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南極、北極低氣溫被忽略的原因——引力

地球南極、北極低氣溫被忽略的原因——引力

一、科學界認可的原因

地球南、北兩極之所以特別寒冷,是因為:地球兩極接收的太陽輻射較少。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夏天的早上和傍晚要比中午涼快得多。這就是因為中午的太陽就在我們頭頂上,陽光在大氣層中經歷的路徑短,損失少,因而光照最強,我們接收到的熱量也就最多,感覺就最熱;而早上和傍晚的太陽偏離直射程度最遠,有效輻射就要少得多,所以我們接收的熱量也相對要少,感覺就比較涼快。對赤道附近的人們來說,一年到頭陽光都是直射或接近直射,因此接收的熱量較多,溫度也較高;而對於兩極的人們來說,就算極晝時,太陽總是在地平線附近徘徊,永遠也升不起來,因此接收的熱量相對較少。的確,這些原因是造成地球兩極氣溫比赤道氣溫低的原因,然而,地球兩極氣溫還有被忽視的因素。

二、地球兩極氣溫低被忽略的原因

通常所說的氣溫主要是指對流層的氣溫,一般來說還是對流層的低端。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的起點為止。平均厚度約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公里,在赤道上空為17公里,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也就是說,對流層在大氣層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其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它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公里,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公里,高緯度地區平均為8~9公里,並且夏季高於冬季。為什麼地球兩極的大氣含量較少、溫度也較低呢?值得我們去思考。地球氣溫的高低隨著緯度的變化而變化,並且隨著緯度的升高而降低,也可以說,隨著對流層的厚度而變化,並且隨著對流層的降低而降低。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氣溫的高低和大氣層氣體的含量、密度有關,大氣層氣體的含量、密度越高溫度也越高。那麼地球不同部位氣體的含量、密度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呢?應該和引力有關。

我在科學智慧火花欄目發表的《地球重力場是由於地球的輻射和自轉形成的

》指出:引力是由於空間的彎曲形成的,產生引力的空間(即引力場)是由於物體的輻射形成的。眾說周知——地球是輻射的,並且是自轉的。正是由於地球的這一特點,導致地球形成的輻射是彎曲的,即地球的引力空間(引力場)是彎曲的。地球由於輻射、自轉形成的引力空間的彎曲程度是地球引力場大小的量度。決定引力的主要因素是自轉和輻射。在地球兩極連線及與兩極連線平行的位置角速度相同,那麼引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輻射的強度,地球繞“地軸”轉動,使輻射彎曲產生引力,地球輻射最強的位置應該在地球的中部——赤道位置(因為地球中心輻射最強,還有地球兩極及兩極附近的輻射向地球赤道位置輻射的機率要比地球中心向兩極輻射大一些),所以地球赤道位置引力最強,即相對地球其他位置赤道引力較大。所以在赤道位置氣體的含量、密度最大,從而可以推出在赤道位置氣溫較高,在兩極位置氣溫較低。我在科學智慧火花欄目發表的《關於地球引力場半徑的探索

》指出,物體自轉的線速度和光速的比值——輻射的曲率,也就是說,在地球兩極及附近輻射的彎曲程度較小,即地球兩極的輻射影響低層大氣氣溫也比地球赤道弱——也是地球兩極氣溫低的原因。其實,地球的基礎氣溫是由地球的輻射維持的,太陽的輻射是地球氣溫波動的原因——形成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