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集中供地,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日,22城集中供地的訊息,在地產圈廣泛流傳。

22城集中供地,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根據市場傳聞,這22城除了北上廣深4箇中心城市,還包括南京、蘇州、杭州、廈門、福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青島、濟南、合肥、長沙、瀋陽、寧波、長春、天津、無錫18個二線城市。

據爆料,這22個重點城市將會實現兩集中政策,

即集中釋出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2021年住宅招拍掛不超過三次。

那麼為何要實行兩集中政策,官方的解釋是:“減少土地公開出讓過程中關聯資訊不充分所帶來的對市場預期的影響,糾正資訊披露的隨意性、碎片化、不確定等不規範問題,防止市場主體由於不掌握重要關聯資訊帶來的競爭。”

22城集中供地,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簡單來說,集中供地政策可以理解為穩地價。

2020年房企的“三道紅線”和銀行的“兩道紅槓”,主要是防止房企和銀行的加槓桿衝動,可以理解為穩預期。

而各地出臺的限購,限價等措施,則可以理解為穩房價。如今,可以說政策調控的“三穩”已經齊備。

不過,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這次兩集中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會更大一些,僅次於2004年“8。31”大限帶來的行業影響。

01 對市場的影響

那麼22城集中供地,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針對此次政策帶來的未來影響,市場民眾也反應不一,

大致可以分為樂觀派和悲觀派。

22城集中供地,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樂觀派認為,未來土地市場的供應將會更加透明,減少開發商圍標,爭地王的現象。

甚至,對於房價上漲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畢竟集中供地,肯定會導致未來的多個專案集中開盤,房源多了,競爭大了,房價上漲的動力自然減少。

而在悲觀派看來,集中供地則更像是一種飢餓營銷。

打個比方,原來一個人每天都去買菜做飯,結果現在突然變成了1年只能買3次菜,那極有可能會造成市場的哄搶。

當然,不管是樂觀派也好,悲觀派也罷,都有各自的道理。

22城集中供地,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過,從現實來看,集中供地的政策並非那麼悲觀。

以北京為例,2020年出讓土地48宗,其中1-2月就供應了16宗,而3月,10月,11月則沒有一宗土地掛牌。在這樣的政策下,北京市場也沒有出現高價地王,哄搶的現象。

再比如2020年的天津,一共出讓土地117宗,其中9月、10月、12月就出讓了58宗。

所以,集中供地的政策並非一蹴而就,只不過未來的趨勢會更加集中而已(3個月內完成)。

02 對開發商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集中供地又會對開發商產生哪些影響呢?

不少機構分析師都認為,

這次政策會更加利好頭部房企,而中小房企拿地的難度更大了。

其原因就在於頭部房企會更好融資,更好加槓桿。

另外,由於這22個重點城市都是國內中心城市,土地出讓會更加令人矚目,那麼集中供地的政策則會更加透明,很難讓房企走後門關係。因此對於一年開發兩三塊土地的小房企來說,又何必白費心思去拿地呢。

22城集中供地,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由於三道紅線的緊箍咒,部分頭部房企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其財務更健康的中小房企也就有了機會。

所以,集中供地政策無論對於市場還是開發商來說,都不用過於擔憂,不用擔心吃了這頓沒下頓,只要土地供應量明確,就大可不必“糧慌”。

不知道大家對於集中供地又有哪些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