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篇、談“善”—趙為民《人生哲學》第六卷

為善篇、談“善”—趙為民《人生哲學》第六卷

1

、談“善”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一句話:

“天道無親,常予善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老天是非常公正的,從來沒有偏私,老天總是眷顧、幫助那些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總是能夠得到應有的福報,上蒼總是在偷偷地獎勵這些善良的人。中國有一句古話:

“吉人自有天相”

。這個“天相”就是上天的幫助,天佑善人。所以,老子講:“天道無親,常予善人”。大家都應該知道,你一個小小的善舉,就會給你帶來多多的好運。

鄭氏家族是中國古代七大名門望族之一,子孫滿堂,且歷朝歷代都出各種各樣的名人,鄭板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臨終的時候告誡子孫,你們只需要記住我交代給你們的四個字:

“吃虧是福”。

要學會做人,首先要先學會吃虧。

其實,長吃虧的人、善良的人從全域性的角度去考慮那是不會吃虧的。人生是一盤很大很大的棋,你在這兒吃了些虧、迂迴了一下,可能在哪兒就會積蓄能量,老天早晚會給你補回來的,這是無情的辯證法。

所以,吃虧是積福、積德,護蔭子孫。福報在後邊呢!《易經》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就是說,凡是做好事、積累善行的人家,必然會給子孫留下享用不盡的福報;而不積累善行的人家就會給子孫帶來災禍和不幸。

所以,我們要用善良去面對我們周圍的人和事,哪怕吃點虧,無所謂,你在這方面吃虧了,老天會在其他方面給你更多的補償。自己吃虧,但是有利於別人。對外有一顆平常的心,懂得付出而不去計較,對內可以獲得內心的安寧,內心的平和和安寧是真正的福氣。

“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關於鄭板橋

“吃虧是福”

有一個故事,說鄭板橋有一個親戚,一直在紅江經商,有一個木材商欠了他錢不還,用一大船賣不出去的劣質木材作抵脹,讓他從水路運到江浙去銷售,但是這次行程非常不順利,走到半路,船就拋錨了,擱淺了,木材就沒有辦法按時運到目的地。這樣,肯定是虧的一塌糊塗。正在他非常著急的時候,天降大雨,河水大漲,這船就能走了,這樣一耽誤就耽誤了大半個月,當他到了目的地的時候,別人的木材都買完了,只剩他這獨一份兒,又因為近日天降大雨,河水上漲,官府要修堤壩,急需木材。於是,官府就出高價賣了它這一船劣質木材,他這一船劣質木材比人家那優質木材還多買了很多錢呢。他因此賺了一大筆。你看,他這不是因禍得福嗎!那個欠了他的錢的木材商用一船劣質木材頂賬,這是禍,但他沒有和那個木材商計較,他很厚道,他想,吃點虧就吃點虧吧。到最後他還是沒有吃虧。所以,

我們不要怕吃虧,老天自有安排。

有一個農夫種的玉米,品種很好,每年都獲得好的收成。他也總是把最好的種子毫不吝嗇地給鄰居們。讓鄰居們也種他這優良的種子。有人就問他,你家的種子你自己得到了好收成,幹嘛還要這麼大方,毫不吝嗇地給別人呢?他說,我對別人好,也就是對自己好,鄰居們種了我的好種子,到了傳粉的時候,風吹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居們種的是次等的種子,在傳粉過程中肯定是會影響我的玉米授粉呀,所以,我願意跟大家一同分享我這個優良品種。

你看,這個農民說得多麼實在呀。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凡是你自己希望自己得到的東西,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如果你想被人愛,你就得先去愛別人;你期望被別人關心,你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想要別人對你好,你就得先去對別人好。這就是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善良的人永遠是種善因,得善果,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回報你。你付出的善良裡藏著你未來光明的路啊! 當一份善良從你這裡傳播出去的時候,其實就是積極向外去播撒善的種子。這個種子早晚會破土而出、生長、壯大、開花、結果的。這份善良早晚會回報到你自己的身上。

如果你手頭的錢有些寬裕,你就偷偷地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吧,這樣做,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被你資助的孩子們長大了、懂事兒了,也一定會很感激你。

遇到夜裡擺地攤兒的老人,咱能買就多買點兒,別還價兒,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晚上的去擺地攤兒呢!

