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鋼琴家李斯特:軟肋曾是雪茄、白蘭地和女人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出生於匈牙利的雷汀,6歲即能登臺演出,10歲就到維也納隨薩列裡與車爾尼學習。薩列裡是電影中與莫扎特明爭暗鬥的角色,車爾尼則是貝多芬的學生。用傳記式敘述法,李斯特根連多位大佬,不同凡響的成長基座,暗示他有輝煌的人生。

你不知道的鋼琴家李斯特:軟肋曾是雪茄、白蘭地和女人

資料圖,圖文無關。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但成功向來可求不可遇的。之所以成為李斯特,重磅的“師友團”肯定不是全部。豐饒遼闊的情懷,敢於創新,樂觀主義精神,這些都不可或缺。後人給李斯特貼的標籤是:天才、鋼琴上的帕格尼尼、革新家。

不在江湖二百多年,江湖上依然流傳著李斯特如魔似仙令無數美女競折腰的演奏技巧,在黑白鍵上揮斥方遒,狂飆速度與激情。“寓文學於音樂”的創新概念,觸動李斯特發明音樂新題材“交響詩”,藉助文學藝術來增強音樂的浪漫表達,拓展了鋼琴詩意化演繹的新方向。李斯特把諸多偉大的音樂作品改編成鋼琴曲,如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舒曼的藝術歌曲,還有威爾第和瓦格納歌劇選曲等,一架鋼琴成了一支樂隊——宛如登峰造極的狙擊手,憑個人就能拿下一個排、連。李斯特長得又那麼帥,本身具有的光環,足以讓他的演奏又多一層光芒。

沒李斯特的話,鋼琴估計不會成功晉級為樂器之王。屬於鋼琴家的演奏高光,想必也會推遲很多年。

李斯特曾經坦白自己的軟肋:雪茄、白蘭地和女人。人的癖好,往往用來平衡生命熱烈混亂的情緒,坦率如此,我們現在聽來,只會增加音樂家的溫度與個性。如俏黃蓉,笑起來露出小虎牙,不藏拙,反而增添她的辨識度與可愛。

1849年肖邦去世,李斯特泣不成聲地日夜守護著靈柩,並指揮巴黎第一流演奏家組成的樂隊,為肖邦送葬。他還滿懷深情地寫成一本傳記——《肖邦》,緬懷和紀念知心好友。晚年皈依宗教的李斯特創辦了布達佩斯音樂學院,用他開歐洲巡演賺的錢資助培養了許多年輕音樂家,對後輩的提攜不遺餘力,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就受到過他的幫助。

李斯特首創的音樂題材交響詩,共寫有13部,以交響詩《前奏曲》最出名。音樂家在這部作品裡,將奏鳴曲和變奏曲結構相結合,可視為濃縮了四個樂章的交響樂,成為李斯特的代表作之一。靈感來自法國詩人拉馬丁的詩意:生只是死的前奏。一開始的絃樂奏出的引子意境朦朧,宛如混沌一片的大地被霞光映亮,溫柔的主題代表生命的曙光的降臨。緊接著就是大管、長號和低音絃樂器奏出勃勃生機的主題,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站在了廣袤的大地。圓號和木管樂器輕吟的抒情音調,給予片刻的溫柔和浪漫。轉瞬間,整個樂隊又瀰漫開不祥的悲聲,而這場陰霾,驀然在一聲響亮的和絃後,一掃而空,變得進行曲般催人奮進。最後回到主部的主題再現,樂曲結束在激昂宏偉的凱歌中。前奏曲殷實的內容和光輝四濺的和聲語彙,為我們的聆聽和解讀提供了廣博的空間。讓人不禁感嘆人生——在歸於死亡的沉寂前,我們都要努力把生的“前奏”彈得奪目輝煌。

(原標題:輝煌一生的前奏)

作者:阿果

流程編輯:u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