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商代晚期都城所在地

正如傅斯年期待的那樣,殷墟因其明確的時代而成為中國考古學年代的座標原點。縱間上及新石器時代,下至兩週,橫向遍及周邊區域青銅文明,其年代學框架的建立,均或多或少受到殷墟的影響。整個商代考古與歷史研究更是如此。

殷墟——商代晚期都城所在地

經過四百餘年的跋涉,夏王朝這輛老舊的破車深陷泥淖,無法前行。在商王朝第一位國王商湯的義正詞嚴的聲討中,夏朝最後一個被認為“昏庸無度”的國王—夏桀葬送了夏朝,歷史之車載上了其新的主人:商王朝馳騁飛奔,繼續領跑東亞文明。

夏代之時,商王先祖活動於現今太行山東麓豫北、冀南地區,開逐步南遷,勢力也不斷增強。終於在夏王朝末年,聯合眾多其他部族,特別是東方的夷人與其一起征討夏朝,在湯王的帶領下,勢如破竹,並最終搗毀夏王朝的都城二里頭城址。

商王朝的第一個都城建在二里頭城址以東的鄭州地區,被考古學家稱為鄭州商城。事實上,商湯在未征服復之前,就開始在此築城,其規模遠大於二里頭都城。

鄭州商城雖未建於天下之中的洛陽地區,但也處於中原腹地裡是四方輻輳之地,水陸交通發達,為攫取各種賢源,特別是中盾區所缺乏、而王朝統治又必需的青銅礦料提供了便利。

鄭州商城有內、外兩重城牆,並挖有壕溝。內城總體略呈長方形,周長6960米。宮殿區位於內城的東北部,內有多座夯土牆圍成的建築群。鄭州商城的手工業作坊均位於內城的外圍,已知的有鑄銅、制骨與製陶作坊。墓葬主要分佈於內城的周圍,或內城與外城之間。

為了護衛新生政權,除了構築堅不可摧的都城之外,統治者還四處築城,這些城址多位於夏王朝之舊地,也是夏王朝舊臣、遺民主要分佈區,新築城邑都有濃郁的軍事防禦功能。

經歷了大約200年的繁榮與穩定,商王朝的命運來到了十字路口,處於風雨飄揺之中。動盪不安的主要元兇來自王室內部。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兄弟成仇、父子反目,加之東方的夷人造反,從而形成了商代中期的“九世之亂”。為了平定亂局,穩統治,商王頻繁地遷徙都城,以圖擺脫困境。這種情形長達百年之久,都城在如今的河南、河北其至是山東範圍內來回變更。直到第二十王盤庚之時,把都城從奄地遷到殷地,才中止了動盪,商王朝開始重新走上覆興之路。直到周武幹伐商,紂王自焚於鹿臺,殷墟作為商王朝晚期都城持續了254年。

極力動員老舊貴族遷至殷地的盤庚王首要任務是重建都城。雖然自甲骨文發現以來,學者就逐漸知曉,以河南安陽小屯為中心的區域就是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所在地,但其自遷之所具體為何處,學者們尚有爭論。直到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傳統殷墟的東北部又發現一座年代略早於殷墟、又與之緊密相連的城址(被考古學家命名為洹北商城),盤庚遷殷問題才最終明瞭。

盤庚首遷於洹河北岸,在此築城。洹北商城宮城是都城的中心,面積達40萬平方米。宮城四周有夯土圍牆。宮城內是井然有序的大型宮殿建築,儲存完好,結構清晰。宮城外圍用寬10餘米,深達4米的城壕防禦,城壕內面積達4。7平方公里。為王室所掌控的如鑄銅、制骨等官營手工作坊位於宮城北牆與城壕之間。

一切似乎都按計劃有序進行,復興之日也指日可待,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大概是盤庚的弟弟小乙王時期,洹北商城驟然被毀,無情的大火迅速吞噬了土木結構的整個宮城。考古發掘時可以看到,房倒殿塌,到處斷壁殘垣,夯築的牆體和地面被燒成磚紅色。可以想見,面對無情的大火,商王痛徹心扉的哀嘆!

內部矛盾剛剛化解,國力正在復甦,商王朝再也經受不起動輒幾萬人一起的長途遷徙,唯有就地重建才是上策。痛定思痛,洹北商城遠離水源,遠水滅不了近火,再次重建,宮殿區就選址在緊臨洹河南岸,不僅如此,在宮殿區裡還挖了大量的給、排水水溝,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殷墟。

可能正是巨大的災難重新喚醒了激情、凝聚了人心,在洹河南岸重建的商王朝,在武丁王的雄才大略的引領下,國力迅速恢復,開疆拓土、征服叛逆,史家稱此為“武丁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