遇到學生出來勤工儉學,尤其是中學生呀、小姑娘兒啊,他賣什麼你就買點兒,如果不是家庭困難,他們是不會出來打工的,出來打工也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需要鼓勵鼓勵他們才對。

遇到老人買個針頭線腦兒的、買個鞋墊兒啊,你買的時候,就多給他們點錢,有的老人特別善良,你多給她的錢,有時她追出老遠還要把多給的錢還給你,現在實行“二維碼”、手機付費,你在手機上多給他打點兒錢,她也不知道,可你的心裡就很舒坦。

如果你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個電話告訴失主:我是在廁所裡遇到的,想辦法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什麼的還給人家,這些你留著也沒用,可人家沒了這些東西會帶來很大的麻煩,人家也不一定在乎多少錢。打了電話以後,你要把人家的地址記下來,等以後你有錢了,找人家道個歉,再把錢還給人家。

撿到手機可千萬不能貪便宜、佔為己有,要千方百計地還給失主,因為現在手機上容納的東西太多了,丟手機的人肯定是焦頭爛額、寢食不安。因為他沒了手機,很多資訊都沒有了,很多人也聯絡不上了,錢也支不出來了,外出什麼事也辦不了了,你把手機還給人家,幾乎就救了他一命。

如果遇到問路的,正好你又知道這個地址,你就毫不猶疑地告訴人家。

如果你看到丟到垃圾堆裡的有碎玻璃、大頭針、刀片兒之類的東西,你就用膠帶把它們纏裹一下,,儘量地多纏幾圈兒。這樣就降低了保潔人員或拾荒的弱勢群體受扎的機率,他們大多都是經濟上比較困難的弱勢群體,我們體貼體貼他們,好人總會有好報的。

遇到迷路的小孩、老人,能送他們回家就儘量送,不能送就送到派出所,或者替老人給他們的兒女打個電話,告訴他們老人所在的地址。

在雨雪天氣、在天冷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老人,剩的不多了,你就想辦法買下來,讓老人早點回家。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啊!

上車遇到老弱病殘,讓座的時候,不要大張旗鼓,要不動聲色地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最需要的人,當人家表示謝意的時候,你就向他微笑一下。

到餐廳吃飯,能吃多少點多少,吃不了的打包,不要浪費。

凡是遇到排隊公務辦事,我們要規規矩矩,不要插隊,其實,插隊就是一種佔便宜,佔了便宜總是不好的,以後是要還的。

道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潛移默化的。我們從來都是以德報怨,我們從來不去毀謗別人,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平衡的心態,同時,我們也不怕別人講我們的壞話,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對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認識。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接受他人的評判。我們又不是人民幣,不可能人人都愛,別人對我們說三道四,甚至是毀謗,無所謂,我們不在乎,你隨便說就是了。這就讓我想起一句話:“

對世間辱我、毀我、罵我、輕我、騙我者,如何處之?

答曰:

可輕之、由之、任之、聽之、忍之、防之,再過幾年,你且看之。

”一切都隨他去吧,時間是個大熔爐,一面冶煉著鋼鐵,一面淘汰著殘渣。

不管怎樣,我們一輩子做好事,一輩子行善,不圖回報,一輩子有益於人民,有益於他人,我們的內心永遠是平衡的。

2

、不要把最糟糕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昨天,我在小區門口看見一個母親帶著他的孩子一邊走一邊說:“你看看你們班其他同學,人家為什麼學的那麼快、那麼好!你怎麼這麼笨哪?你這成績這麼次,每一次開家會我都覺得抬不起頭來、真覺得丟人。”

