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都以羅馬帝國自比,羅馬帝國在西方為何有如此高的影響力

帝國在歷史上是確確實實存在過的一種國家形式,而對帝國是是非非無人能夠說清,羅馬帝國給西方帶來的更多的是美好的回憶;帝國在中國人的記憶中則非喜即悲,抑或“愛之深,恨之切”。

帝國的主權具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因為它有能力包容和處理它的體制之內的差異。“帝國”這個概念是從“古羅馬人那裡借來的”,究竟古羅馬帝國與當今世界有相似之處呢,還是西方人無法擺脫對古羅馬帝國的想象與懷念呢?也許誰都說不清楚。

很多國家都以羅馬帝國自比,羅馬帝國在西方為何有如此高的影響力

古羅馬帝國將倫理與法律的契合性與普遍性推到了極致:帝國境內天下太平,帝國保證所有的人得到公正。帝國概念被髮展成一部在一個指揮指導下的全球交響樂,一種維持社會太平、產生倫理真理的統一力量

。”雖然羅馬帝國早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對羅馬帝國的追憶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不絕如縷,不但“凱撒們”追思帝國的榮光,而且“上帝”也在尋找“帝國”的蹤影,基督教會在歐洲漫長的中世紀裡一定程度上覆原了羅馬帝國的制度與管理。

帝國的概念源出於古羅馬,正是因為帝國意味著美好的願景,所以對帝國的尊崇一直持續下來,對帝國的追求也成為歐洲君主們不懈追求的事業。

羅馬帝國在蠻族入侵的風潮中灰飛煙滅,但是帝國的回憶卻留下來,歐洲中世紀封建體制沒有形成有效的權力控制與資訊反饋的系統,進而使邊遠地區的領土擁有反對權力中心的財政與軍事實力,歐洲長期的分裂可能也與這有關。

很多國家都以羅馬帝國自比,羅馬帝國在西方為何有如此高的影響力

羅馬教廷

維繫中世紀歐洲政治秩序的,除了封建分權制度之外,還有兩大重要的支柱:基督教會和羅馬帝國情結。基督教在歐洲的作用和影響毋庸置疑,教會不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教職體系,釋出命令、維持公共秩序,而且在歐洲建立了一個基督教共同體。羅馬帝國情結髮揮的作用則並不明顯,但是它激發了一種觀念,一種征服遠方、建立強大帝國的願望。

即便人們將歐洲中世紀作為封建體制大發展的時期,純粹的封建體制也難以維繫歐洲的和平與秩序。羅馬式的組織與紀律整體上被基督教會儲存下來,但是卻只侷限於道德層面,而且是軟弱無力的;西歐式的組織與紀律透過職業軍隊儲存下來,雖然失去了道德,但是卻是強有力的。教會雖然保持了理想,但是卻沒有阻止政治與社會的分裂;軍隊雖然阻止了分裂卻失去了理想。

很多國家都以羅馬帝國自比,羅馬帝國在西方為何有如此高的影響力

神聖羅馬帝國

天主教會在羅馬帝國之後重建了等級性的行政管理機構,並且宣稱教會具有最高權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羅馬的號召力”。

這種觀念不僅為羅馬教廷所利用,各個君主國的國王也利用這一情結來推動集權的發展,“神聖羅馬帝國”,就是這種情結的外在化表象。不僅羅馬帝國獨霸歐洲,不僅它的影子神聖羅馬帝國持久不衰,連哈布斯堡那搖搖欲墜的封建制度也苟延殘喘到了19世紀。

後世學者將羅馬帝國視為不可超越的巔峰,將羅馬帝國看作是古代世界智慧與力量的集合體。縱然羅馬帝國在西方歷史上時隱時現,

對歐洲歷史的塑造起到了潛在的推動作用,

但是羅馬帝國不過是歷史上存在的幾十個帝國之一

,只是羅馬帝國的歷史伴隨西方人在全世界的擴張而為世人所廣泛接受。

在羅馬帝國的文人眼中,帝國不僅僅是一個統治的地域空間,也是一種和平秩序的實現,一種天定命運的降臨。

西方人濃郁的羅馬帝國情結使他們忽視了羅馬帝國之外的其它帝國型別,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帝國沒有進入歷史,只是作為西方帝國的陪襯。

事實上,三千年來的歷史中充滿幾十個偉大的帝國,西方的帝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很多國家都以羅馬帝國自比,羅馬帝國在西方為何有如此高的影響力

在中國人的帝國觀念中,漢唐盛世的輝煌是中國人心中不滅的夢想,這種濃濃的帝國情結從“漢族”與“唐人”的名字中可見一斑,此外,散落於網路上的漢唐遺風比比皆是。

中國是個“天下國家”,中國的“天下”是連續的同心圓,一層大一層,逐步向四方擴張。

帝國觀念自身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這種觀念尤為強烈地紮根於中國,即使處於分裂時期,重建一個幅員廣闊的帝國的願望深深地吸引這中國的有識之士。

很多國家都以羅馬帝國自比,羅馬帝國在西方為何有如此高的影響力

一個規模宏大的帝國幻景一直是二戰以來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礎。

當人們為後冷戰時代美國未來走向爭論不體的時候,基辛格對美國走向帝國的趨勢大亮紅牌,他警告美國人:“通往帝國的大道往往導致國家的衰敗,因為對無限權力的追求最終必定削弱國內的約束力量。

沒有一個帝國不選擇通向專制獨裁的道路,除非像英國那樣,在這個程序起步之前就下放權力。

在歷史悠久的帝國裡,每一個問題都會成為國內問題,因為外部世界已無法起到平衡作用。當各種挑戰四處蔓延,越來越遠離歷史性的國內基地時,內部鬥爭就會變得越來越激烈,最終還可能演變成暴力鬥爭。蓄意追求霸權主義的做法終將使美國成為偉大國家的整套價值觀毀於一旦。”

很多國家都以羅馬帝國自比,羅馬帝國在西方為何有如此高的影響力

基辛格

基辛格是現實主義的忠實的信徒和踐行者,歐洲的古典均勢格局是他分析當代國際局勢的源頭活水,在他身上體現了在歷史經驗與未來遠見之間牽線搭橋的領導能力

,雖然他反對美國走向擴張的帝國,但是他卻希望美國能夠以“911事件”為契機,放眼全球,制定“一個以最廣泛的國際一體化為基礎的政策體系”和“一項涵蓋無限期未來的全球戰略”,以此保證美國在新世紀的領導地位。

基辛格想得到的是帝國的權威與地位,而要其他國家分擔帝國的心理與物質負擔,他提醒美國人,美國面臨的終極挑戰是,如何把自己的權力轉變成道德共識,不靠強權就將自己的價值觀加在別國頭上,讓別國願意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最終基辛格的論說也沒有逃脫“帝國”的範疇,不過基辛格想要的不是一個征服性帝國,而是一個道德完滿的帝國。

帝國在世界歷史舞臺上存在了幾千年,雖然眾多的帝國已經淪為歷史陳跡,但是帝國的歷史與回憶,帝國的傳說與情結依然糾結在歷史與現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