳,邢道榮,劉晙、馬漢,慕容烈,焦炳,朱然,金環三結,韓瑛,韓琪,韓德,朱贊,蘇顒。 擒:陳應,吳懿,韓瑤。 射:韓瓊。

第二名:關羽共計17人 殺:程遠志,華雄,管亥,荀正,車胄,顏良,文丑,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蔡陽,楊齡,夏侯存。 擒:王忠。

第三名:張飛12人 殺:鄧茂,高升,曹豹,紀靈,陳孫,呂翔,夏侯蘭,夏侯傑(喝死),周善。 擒:郝萌,劉岱,嚴顏。

從上面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論武力關羽在三國演義全書中單挑對陣排名第二,但論殺敵質量恐怕還要遠超趙雲。由此可見,關羽的武力可以說是呂布之後第一人。論統帥能力,關羽一直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多次帶領大兵團獨立作戰。論資歷,關羽跟隨劉備崛起於草莽,除了張飛無人能比,論信任,劉關張桃源三結義,食則同桌,臥則同榻,更遠非其他人可比。所以留守荊州非關羽不可,至於趙雲之流資歷要麼不夠,要麼沒有統領大兵團的經驗,要麼新近加入,信任不足。

劉備看人的眼光很獨到,甚至比諸葛亮更為毒辣,要麼白帝城託孤也不會對諸葛亮說出馬謖此子言過其實,切不可委以重任的話。由此可見以劉備的眼光將關羽留鎮荊州是最為合適的。我們再來看荊州的地形,關於地形,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不會有差別。荊州北有曹魏,東有孫吳,南有士燮,荊州可以說四戰之地,兵家必爭。而西面離巴蜀上千裡之遠,道路崎嶇難行,別說支援,就運送連補給都成問題,所以兵馬錢糧基本都得靠在荊州的關羽自己解決。

關於孫權派人說親這一點,關羽說:“虎女安嫁犬子?”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都知道一個國家的二號人物和敵國結成了兒女親家會有什麼後果。至於很多人說關羽就算拒絕孫權求親也不該說話如此難聽,但恰恰相反,把話說得如此之決絕甚至侮辱,第一這話傳到劉備耳裡可以令劉備放心,第二如此說完之後孫權再也不會派人來糾纏。

至於糜芳、傅士仁這兩人,關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給軍資,但士仁、麋芳二人沒有完成任務而受到處罰。試問,無論現在還是古代,就算平時籌集糧草軍資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更不用說戰時了,沒有完成任務理應受罰,這一點關羽仍然毫無過錯。關羽雖然罰了糜芳、傅士仁卻並沒有罷免他們,讓他們戴罪立功,這正體現了關羽用人的恩威並施。然而這二位不知感恩居然投敵了。劉封、孟達也是一樣,居然因為一句不知真假的“將軍乃螟蛉之子,切不可立”而導致上庸十萬兵馬未出一兵一卒,坐看關羽被擒,蜀漢由盛轉衰。

而關羽面對的敵人呢?有曹魏的曹仁、于禁、龐德、徐晃等名將。還有孫吳的背叛與偷襲。

以上大概就是三國演義裡關羽在荊州的形勢了,下面我們從三國志來看。

先說武力,“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以上是三國志中記載的關羽萬軍叢中斬顏良的過程,雖然不像三國演義中有誅文丑,但縱觀史書,兩軍對戰單挑斬殺敵將的僅此一例。

統帥能力和信任方面,“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從劉備起兵時就和張飛分統軍隊,雖然沒有桃園三結義,但任然恩若兄弟。

再說人品方面,“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雖然沒有演義裡的過五關斬六將,卻仍然掛印封金,不忘舊主,留信出走。

關於關羽留鎮荊州時的形勢,大體和上面所寫三國演義中差不多。“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成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裡的關羽仍然拒絕了孫權的和親,懲戒了糜芳傅士仁。

接著我們再來看史書中關羽面對的敵人和關羽的陣容:曹魏有:

曹操:戎馬一生,征戰無數,戰袁紹,呂布,張繡,孫權……從沒有退卻過,獨對關羽的北伐無計可施。曾一度想遷都避開關羽的銳氣,也想過親自南征。由於當時孫權向曹魏稱臣,解除了曹操的後顧之憂,他幾乎實施了全國總動員抵抗關羽的進攻 。