我想,肯定是這個孩子考得不理想,很可能是倒數第一、第二。看樣子這個母親心裡特別著急。在別人看來,母親訓斥兒子也不是不應該,也沒什麼,聽聽也就過去了。可是在我看來,這個母親這樣做是大錯、特錯(因為我是搞教育的),這個母親不懂教育。她的初衷是想讓兒子學習成績好一些,好讓她“抬起頭來”。可是他這樣對兒子說話,只能是給他兒子增添難以承受的壓力,兒子看不到希望,很容易自暴自棄。這樣的結果就和媽媽的初衷南轅北轍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對學生從來都是鼓勵,從不訓斥,更不會辱罵。尤其是對於小孩子、小學生,應該給他們足夠的關心和鼓勵,對他們說話在語言上一定要注意分寸。甭說對這麼小的孩子,對成年人說話也要注意語善,說話是一門藝術,這話說出去既符合事實,又讓人家愛聽,人家聽了很容易接受,並且能按你說的去做,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我在以前的文章裡曾給大家講過,要做到語善、視善、行善,因為善能生陽。行善很好理解,就是多做好事,看到一個生病的人想過馬路,過不去,你幫著摻過去,這是做好事。有人有困難,你幫他解決了,這是做好事,這都叫行善。視善就是多看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這樣心情就格外的好。還有就是語善,語善就是要多說一些讓人心情愉悅的話。例如,今天你來上班,看到一位女同事化妝太濃了,你如果說:“哎呀……李姐你這妝幹嘛畫的這麼濃啊!你看那口紅像吃了死孩子似得。”李姐聽了你這話,她能高興嗎?她的心情肯定是糟糕的呀。不能這麼說話,咱們的撿好聽的、順耳的、使人心情愉悅的話去說才行。“哎……李姐,今天你穿的這裙子挺好看、真漂亮,顯得特別白,特別精神。”你這樣說,李姐聽了多高興啊!這就叫語善。

尤其是對小孩子、小學生,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必須是對他產生鼓勵才行,洩氣的話不能說,數落孩子的話更不能說,批評的話、不開心的話要婉轉地說,以孩子能接受為標準。你總是去數落孩子、總提及孩子不開心的事,孩子的心情能好嗎!將心比心,如果你在單位上,你的領導成天大會批,小會點,總把你的某些小錯誤公佈於眾,你高興嗎?你的心情能好嗎?

所以,

一定要學會語善,尤其是在家裡,總覺得一家人沒有什麼不能說的,說輕了、說重了都沒關係,不必在意那麼多,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大家總是把最好的、最耐心的脾氣留給外人,而對家人說話就無所顧忌,為所欲為,甚至出言不遜,這是大錯特錯。

有一位社會學家呼籲說:“真正毀掉一個家庭的不是貧窮,不是無知,不是性格,而是語言暴力,那是一種無情地家庭暴力!”《荀子》當中曾說:“予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隙”其意思是跟人說友善的話,對方感覺到比布帛還要溫暖;說傷人、尖酸刻薄的話,就像用一個矛刺傷別人的心一樣。常言道: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有時,用語言攻擊對方,會給對方的內心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痛覺比身上的疼痛更無法忍受,有時擊垮一個人只需要一句話,尤其是從摯親口中說出,其傷害更是加倍的。

我曾經認識一位先生,人特別厚道、老實。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經濟方面比較緊張,他想給家人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就辭掉了工作,下海經商了,他很勤奮,遇到了一個好的機會,掙了一筆錢,把家裡的條件確實改變了不少。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般的教職工每月的工資也就是三、四十元,掙得多的也就是五十多元,當時誰家要是個萬元戶,那可了不得了!我認識的這位先生在商海打拼,偶爾投資失敗,陪了好幾萬。這下可壞了,以前溫柔可愛的妻子大變樣兒了,對他每天冷嘲熱諷,他們家跟我們家是鄰居,都是住的平房,當時沒有樓房。我們天天聽到他的妻子在屋裡喊:“看你那個死樣子!你怎麼不去死啊?天天窩在家裡,啊?還得我養著你,成天就知道吃,造糞的機器……”不僅這樣,她還跟她的兒子說:“我告訴你啊!你可不能跟你爸爸這麼沒出息,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你可得給媽爭口氣……”

大家想一想,男人在外生意虧了,本來心裡就夠難受的,又遇上這麼個渾橫不講理的女人,他不但經濟壓力大,精神上天天受這個女人的磋磨,他心裡多麼難受啊!最後結果怎麼樣啊?他跳河自殺了。哎呀,當時周圍的很多鄰居都不敢相信,以前那麼陽光燦爛的一個人,怎麼就想不開,走上絕路了呢?

