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正在改變我們獲得保障的方式,有人說它是蜜糖,有人說它是砒霜

10月16日,支付寶聯合信美相互推出了一項大病互助計劃——“相互保”。只要支付寶使用者身體健康,芝麻分650分以上,年齡60歲以下,就能加入到“相互保”中,0元加入先享計劃,一人生病大家出錢。一時間引發了公眾的熱議,

有人說這種網路互助方式比傳統的保險產品花錢少保障也還可以,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現有保險公司的形式。也有人認為網路互助是新鮮事物,還處於萌芽階段,具體發展方向和前景不明確,尚不不具備替代常規保險的能力,對它持懷疑態度;有的人視它為蜜糖,可以完全替代商業保險。也有的人覺得它是砒霜,不具備實際保障意義,平臺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盈利。

那麼網路互助究竟是怎麼回事?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它正在改變我們獲得保障的方式,有人說它是蜜糖,有人說它是砒霜

網路互助計劃

網路互助的原理很簡單:會員

繳納少量或不繳納資金加入互助計劃,在約定的互助事件發生時獲得其他會員捐助的資格,同時承諾對發生互助事件的其他會員提供捐助,如不參加捐助則視為自動退出。

前期少收費或不收費,後期分攤風險損失補償費用,是網羅互助“保險”典型的特徵。那麼這種互助形式是現代社會保險產品的升級呢?還是從最初的保險歷史中延伸而來。資料顯示:在古代的埃及,為了應對死亡後的喪葬費,石匠們自發組織成立了互助基金,基金向每個成員收取少許會費,用來共同支付個別成員死亡後的喪葬費。不光在埃及,中世紀的歐洲也有類似的組織,名稱叫基爾特行會,某一個會員生老病死時其他會員一起集資為其提供救濟。上述兩個組織就是最早的民間互助組織, 這種互助行為之所以能夠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存在並順利運轉,主要原因在熟人群體中不存在假報賠案、事後不交捐助費的問題,因此其鬆散原始的互助方式因而得以在小圈子內順利運轉。

它正在改變我們獲得保障的方式,有人說它是蜜糖,有人說它是砒霜

網路互助計劃

再回到網路互助,它獨有的“事先不定價,事後分攤”的模式和特徵,其實來源於上文說到的原始互助行為,與現代商業保險相比截然不同,絕不可混為一談:從原理來看,網路互助並不具備“保險合同”、“保險益”、“大數法則”等保險核心要素;從流程來看,網路互助流程中並不含精算、核保、風控等關鍵環節。

它正在改變我們獲得保障的方式,有人說它是蜜糖,有人說它是砒霜

網路互助計劃

所以對於此類的互助計劃,雖然花費僅僅只是幾元錢或者不花錢,但是幾十萬數量甚至上百萬數量的幾元錢可不是小數目。目前對這類平臺的監督監管尚不完善,就容易滋生眾多非法以此為名的非法集資平臺。所以不少人對網際網路互助保險形式或組織持謹慎的態度。

它正在改變我們獲得保障的方式,有人說它是蜜糖,有人說它是砒霜

網路互助計劃

首先,如果以傳統的保險眼光看待,網路互助平臺以低門檻吸納會員,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形成很大的體量。由於互助金互助平臺其進行分攤捐助,當社群內有人患病時,平臺小額(單一出現案例使用者均攤不超過1毛)定期(每半個月分攤一次)從使用者賬戶中扣除。這一機制也導向,會員人數越多,分攤金額越少。但這也只是“理論上的”,並且無法準確預估一年內發生保障的案件數量。

它正在改變我們獲得保障的方式,有人說它是蜜糖,有人說它是砒霜

網路互助計劃

其次,參與互助計劃的人員沒有嚴格的稽核和准入機制,這就意味著參加互助計劃的人員中不乏有道德逆選擇的騙保人群存在,這就增加了互助資金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存在後續理賠材料的合法和真實性的稽核問題。這並不利於互助資金風險控制和費用核算。

它正在改變我們獲得保障的方式,有人說它是蜜糖,有人說它是砒霜

網路互助計劃

近幾年網路互助平臺像雨後春筍一樣野蠻生長,由此帶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網路互助這樣的平臺,是否應該受到監管?受到什麼樣的監管?目前國家對這類平臺的監管是否成熟?畢竟跟傳統的保險產品比較,網路互助沒有基於保險精算進行風險定價和費率釐定,也沒有科學提取責任準備金,同時也沒有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在財務穩定性和賠償給付能力方面沒有充分保證。不過話又說回來,存在即為合理,既然平臺可以取得相關資質運營網路互助計劃,就說明平臺已經處於相關監管之下,只是目前來看這種監管屬於伴隨性的,畢竟這是個空白領域中出現的新鮮事物。

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積極踴躍評論。同時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更多精彩內容持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