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原是清軍知府,投降太平軍做了北王管家,最終因叛國被斬首

在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運動中,毫無疑問作為正規軍的一方,自然是當時的清朝,而太平軍則在人們眼中,則是作為叛軍或者是亂軍存在的。

此人原是清軍知府,投降太平軍做了北王管家,最終因叛國被斬首

而擁有這種心態不僅是普通人們心中的,就連太平軍內部,他們的部將和太平軍士兵們也是這樣想的,她們認為自己是匪,所以才會發生許多太平軍投降清軍的事情。而清軍則投降太平軍的很少。

但是不是一個沒有呢?其實不是,清軍也確實有投降太平軍的故事,而且是清朝的一個知府投降了太平天國。

故事還要從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開始說起,太平天國在此建都之後,為了鞏固南京的位置,開始了北伐和西征,尤其是西征,目的就在於為太平天國廣設屏障,保證天京的後方核心戰略位置。

此人原是清軍知府,投降太平軍做了北王管家,最終因叛國被斬首

1853年8月,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受命攻取廬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廬州帶是湘軍和太平軍後來交戰的中心和重點,在

太平天國晚期還曾經在此地進行了一場極其著名的三河之役,消滅了清軍6000餘人,造成湘軍歷史上最大的傷亡,當然這是後話。凸顯廬州重要戰略價值!

當時胡以晃作為攻打廬州的前敵總指揮,從安慶出發,一路攻破集賢關,至舒城,直指廬州,一時兵鋒正盛,看似對廬州即將有一個血戰。

清朝當時的將領,是著名的戰將江忠源,與當時,曾國藩率領的湘軍還在湖南,剛剛成立,並沒有什麼戰鬥力,所以江忠源所率的部隊,只是綠營的一些兵力,其實戰鬥力不強。

此人原是清軍知府,投降太平軍做了北王管家,最終因叛國被斬首

當時江忠源在安徽任巡撫,太平軍兵鋒直指廬州,他立刻集結兵力,準備在廬州佈防,他進入廬州之後,打算固守,他認為本次攻城戰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太平軍不可能輕易的攻進城中,所以也沒有太過謹慎。

且到達廬州當晚,還專門找了幾個美女來,舒緩一下緊張的戰事氛圍和心情。當時廬州的最高官員為廬州知府胡元煒,此人雖是一介文官,但對廬州的城中實力深為了解,看江忠源進城之後如此敷衍,

對兵力佈防並不怎麼在意,就有意勸諫他,但又看見江忠源剛愎自用,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這個安徽巡撫給殺了,所以只好表面上順從逢迎,避免生事,即便如此江忠源也沒給他什麼好臉色!

此人原是清軍知府,投降太平軍做了北王管家,最終因叛國被斬首

此後清廷壽春的總兵,玉山等人也來救援廬州,卻被太平軍採用圍點打援的手法,予埋伏並全殲,廬州內無可以充分禦敵的糧草,外無援兵,局勢一度緊張不已。

此時太平軍更是趁機竭力攻城,焦頭爛額的江忠源憤怒不已,大發脾氣,最終都把火撒在了當時知府胡元煒頭上,

胡攝於軍威也只好唯唯諾諾,但心裡自然也是存了一股子窩囊氣。

正在此時,平均裡的探馬也告訴胡以晃城中的知府,乃是他的同宗,並且告訴他江忠源對胡元偉的羞辱,胡以晃頓時心生一計決心對胡元偉進行招降。本就心中有怒氣的胡元偉自知廬州難以久守,而江忠源又剛愎自用,於是腦子一熱就和倒向太平軍,決心太平軍內應,幫他們拿下廬州。

此人原是清軍知府,投降太平軍做了北王管家,最終因叛國被斬首

但江忠源雖然脾氣暴躁,但不失為一員真正的猛將,前期在沒有湘軍的時候,已經立下了不少戰功,清廷頗為倚重的將才,也是太平軍方面頗為忌憚的一個人。

為了小心起見,他們決定趁江忠源熟睡,在夜裡偷偷開城,12月16日夜,胡以晃率太平軍在水西門外挖地道,進行爆破,轟塌城牆後,太平軍蜂擁而入,胡元煒則在城裡帶人接應。從前往江忠源的住處,當時還在睡覺的江忠源,被自己的親信強起之後逃走,但是不幸中途負傷,最後跌進關王橋下的水塘淹死了。

此人原是清軍知府,投降太平軍做了北王管家,最終因叛國被斬首

如此廬州告破,江忠源身死,知府投降太平天國,震驚清廷。而投降太平軍的這位知府則在後來帶到天京成為了北王韋昌輝的大管家,當然最終自然也難逃一死,據說最後清軍攻克安慶後,胡元煒被以叛國罪被斬首!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