我認為,她的死與他的妻子的嘴、他妻子的語言暴力有直接關係,如果他妻子用安慰的話說:“賠就賠吧,做買賣有賠有賺,只要身體好,咱們什麼都不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繼續努力,我們還會翻身的……”如果妻子多方面關心和照顧丈夫,用溫柔的語言去安慰他,丈夫絕對不會去尋短見。

所以,

我覺得尤其是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大家都在犯一個錯誤,把溫柔留給陌生人,把最糟糕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這是不對的。

俗話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所以,無論咱們跟誰相處,說話都要有個分寸,要懂得尊重人。人生是一場修行,父母啊,愛人啊,孩子啊,親朋啊,這之間的感情都需要我們去苦心經營,既然我們愛他們,就應該用溫暖的話去溫暖他們,我們應該對自己最親的人有一絲的溫柔、有一絲的鼓勵、有一絲的溫暖,這樣,家庭成員之間關係才會融洽、和睦,家和萬事興嘛。希望朋友們一定要學會語善,

不要把最糟糕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3

、老天不會虧待每一個善良的人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乍一看,讓人感到很震驚,但是瞭解了詳情之後,就會讓人感到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情。

事情發生在浙江寧波,有一位姓蘇的孤寡老太太,在去世三年之後,突然冒出了一筆價值百萬的遺產。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份遺產竟然有一半分給了老人生前的一個鄰居——老徐。老徐和這位蘇氏孤寡老人是生活在一起的幾十年的老鄰居。這個蘇老太太早年喪夫,也沒有兒女,只有一個唯一的侄子還遠在外地,侄子要接他去,她也不去,她不願意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所以,這老太太就一直自己在老家生活。這鄰居老徐一家人經常幫助蘇老太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

後來,蘇老太太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還出現了部分的坍塌,這老徐就乾脆直接把蘇老太太接到自己家一起生活;再後來,房子拆遷,這老徐又出錢在村裡給蘇老太太租了一棟房子。雖然不在一起住了,但老徐還是一如既往地去照顧她。逢年過節,更是把老太太接回到自己家一起熱鬧。就這樣,幾十年,他們在一起就像親人那樣相處。隨著蘇老太太年齡越來越大,行動越來越不方便,而且身上的慢性病越來越多,老徐就跟村裡的領導商量了之後,決定把老太太送到養老院去安度晚年,而且在養老院的一切費用都由老徐自掏腰包,並且叮囑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說:“這老人沒兒沒女,如果有任何事情,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

2016

年,蘇老太太過世了,這老徐給老太太的侄子打了個招呼,經侄子的同意,就按著當地的風俗給老太太操辦了後事,還給她買了墓地。

2017

年,蘇老太太生前申請的宅基地批下來了,而且這個地域正好面臨拆遷,可以獲得上百萬元的拆遷補償款。經過村裡和有關部門研究,按著蘇老太太生前的意願,最後決定:雖然沒有法律文書,雖然老徐不是蘇老太太的直系親屬,但這麼多年,老徐一直把蘇老太太當家人一樣地照顧,真是不容易。所以這老徐分得拆遷款的一半,老太太的侄子也表示同意這個決定。

就老徐的行為來說。真是沒有摻雜絲毫的個人目的,來照顧一個孤寡老人。老徐照顧她的時候,老太太是一貧如洗,家裡什麼都沒有。也就是說,老徐照顧她的時候,不是衝他有錢、有財產才來照顧她的,他也沒想到自己能夠收到這麼一份厚禮,這就是好人有好報哇!

老天是公平的,不會虧待每一個善良的人。看了這則新聞,我很感動,我想,如果在我的身邊也有這麼一個老太太,我能夠像老徐那樣去照顧她嗎?我肯定也會照顧她、幫助她,但不可能會像老徐那樣做的那麼好。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好人早晚是會得到好報的,我時常告誡大家:“善能生陽”,我相信這個老徐他不僅會獲得一份拆遷款,在更多的時候,他還一定會逢凶化吉,他也能夠長命百歲吧。

4

、多做善事,必有善終。

“易經” 確實能夠占卜未來,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真事兒。

清朝道光年間,杭州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叫陳奇,因為他相面相的非常準,所以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鬼眼奇”。當時杭州有一個富豪叫薛二,他邀請兩個朋友找“鬼眼奇”看相,到了鬼眼奇家,鬼眼奇看了看他們三人,就對薛二的第一個朋友說:“給你賀喜呀,過了今年秋季

