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義烏丨春平書畫:溪西八景詩之 “八節清流”

溪西八景詩之 “八節清流”賞析

書畫義烏丨春平書畫:溪西八景詩之 “八節清流”

王春平 書

王春平 書

義南蜀山東南麗,有一座小村莊名溪西。溪西村歷史悠久,為赤岸丹溪朱氏後裔族居之地。村莊背靠蜀山前臨吳溪,前有飛鳳山,北有塘山,附近一帶山水有情,風光旖旎。

《溪西朱氏宗譜》中載有朱氏先人朱堅的一組《溪西八景詩》其景其跡至今猶歷歷在目,遺蹟可尋。如蜀山、龜巖等,光明寺、八節橋、光明洞、玉印巖等雖已無實景,然遺址在焉。

先人以詩記景抒懷,實地方鄉村文化之寶貴印記。

離溪西村東去不遠,至今還有一個小村莊名八節橋。以前從佛堂到赤岸公路穿村而過,是佛堂到赤岸的必經之處。今佛赤公路東移,八節橋村離公路也不過百米之遙。

古代的八節橋築建在今光明村和八節橋村之間的吳溪之上。吳溪從大寒山發源,一路迤邐而來,經毛店、赤岸折向溪西又東走光明,終匯入義烏江。其詩曰:

石橋橫八節,帶一駕飛虹。

清水流今古,源頭天上通。

了了二十字,通俗易懂。然個人以為,此詩頗有唐詩之韻味。

書畫義烏丨春平書畫:溪西八景詩之 “八節清流”

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座高峰,其詩大都淺顯易識,不佶屈聱牙,不堆砌辭藻,不故弄高雅,是詩人狀物描景思議事物的自然流露,像李白、白居易的詩。此詩讀來也有類似感覺。

“石橋橫八節”,這一座橫在吳溪之上的石橋,也不知建在何年哪月,沒有記載,從村莊和吳溪的變遷歷史上來看,當在元明之時。

元明之時,此地較為繁盛,一是吳寧(東陽)到婺州(金華)的古道必經此處。二是此地光明市是附近村莊的鄉集貿易盛地。三是光明寺其時香火很盛,蜀山的蜀水塘在朱震亨(朱丹溪)的修建下已完成。

吳溪當時曾稱光明溪,元末戰亂,王禕曾和金涓、傅藻相逢在光明溪上,王禕有《與德元國章邂逅光明溪上》一詩留世。這八節石橋橫跨吳溪,用八節石板架構起一座連通東西的便民橋,在當時也應是一項大工程了。權且以每節石板八尺計算,此橋當長數丈。八節橋兩岸青山蔥蘢,平疇禾稼翠綠,橋下清流激湍,確是一處佳景。詩人用“石橋橫八節”來狀物,首句就直接簡單明瞭,用詞簡潔通俗,大有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同工異曲之妙。

繼而一轉詩人用想象的思維把橋的形容提升到了精神層面,似乎這座橋就是從大寒山一瀉而下遠道而來駕在溪面上的一彎彩虹,“帶一駕飛虹”,形象至極。

“清水流今古,源頭天上通。”在八節橋下湍流的清水啊,自古以來,就悠遠地一直歡唱至今,山水、澗水、泉水匯在一起的溪水,清澈甘甜。

溪水養育著吳溪兩岸百姓,給百姓以安居樂業,給百姓以幸福綿長。自然界賜給我們的生命之水,追其源頭,從兩岸而來,從山頂而來,從泉源而來,到底還是從天上而來,在這一點上,天下所有之水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們要感謝自然,感恩上蒼。

此詩作者朱堅(1422—1489),字孟剛,號克齊,明宣德、景泰、成化時人,溪西朱氏第十七世孫,家境富足,溪西《朱氏宗譜》載“富有千石,威震四方,人龍也”。當時在地方上是一位有著較大影響的人物,其人不光家財盈豐,還是一位文人,能寫出《溪西八景詩》之類的詩文,也不亞於村中文魁了。

文丨王春平

書畫義烏丨春平書畫:溪西八景詩之 “八節清流”

右為書法家詩文王春平先生

作者介紹:王春平

網名南江一石。浙江義烏市佛堂鎮人。現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金華市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佛堂作協主席,佛堂書協顧問,《佛堂鎮志》《雙林》雜誌主編,佛堂鄉賢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佛堂鎮黨委政府文化顧問。義烏義商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