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農村宅基地全鏈條管理模式

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啟動以來,浙江省嵊州市以“五個一”為抓手,積極探索建立集宅基地審批、批後監管、風貌管控、工匠管理、行政執法等於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農民建房全鏈條管理模式,實現農村宅基地管理系統化、數字化、制度化。

一、建房審批“一件事”

嵊州市加快建立農村宅基地審批“一個視窗”對外受理、多部門內部聯動執行的聯審聯辦制度,落實相應工作職責,規範審批流程,提升群眾辦事的體驗度。

一是

理順管理機制。組織召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管理協調會議,形成會議紀要,明確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建設局和鄉鎮(街道)的職能分工。出臺《關於明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過渡時期農民建房“一件事”工作要求的通知》,明確審批流程、批後監管、“一件事”辦理、備案管理等事項。

二是

部署線上審批。部署應用農民建房“一件事”審批辦理軟體,與浙江政務服務網、“浙裡辦”對接聯通,充分利用農民建房數字化場景應用系統,實行農民建房審批網上辦、掌上辦。截至目前,全市線上辦理審批農民建房879件,審批率100%。

二、批後監管“一張網”

嵊州市大力理順基層管理職責,完善日常監管手段,有效遏制違法違規建房行為。

一是

對接農村宅基地監管平臺,建立電子化批後監管系統。佈設電子監控裝置,透過智慧分析實時影像、線上檢視施工進展、可疑問題預警提醒等方式,確保農村宅基地批後監管全天候、無死角。實施電子化監管後,保障了監管建築放樣到場、基槽驗收到場、施工過程到場、竣工驗收到場的“四到場”制度落實,解決了宅基地違法處置的各類難點問題,實現了農民新建住房違章“零記錄”。

二是

“民用村管”,構建網格化監管體系。出臺《關於建立農村宅基地“民用村管”模式發揮村級組織主體作用的通知》,從宅基地管理範圍、村級組織權利、義務、職責和責任追究等5個方面,明確村級組織發揮作用的具體方式。目前,嵊州市指導各村建立起452人的宅基地協管員隊伍,具體承擔宅基地協助審批、信訪調解、違章勸阻等工作。

三、風貌管控“一套圖”

嵊州市採取有力措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風貌提升。

一是

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利用農村宅基地基礎資訊調查成果,綜合分析宅基地數量、佈局、利用、閒置等情況,透過有償退出、異地搬遷、土地置換等方式整合調整現有資源,逐步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計劃到2023年完成全市村莊規劃編制任務。目前,已有34%的村莊編制了“多規合一”村莊規劃。

二是

實現“宅景融合”風貌管控。根據嵊州市地貌、歷史、文化等因素,制定完善實用性強、適用性廣的農村房屋建設通用圖集,展示特色民居風貌。在此基礎上,規範宅基地帶圖審批流程,嚴格落實農房審批設計方案,管控農民建房樣式和風貌。嵊州市甘霖鎮施家岱村透過調整規劃,引導農民退出復墾舊有宅基地,在旅遊地越劇小鎮周邊集中建設新村。新村農房統一為便於改造成民宿的結構,建築風格與越劇小鎮融為一體,建成後農民既可自住也能經營,在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拓寬了增收途徑。

四、工匠管理“一顆星”

嵊州市高度重視工匠管理工作,在開展農村建築工匠培訓、頒發農村建築工匠證書、建立農村工匠資訊庫的基礎上,探索農村建築工匠“星級”管理制度,對星級較低的農村工匠發出“紅黃牌”警示,從源頭上保障農房建造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有效管控違法違章建房行為。自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啟動以來,全市共舉辦農村建築工匠培訓班2期,培訓人數166人,發證159本。農村建築工匠按圖、按時施工,違章管控效果明顯。

五、“一支隊伍”管執法

嵊州市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執法方式由分散粗放式向集中規範式轉變,將農村宅基地執法權賦予鄉鎮(街道),整合鄉鎮(街道)綜合執法、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多方力量,明確“一支隊伍”管執法,解決基層違建執法效率低、部門聯動難、權責界限不清等問題,打通宅基地基層執法“最後一公里”。

探索農村宅基地全鏈條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