你會升官的呀……”大家都點點頭,因為這個人他正好屬於官運亨通的時候,這個人正準備往上走一步,恰巧,鬼眼奇就看出來了,就這麼說了。

然後,鬼眼奇看了看薛二帶去的第二個朋友就說:“你一個月後會發大財的呀……”這個朋友鼓掌就笑了:“哎呀,你太厲害了,我有一批貨正好下月到,看來我要掙大錢了……”

最後,鬼眼奇看了看薛二,大吃一驚,說:“哎呀……

你面有灰泥之色,必有血光之災,逃不過

50

天,你就會斃命,活不過中秋節。”

一般來說,算命不能這麼說,這樣說太嘴黑,使算命的人難以接受,應該是給以誘導,指導算命人想什麼辦法去解災,可這個“鬼眼奇”他就開門見山。他不管客人能否接受,他就有什麼說什麼,沒辦法,他就是這麼個人兒,他不會拐彎抹角,更不會善誘開導,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鬼眼奇看的第一個人是衙門的文書,有一天,他行走在某山路,聽說巡撫大人要到此山中打獵,他駐足觀賞,忽然看見一隻大灰熊在追趕一個人,為了救這個人,他就在路邊拿起一個大木棒跟大灰熊搏鬥起來,正搏鬥著,來了四、五個軍爺,合力把這個大灰熊給打死了。事後才知道大灰熊追趕的那個人是巡撫大人。你看,這個在衙門當差的人想朝上走走,正好又救了巡撫大人。

這個巡撫大人為了感謝這個在自己手下做文書的救命之恩,就計劃把他提拔一下,這事還真讓鬼眼奇給看準了。

這鬼眼奇看的第二個朋友過了一個多月後卻實是來了一批貨,他把貨賣了,賺了一筆錢,雖然賺的不是很多,但是他非常開心,這個人是個很有孝心的人,他賺了錢之後,他就想:我賺了這些錢,我得回老家去看看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於是他就背起行囊開始回家趕路了。

這個時候還有一個什麼事兒呢,他爺爺病危,臨終前就跟他家裡人說:“我這些子孫後代,誰先回來,我就把後院埋的那五千兩銀子全部給他,看看誰最孝順,這個事情你們先不要聲張……”結果,話說的沒有多長時間,他的孫子(就是鬼眼奇所說的那個一個月後會發大財的人)就回來了,爺爺一看,哎吆,回來了一個大棒小夥子,來看望自己的爺爺來了,爺爺極為高興,就把這五千兩銀子都給他了,給了他之後爺爺就斷氣了。

這薛二一看,他領去的這兩個朋友都被鬼眼齊說中了,都應驗了。他覺得自己完了,他活不過

50

天了,過不了中秋節了。怎麼辦?他想,反正我也是快死的人了,我要這麼多錢也沒有多大用,死了我也帶不走,還不如廣行善事、走點兒人緣兒呢。於是他就造橋、修路、賙濟窮人,看到誰困難,他就給誰錢。

有一天,他到錢塘江去散步,看到有一個人好像要投江,薛二趕緊就把他抱住了,問他:“怎麼了?遇到什麼困難了?幹嘛這麼想不開呀……”

“我呀,叫胡瑞,是揚州人,我集中了幾個弟兄的資金,到杭州來做買賣,沒想到昨天晚上,一陣颶風,我這船就給刮翻了,沉沒了,幸好我還有點水性,保住了我這條性命,但所有的貨物都沒了,我還有什麼臉回家呀?不如一死了之,所以我想投江自盡……”胡瑞解釋說。

“啊…… 千萬可別這樣啊,你虧本兒了,沒錢了,我有哇,我給你兩千五百兩,夠不夠?”薛二勸導胡瑞說。

“你為什麼要給我錢哪?”胡瑞很驚訝。

“沒關係,錢沒了,咱們以後還能掙,闖過這道難關,以後會好的。”薛二想,反正我是快死的人了,留好多錢也沒多大用,還不如用這些錢救一條人命呢。薛二把錢塞在胡瑞的手裡:“走吧,回家吧,把賬還了,然後自己拿剩餘的錢做買賣,也不用跟別人借了……”薛二說完,轉身就走了。

