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房地產萎縮40%,會發生什麼?

假如房地產萎縮40%,會發生什麼?

當房地產萎縮40%,會發生什麼?

我們從今年的土拍說起。

1

年底的土拍,是越來越富有戲劇性了。

12月27號鄭州第三次土拍,在主動流放掉11塊地之後(因約定的買家沒錢了),5塊淨地全部由政府旗下的城投公司拿走,民企全軍覆沒。

12月2號的廣州第三次土拍,也是廣州本地的城投、城建類的平臺公司來參拍。拿到地的民營房企只有一家。

11月武漢第二次土拍,成交的32宗地塊,地方城投公司拿到17宗,剩餘15宗由地方管委會、地產企業和其它實體產業公司拿下。

北京的第三輪土拍近八成地塊由地方國企和央企競得,第二輪更是達到九成。

年初還豪情萬丈的民營房企,到了年中就掉隊了,只剩下國企託底。

難怪有人直呼:地產的盡頭是國企!

但是到了年底,正經的國企開發商也幹不動了。

為避免土拍冷場的尷尬,只能讓地方國企(自己的城投公司)上。

這並不是個例。

看看下面這個表,中指研究院整理的資料:

假如房地產萎縮40%,會發生什麼?

備註:控股股東是城投的企業亦被計作城投;

資料來源:中指資料CREIS,中指研究院綜合整理

第三批土拍中,各地都祭出城投公司來託底,不約而同,心照不宣。

這種託底有沒有意義?

首先要知道,啥是城投公司。

就是地方上搞城市建設而設立的一類公司,專門運營城建相關業務,比如新區開發、某類事業的運作等等。

這種業務一般投入大、週期長、但利潤不高,它們的資金來源都是當地政府(或者以當地政府的信用背書來發債融資)。

基本上,你可以把它們看作地方政府的商業化“替身”。

所以,讓城投公司來拿地,和把左口袋的錢掏到右口袋,沒啥區別。

也就是透過對敲來營造一下氣氛,名副其實的“氣氛組”。

2

我在想,國企兜底,兜到年中都快兜不住了。

城投平臺兜底,又能兜到什麼時候?

從根子上講,城投平臺就是地方政府自己啊。

眾所周知,今年土地供應量大降。

假如房地產萎縮40%,會發生什麼?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

1-11月份,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11。2%,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9。1%。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0月末減少38萬平方米。

如果再減去“城投拿地相當於沒拿”的那些,那麼今年的土地出讓面積就低到塵埃裡了。

導致的結果是什麼?

結果之一,是明年的新房供應量急劇減少。

結果之二,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急劇減少,地方沒錢了。

假如房地產萎縮40%,會發生什麼?

第一個結果,我們暫時按下不表。只講講第二個。

今年土地出讓金大幅減少,固然有今年的特殊情況。比如嚴格執行六道紅線,掐斷了開發商的融資渠道。

但是從中長週期看,今年下半年的土地市場驟冷,或許是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轉折點。

明年後年會反彈一下,但中長期大概真的要走下坡路了。

此話怎講?

要從“中國最懂房地產的市長”黃奇帆的一段演講說起。

3

黃市長前段時間在某論壇演講時談到房地產。

主要講了三個方面:

中國從現在到2035年,樓市將從每年新建16億平米,逐步降低到10億平米以內,然後形成新舊房屋的折舊平衡。

中國未來城市化能發展區域只有大城市的都市圈、城市群和連綿帶。

無法和都市圈、城市群和連綿帶產生聯絡的,發展都會變慢,甚至萎縮。

這三個觀點,鍾灝是十分認同的。

假如未來每年的銷售面積降至10億平以內,意味著什麼?

回顧中國樓市的發展歷程,事實上

我們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下降

——我們經常說的下降,通常都是增幅下降:還在增長,只是增長的幅度變小了。

1998年,住房商品化全面啟動,每年的開發量在一億平方左右。

2007年,新房開發量達到7億平米。

2012年,從7億變成12億。

2018年,增長到17億。

如今,徘徊在17億平米好久了。

從城市化程序的規律看,這個時間點、這個面積,見頂跡象明顯。

假如未來十五年,降到10億平米以內。高達-40%的降幅,會有什麼影響?

這麼說吧:

中小房企倒一批,開發商集中度提升

中小城市躺一批,城市集中度提升

這裡說的“中小房企”,並不是指絕對規模小的,而是指高槓杆的、開發能力弱的、 過於追求攤大餅的、只在小城鎮當地開發的。

這裡說的“中小城市”,也不是指絕對人口規模,而是指能級低的、遠離都市圈的。

4

就拿網紅城市鶴崗為例,鶴崗最近又出了風頭。

12月23日,鶴崗市政府官網通知,因為要實施

財政重整

計劃,決定取消公開招聘公務員。

所謂財政重整,是地方債務過高而收入過低、入不敷出時的應急措施。

根據國辦在2016年釋出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的通知》:

市縣政府年度一般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的,或者專項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0%的,債務管理領導小組或債務應急領導小組必須啟動財政重整計劃。

“政府性基金預算”,主要成分就是土地出讓金。

可見,土地出讓金對一個地方的財政健康狀況,有多麼大的影響。

在鶴崗之前,還有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和雁江區,在2018年便進行了財政重整。

具體怎麼整法?

壓減政府公用經費;

撤消基礎設施專案;

處置國資國企資產;

暫停對企業的各類補貼、貼息等政策性補助。

說白了,就是沒錢了,要想盡一切辦法開源節流,以前鋪的攤子該停的停,該撤的撤,雄心壯志收一收。

就連招商引資的補貼,對實體企業的優惠政策也要暫停了(是的,土地財政間接補助了實體)。

直到其收入和支出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很多人、很多城市,都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收縮”。

未來,或許我們都要慢慢適應。

從此小橋流水,坐看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