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胰頭良性腫瘤,還能保住十二指腸嗎?

“面對胰頭部良性疾病,傳統的根治性切除手術需要切除十二指腸等部分消化道,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創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膽胰外科學科帶頭人、教授劉超說。

近日,該院成功實施多例保留十二指腸和膽總管的全胰頭切除術。該術式只需要切除病變胰頭組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消化道的完整性,被譽為胰腺外科最精細的手術之一,也是劉超關注多年的術式。

傳統手術“價效比”不高

今年30歲的李小姐在一次常規體檢中意外發現胰頭佔位,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實性假乳頭狀瘤,直徑超6釐米。

“以往見到的病例多在50歲左右,但我們今年已經接診了好幾例年輕患者。”劉超表示,這種病好發於女性,病因還不明確,而且由於病灶位於胰頭,在胃的後方,普通B超不一定能發現。

針對該病,相關指南推薦的傳統手術方式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不僅要切除胰腺相關病變部位,還要切除遠端胃、十二指腸、膽囊、膽總管和一部分空腸。劉超說:“由於胰頭與十二指腸在解剖上緊密相連和共同血運,單獨切除胰頭而又保留十二指腸和膽總管非常困難。”

體檢查出胰頭良性腫瘤,還能保住十二指腸嗎?

專家團隊在手術中

這意味著患者的整個消化道都要改道,短期影響可能不大,但存在營養不良、吻合口潰瘍等遠期併發症,也可能提高膽道的癌變風險。

李小姐是一名醫務人員,也是兩個女孩的母親。得知手術要切除部分消化道,她頓時心生畏懼。

經過仔細研討以及充分的交流,李小姐決定接受劉超的建議,嘗試保留十二指腸和膽總管的胰頭切除術,僅切除病變的胰頭,最大限度地減少創傷。

經過充分的術前規劃,在麻醉醫生配合下,劉超和膽胰外科副主任、副教授林浩銘,膽胰外科副教授張銳合作,有條不紊地開展手術:解剖胰十二指腸上動脈,保留胰腺上前和上後動脈,沿腸繫膜上血管軸線略偏左切斷胰腺頸部,解剖出主胰管並注意保護;胰頭向右側遊離,保持胰後筋膜的完整性,至十二指腸內側弧形切除胰頭,注意保護十二指腸壁並避免前後血管弓的損傷……

隨著胰腸吻合的最後一針打結完畢,這檯曆時4小時的手術成功結束。這是一週內該科室完成的第4例同類型手術。李小姐在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對醫生的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我關注這個手術、想做這個手術很多年了。”劉超說,“如果遇到的是六七十歲的高齡患者,按照指南採取傳統術式肯定不會有錯;但碰到像李小姐這樣的年輕患者,我的心裡是有壓力的,她還年輕,這麼大的手術會影響往後的生活質量。”

林浩銘介紹,相比傳統術式,保留十二指腸和膽總管的胰頭切除術有很多優勢:少切除很多器官,為患者保留臟器功能,能減少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包括神經內分泌瘤和慢性胰腺炎等良性及交界性疾病都可以考慮這種術式,由於創傷小、使用耗材較少,手術的費用也比傳統術式更低。

體檢查出胰頭良性腫瘤,還能保住十二指腸嗎?

肝膽胰解剖示意圖

但同時,這一術式對主刀醫生的技術、經驗、耐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術式要求醫生對胰頭區域的區域性解剖結構非常熟悉,這在過去算是膽胰外科醫生的一個‘盲區’;其次,國內尤其是華南地區做的次數有限,經驗還不夠豐富;最後,因為手術非常精細,時間很長,醫生要付出更多的細心和耐心。”劉超說。

張銳介紹,這一術式主要適合胰頭部良性或者交界性腫瘤、合併疼痛或壓迫症狀的慢性胰腺炎、胰頭部胰管結石等疾病患者。“雖然保留十二指腸的全胰頭切除術難度大、風險高,但我們團隊突破了這一手術難題,現已常規開展並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也希望更多患者能充分諮詢、積極嘗試這一術式。”

據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近期已為4名患者實施了保留十二指腸和膽總管的全胰頭切除術。“我們認為,微創外科的發展,不僅是手術刀口小,更多是應該體現在對內部臟器的損傷小,最大限度地保留臟器功能。”劉超說。

【記者】 鍾哲

【通訊員】 劉文琴 林偉吟

【作者】 鍾哲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