半個月後,薛二在街上漫步,又看見相士鬼眼奇,這鬼眼奇就說了:“哎呀……薛先生你臉上的灰色不見了,你肯定是做了大善事,你增壽了,你不但不會死,將來你還會有‘上壽’,哈、哈、哈、哈…… 祝賀你呀……”

鬼眼奇接著給薛二講了很多“為善增壽”的道理,薛二感激他的指點,他明白了“相由心生、相由心轉,為善保壽”的道理。後來薛二一心向善,活到了96歲,無疾而終。

這是一個有案可查的真實故事,若有興趣可以在清朝典籍裡查一查。這樣的事情在民間很多,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內心平靜、一心向善之後,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所以,我們要多做好事、想開、看開,尤其是對於死亡也要想得開,可是,很少人對於死亡能想得開的,其實,每個人早晚都得死,我們只要活好今天,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要不要信命,我說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一命、二運、三風水嘛,命,實際上是老天已經給我們註定的,你在某時、某刻所擁有的這麼一個運數。但是,這“命”透過你的努力是可以改變的。“命”這個字是由“人、一、叩”組成的,這一橫代表天,“叩”就是叩拜、叩謝、服從,就是說人最終要感謝上蒼給我們的一切,這人要叩拜天,這“天”是什麼 ?就是天命,就是大自然。你看,年輕男女結婚時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年輕人進入一個全新的生活階段,他們得先拜天、拜地,然後再拜別的。

人要活的痛快,就得順應天時,不與天鬥、不與地鬥、順應自然、保持本心、不追名逐利、多做好事、一心向善,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個信仰,可別什麼都不信,要相信多做善事,必有善終。

5

、有

戰國時期,楚莊王親自統帥大軍出外討伐,大獲全勝而歸。當班師回到京城卾都之時,百姓夾道歡迎,盛況空前。為了慶祝赫赫戰功,莊王築

漸臺

宴請群臣,文武百官談笑風生,無不喜形於色。莊王舉杯祝酒,與眾卿同歡共樂,並招來嬪妃和群臣同席共飲。

此時,

漸臺

上鼓鍾齊鳴,歌舞不斷,人們猜拳行令,興致極高,不知不覺中,日落西山。可是莊王興猶未盡,遂命點起蠟燭夜宴,又命寵妃

徐姬

斟酒助興。

不料,突然刮來一陣大風,蠟燭都被吹滅了。黑暗中有一個人趁著混亂竟然拉住了

徐姬

的衣袖,

徐姬

惱怒,又不便聲張,掙扎之中衣袖被撕破,直到她機警地扯斷那人帽子上的纓帶,那人才驚慌溜掉。

徐姬

走到莊王跟前,附耳稟報了實情,並請莊王查辦那個色膽包天之人。

莊王聽罷,沉吟片刻,吩咐左右先不要點蠟,然後命眾卿解開纓帶、摘下帽子,盡情暢飲。群臣聞言,紛紛解纓摘帽,這時莊王才命人掌燈點蠟。在燭光之下,但見群臣絕纓飲酒,已無法辨認誰的纓帶被扯斷了。莊王就像沒發生這件事一樣,與眾人引至深夜方散。後來莊王也再沒提起此事。

又過了幾年,莊王出兵伐鄭,命

襄老

為全軍統帥。

襄老

回到營地後,召集屬下商討戰策,其部將

唐狡

請命,願為大軍開道,不獲全勝絕不收兵返營。於是,

唐狡

只帶百名親兵,連夜奔襲而去。由於

唐狡

驍勇善戰,

鄭軍

被殺的落荒而逃。莊王的後續大軍竟一路未遇半個阻兵,直取鄭國都城

滎陽。

勝利回國後,在慶功會上,莊王稱讚

襄老

用兵神速,勇敢非凡。

襄老

卻說:“實非老臣之力,而是部將

唐狡

孤膽制敵的功勞。”

莊王遂召見

唐狡

,並當眾加倍賜賞。

唐狡

忙跪下道:“臣受君王恩賜已經很厚了,哪敢再領賞?”莊王驚訝道:“寡人並不識卿,怎麼說已經受到我的賞賜呢?”

