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黴莧菜梗:“臭名遠揚”下的人間美味

正所謂“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莧菜,作為江南地區的家常菜,初時極嫩,去根後帶莖葉清蒸,拌入醬油和麻油,味道極美。

紹興黴莧菜梗:“臭名遠揚”下的人間美味

莧菜能補氣、清熱、明目、滑胎、利大小腸,排毒。據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嘗見一人頭風痛甚,兩目皆盲,遍求良醫不效,有鄉人教用十字路口及人家屋腳邊野莧菜煎湯,注壺內塞住壺嘴,以雙目就壺燻之,日漸見光,竟得復明。”可見莧菜之功效。

莧菜生長極快,需及時採收,否則極易生長,到時只能留在地裡任其生長。能長到一米多高,粗如甘蔗。當下部葉子枯萎後,頂部那一撮嫩葉仍在風中搖曳。成熟後的莧菜梗連根拔起,削根洗淨,就能做黴莧菜梗了。

紹興黴莧菜梗:“臭名遠揚”下的人間美味

據傳,勾踐兵敗入吳為奴後,越國國貧民窮,百姓皆以野菜為食。有一老人,在蕺山上採得

野莧菜

梗一把,將嫩莖、葉食畢後,又不捨得將老硬的菜梗棄之,便藏於瓦罐中以備日後再食。不料數日後,罐內竟發出陣陣奇香,老漢取而蒸食,竟美味無窮。百姓聞之紛紛效仿,一直流傳至今。

黴莧菜梗作為紹興歷史悠久的一道美食,“臭”香酥嫩,鮮美無比,有助消化、增食慾之效果。

將莧菜梗切成一寸左右洗淨後泡在壇中,肉質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點點發軟,嫩頭兩邊有些會裂開,壇水微微起泡。撈起洗淨瀝乾,拌上適量鹽再放入壇中,就是“鹹黴”;不放鹽的叫“淡黴”。

將壇口用棉布或數層紗布繫緊。夏季,三天左右便有香氣溢位,菜梗外面有一層滑浮,輕輕按之發軟,上面是白色黴菌。加入清水或加幾個紅辣椒提味,一罈黴莧菜梗便製作OK了。

食時,撈一碗澆點菜油放鍋裡一蒸,其悠悠香味便撲鼻而來。出鍋後,菜梗顏色仍是先前的綠色,一截截如翡翠般錯落橫陳,煞是耀眼。

取莧菜梗要用手抓,先吃軟的,和豆腐一起清蒸,那又香又臭的氣味令人垂涎三尺。

莧菜梗來自民間,註定與老百姓千絲萬縷!扒一口白米飯,吮一節莧菜梗,那種感覺,簡直堪稱神仙!

紹興黴莧菜梗:“臭名遠揚”下的人間美味

紹興的另一美食——臭豆腐,就是用莧菜梗汁醃製發酵而成,其味香脆可口。

魯迅之弟周作人如此形容莧菜梗:近日從鄉人處得醃莧菜梗來吃,對莧菜彷彿有一種舊雨之感。這“舊雨之感”四字,久居北方的南方人最能體會,是淡淡的鄉愁,也是微微的抱怨。

魯迅老師章太炎也十分迷戀黴莧菜梗。一次,畫家、收藏家錢化佛投其所好,送他一罐極臭無比的莧菜梗,章太炎如獲至寶,連說“你有紙只管拿來我寫”。

當一罈黴菜梗撈完後,剩下的滷也是寶。那青白色的滷液粘稠滑溜有厚度,聞之異香陣陣。浸入各種蔬菜,一天之內便可取出食用,極度酥軟可口。只要喜歡,很多食材皆可投入壇內黴浸。黴冬瓜、黴南瓜、黴白菜、黴千張……,都能成為紹興人餐桌上一道獨特風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