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大年初二,正是走親訪友吃吃喝喝的時節。

春節相互拜年的千年傳統習俗,在年輕一代人裡已經淡化甚至厭惡。但是在這快節奏的年代,親朋好友之間平時走動已經很少,春節再不走動,感情自然會淡漠。因此,這看似簡簡單單地吃吃喝喝,蘊含了多少人情世故在裡面?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下午早早地來到仙居縣下各鎮前潘村,家人還是要去幫忙燒飯的,兒子不願意跟我出去走動走動,我就趁吃夜飯前的幾個小時空擋,想去臨海市白水洋鎮上的戚繼光廟看看。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前潘村到白水洋鎮也就十幾分鐘的車程,車過仙臨大橋,就進入了臨海市的羅渡村。

就在快走完羅渡村的時候,眼角飄到村東面山上的一座塔,瞬間改變行程。找個合適的位置停車,目標直指該塔。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沿著萬寧禪寺東側的手拉車道進去約幾百米,就到了古塔所在的西宛山腳。因為是第一次來,不確定是不是就從這個山道上去,剛好山麓的一塊地裡有位小哥在勞作,就問詢了一下,結果把這位背對著我在埋頭苦幹的小哥嚇了一大跳。他說想不到正月初二就有人來著偏僻的山頭看塔。我說你才是勞模啊,大年初二就來地裡辛勤耕耘。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山不高,目測海拔不過百米。

塔的周圍並無太高大的樹木遮擋,古塔在這沉寂的山頭就顯得高大無比。

塔旁豎立有一塊臨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碑的背面並不像仙居的文物碑一樣有對文物的簡單介紹, 而是一片空白。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塔的外觀略有傾斜,但還沒有傾倒的傾向,被臨海人民譽為“羅渡斜塔”。塔身外觀已經有了破損,看起來像一個歷盡人間滄桑的老人。

該塔的特點之一是全部用石塊磊成,沒有磚頭和木頭,這在本地塔的建設歷史中並不多見,估計這也是能成為文保單位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塔的具體建設年份據說至今還沒有考證出來,大概建於明朝中晚期,至今四五百年的年齡。六角七層,高12。3米,塔基為六角形須彌座,塔身每層每面都開有一個小窗,裡面空心。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面對塔身的視角看過去,塔底層左側的門上雕刻一尊像撲克牌一樣的大王像,右側卻沒有了。按照一般的對稱建設理念,本來應該是有的吧,估計那尊大王受不了這裡的清苦,跟人私奔了。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右側的大王已經消失了

據說塔的內壁有條石跳出盤繞而上,可以登攀到頂。看著旁側的文物保護碑,我自覺止步。其實我連頭探進去看一眼都不敢,小時候大人的說法還是心有餘悸的。

塔的種類很多,有風水塔、佛塔、墓塔等。小時候看著遠方山頭的塔,就問大人這塔是做什麼用的?大人說那是放“小死人”的,也就是放小孩子屍體的。以前醫療條件差,小孩子死亡率高,一般人家就將小孩子屍體放到塔裡,大人還嚇唬說,不能走近塔,裡面會有大蛇……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大人的話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從台州這邊罵人的俗語大概可見一斑。以前經常用“小塔裡”、“塔裡開”、“摜塔裡杲(音wu,gao,埋掉的意思)”、“摜塔裡開格活”等話罵人,說明以前一段時期部分塔的建造目的用於丟棄屍體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從塔門雕刻的“大王”像來看,也很可能是為了“鎮鬼”。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這塔,位於村莊幾百米以外孤零零的山頭,山上也沒有寺廟,其造塔的初始用途不敢妄加猜測,至今身世成謎,但不排除作為墓塔的可能。一個人在午後走近這塔身,突然想起大人的話,還是不敢自稱大膽的。

臨海市羅渡石塔,斜而不倒,閱盡世間滄桑,至今身世成謎

還是趕緊下山到親戚家喝杯酒壓壓驚!

20210213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