唐狡

愧色滿面,低聲謝罪:“絕纓夜宴上扯住美人衣袖的就是罪臣,大王不究死罪,小臣感恩不忘,所以捨命相報。”

在場群臣聽罷恍然大悟,面露敬佩之色。

襄老

不禁讚歎道:“倘若君王不能容人之過,掠人之短,而在絕纓宴會上明燭治罪,又怎能得到

唐狡

的拼力死戰呢?”

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大度,千萬不能小心眼兒,小報負,要能容人,才能受到大家的尊敬,在必要的時候,受容者還能報你的大度之恩。

6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談《易經》)

相傳遠古時代,伏羲氏仰觀、俯察而做八卦,商紂王無道,把周文王拘留起來,文王在監獄裡把伏羲氏的八卦發展成六十四卦,周文王的兒子姬旦又把六十四卦發展成三百八十四卦爻(

y

á

o

,舊時讀作

xi

á

o,

指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如:

=

、-等)辭,又用乾坤兩卦發展到四百五十條。

五百年之後,孔子作《春秋》,極崇尚《周易》。所謂《周易》就是指這四百五十條卦爻辭。這四百五十條卦卦爻辭,文字古奧,十分難懂,不易領悟。

最近,我讀了朱高正先生的《周易六十四卦通解》一書,知《周易》是卜筮(

b

ǔ

sh

ì

占卜、算卦的意思)之書,它是論述宇宙人生哲理之經典,總結中國上古時代社會經驗與智慧之寶典。

很多人對《易經》很感興趣,《易經》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有的人說,《易經》是用來算卦的,這話也對,但是不全對。他確實可以用來算卦,這是它其中的一個功用。《四庫全書》雲:“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朱伯崑(崑

k

ū

n

)先生在為朱高正所著的《周易六十四卦通解》一書所作的《序》中說:“占筮只是易道之一”。所謂“之一”,那言外之意就是還有很多別的功用,《周易》六十四卦中蘊涵眾多人生哲理。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久遠之源點。

那麼算掛這個事兒到底靈不靈呢?我認為要看算卦的先生對《易經》知識掌握的寬窄程度和深淺程度了。掌握的越全面、越深刻,卦算的就越準、越靈,你有劉伯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師)那兩下子嗎?一般人不會有他那兩下子。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一樣,算卦這事有的時候就特別的靈,我給大家講個真實的事兒,你就知道了。

李老先生是我的好友,有一次,我們兩個不期而遇,我看他滿面愁容。就問:“老夥計,怎麼了像霜搭了似的。”他說:“我最近找了個高人給我算了一卦,這個高人算完了之後跟我說,結果不太好,說我們家下月有兩起喪事,當時我就呆住了。我覺得這個先生也太直白了,烏鴉嘴呀?怎麼能這麼說呢?但這個高人跟我說,你別嫌我嘴黑,按我的推算,從卦象上來看你們家下月真的是有兩起喪事。當時我覺得很喪氣,也沒好好的答謝那位先生,也沒說讓他破一破,我覺得要說讓他破,他就要寫符、念什麼咒語,我對這一套不是太相信,我總認為那是先生跟顧客討錢的一種手段。說我家下月有兩起喪事,我就有點鬧心,高興不起來。”

我這位好友李先生六十多歲,他老爹已經九十多歲了,年邁臥床,老爹過世也不新鮮了,可另一個是誰呢?他們全家人都挺健康的。

到了第二個月,李先生的父親真的就去世了,又過了一段兒時間,還沒出那個月,我們倆又相遇,他跟我哭了說:“再也沒人跟我吵架了,再也沒人數落我了……”我看他有點神魂顛倒、瘋瘋癲癲,我就趕緊問他:“怎麼了?怎麼了?”他說,我老伴兒拖地的時候,突然腦出血,倒在地上,沒等

120

到我們家,就沒氣兒了。

我痛心之餘感到特別的震驚,這是我親身經歷的

預言在先、事發在後

的事兒。

確實很多算卦先生他們自稱懂《周易》,對算卦人說話模稜兩可,怎麼聽都有理,這樣的先生是為了經濟利益。而給李先生算卦的那個人確實是高人,人家就一口斷定下月李先生家有兩起喪事,這個預測很準啊!