曹仁:智勇雙全的他被關羽圍困在樊城內喘不過氣來,無計可施 。

滿寵:當時協助曹仁駐紮在樊城抵禦關羽,對關羽的圍困也是無可奈何,只勸阻了曹仁棄城逃跑的計劃 。

張遼:由於孫權向魏國稱臣,聯合曹魏攻擊關羽,張遼也從合肥被徵召回來作為營救曹仁的援軍。

于禁:被關羽水淹七軍,被俘虜在江陵,後被孫權解救到東吳,受虞翻等人多次侮辱

徐晃:當初協助曹仁征討關羽,駐軍在宛城,當曹仁被圍困時第一個率領軍隊前往解救,可惜不是關羽的對手,多次進攻也沒能解救出曹仁。曹操又派遣將軍徐商,呂建等前去協助徐晃,還是不能攻破關羽的包圍圈。直到曹操再次先後派遣殷署,朱蓋等十二營軍隊前往支援他,才用計擊退關羽 。

龐德:被關羽俘虜,寧死不屈 。

呂常;被關羽圍困在襄陽,無計可施。

徐商,呂建:援軍

殷署,朱蓋等十二營軍隊:援軍。

趙儼:擊退關羽的主要功臣之一,他派間諜通知曹仁,使曹仁知道外有救兵,以激勵將士,又獻出裡應外合的謀略擊退關羽。

董昭:當初孫權派遣使者致辭曹操,要求曹操不要洩露自己偷襲關羽的訊息,以免關羽有所防備。董昭獻計勸說曹操,暗地裡洩露出去,使關羽返回去保護江陵,公安,解除樊城之圍。

蔣濟:當初關羽包圍樊城,襄陽,曹操因為漢獻帝在許昌,臨近蜀軍,準備遷都。蔣濟勸說曹操不能遷都,應該派人勸孫權偷襲關羽的後面,答應割讓江南封賞孫權。

司馬懿:勸阻曹操遷都和“御駕親征”。

桓階:勸阻曹操親自南征關羽。

孫吳有:

孫權:對於關羽對自己的蔑視,加上關羽在湘關擅自取糧,腦羞成怒,不惜卑躬屈膝向曹魏稱臣,然後偷襲荊州,表現出自己能屈能伸的“高尚”品德。

呂蒙:破壞魯肅“吳蜀聯盟”方針,偷襲荊州的主帥,自認為攻取關羽,據長江全境就可以靠自家力量抵抗曹魏。可惜唇亡齒寒,關羽的死亡對於蜀國來說實力已經削減了大半,而東吳最後也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

蔣欽:孫權進討關羽,蔣欽率領水軍進入沔水。

潘璋:截斷關羽的退路,部下馬忠活捉關羽父子和都督趙累等人。

朱然:隨孫權征討關羽,和潘璋到臨沮生擒了關羽 。

虞翻:跟隨呂蒙偷襲荊州,告誡呂蒙南郡內有埋伏,救了呂蒙一命 。

諸葛瑾:也跟隨去征討關羽。

陸遜:偷襲荊州的主要功臣之一。

是儀:跟隨前往討伐關羽。

吳範:此神棍十分厲害,他的“能擒獲關羽”“關羽有逃跑的跡象,說投降是假裝”預言都實現了 。

全琮:勸說孫權征討關羽。

而關羽這邊的可用之人只有:廖化、王甫、關平、趙累、馬良,還有叛徒傅士仁,麋芳。(周倉為演義人物,不計算在內)。從史書看,關羽面對的敵人比三國演義裡更多。

無論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看,關羽就是在這樣一個四戰之地,內有叛徒,外有強敵,背後有盟友偷襲,僅靠自己手中有限的將領謀士和士兵,兵馬錢糧都靠自己的籌措,面對魏吳一線名將三十餘人的情況下依然做到了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退徐晃,威震華夏,逼得曹操差點遷都。多少人說關羽擒于禁靠的是大水不是自己本身的功勞,但自古有話“為將者,不識天時地利乃庸才也。”運用天時,周邊地理形勢而擊敗敵軍的戰例歷史上比比皆是。荊州這種情形下,不要說關羽,就算把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兩位軍事家項羽和韓信放在這種情況下恐怕也難以做的比關羽更好。很多人都說三國演義裡關羽被神話了,但恰恰相反,三國演義裡的關羽比起三國志和史書上的關羽是被弱化了。

蔣星煜先生說:“整部《二十四史》,也未有任何名將有過‘威震華夏’的聲勢。”關羽以少數兵力對抗魏吳的多路軍隊,為劉備攻取益州和漢中解除了後顧之憂,他確實無愧於“萬人敵”“虎臣”的稱號。無論三國演義還是史書關羽三國曆史上第一武將的名號實至名歸(曹操這樣的統帥不算)。

關羽敗在盟友的背叛和內部的叛徒身上,敗在荊州距離益州千里之遙無法相互支援。所謂的大意失荊州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這是以訛傳訛的千古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