如同這樣的事情我也曾遇到過幾次,但我無法解釋,我認為《周易》是極為深奧的科學,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極其寶貴的遺產,例如,周文王的《八卦》都屬於《周易》的範疇,我們一般人是無法掌握的。

有的人說,這些事情都是不科學的,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你不要認為只有牛頓的三定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自然科學理論)是科學的,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有很多科學理論是後人極難理解的,只能說你理解不了,你不能說不科學。

我自己認為,這人在一生中有的能力是後天學的,而有的能力不是後天學的,是天賜的,天若不賜給你,無論你怎麼學也學不會。我認為《易經》是極其深奧的科學,只是後人無法很好地掌握這門科學而已。科學在不斷進步、不斷髮展的。《易經》的空間很大,在你沒有進步到這個階梯上,你就無法全面、深刻地理解,更不用說加以運用了。

其實,《易經》是一套符號系統,他可以用來理解和掌握我們的做事規律,讓我們知道什麼事候可以投資、大幹,突飛猛進;什麼事候要儲存實力。這“算卦”是《易經》內容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較淺顯的部分

那麼,依靠算卦這個事兒就可以洞察秋毫、無往而不勝了呢?肯定不是,因為在啟卦之上,還有其他很多內容,而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行善”,這是一個指南針,有了這個座標體系才可以用《易經》,做事才會更好。倘若離開了這個座標,《易經》就會讓你出問題。所以,《易經》的細詞上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中國的國學如果分類的話,可以分為經、史、子、集四個部分。而“經”當中有《尚書》、《禮義》、《樂經》、《詩經》、《春秋》這幾個部分。在這其中《尚書》是核心,其他是經典,其他的都是為了彰顯《尚書》的思想而設立的工具。在《尚書》裡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善”的導向,為百姓多謀福利,讓百姓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就是“善”,就是“有德”,有德老天才會幫助你。所以,“天識自我民識,天聽自我民聽,民為邦本,本固邦民。”如果你為自己撈取利益,搜刮百姓,使百姓貧困,那麼老天給你的運氣就到頭了。

所以,“四海貧困,天路即終。”在這樣一個座標系中,才可以用《易經》這個工具,《易經》裡沒有什麼真正的“吉”、“兇”,為百姓做事就是吉,為自己撈取不正當的利益就是兇。而為自己撈取一些不正當利益的道路上,吉卦越吉,就越容易出問題。例如,你搞工程建設,為了拿下一個工程專案,你打算給這個主管部門兒的領導送二百萬,想讓他把這個專案批給你,這錢到底是送還是不送啊?你有些猶豫,然後你就找了一個大師,給你算一算是“兇”還是“吉”。大師算了之後說:“吉”,於是這錢你就送出去了,工程你弄到手了,你發了一下子,後來這個主管部門兒的領導犯事兒了,把你給招出來了,你即構成“行賄罪”,你也被逮起來了,你看,這不就成了“兇”了嗎?如果在送禮之前,你算了一卦,掛實說“兇”,那你就不送了,這樣,你就不會構成“行賄罪”,錢可能少掙一些,但畢竟不會有牢獄之災,這不就是“吉”了嗎!所以,“兇”和“吉”是辯證的、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我跟大家講,《易經》當中沒有絕對的“吉”,也沒有絕對的“兇”。關鍵是看你做事的出發點,多做好事、多為別人做事、多為百姓著想就是“吉”;為自己不擇手段地謀取一些不正當利益,那早晚是“兇”。

有些人做壞事,找大師,企圖保佑自己,結果弄得有恃無恐,其實每個貪官的背後都有所謂的大師保佑,最後還是倒黴了。為什麼呢?那就是過分地相信《易經》裡的那些“數”,這些“數”越學越覺得深不可測,而這些“數”必須是在“道”的指導下才能應用,這個“道”就是一心向善。

《荀子•大略》一書中記載荀子將此種易道觀總結為:“善為易者不佔”意思就是《易經》是以善為指導思想的;《禮記》一書中也說:“《周易》教人心地純潔,思維精密,行事不違正道。”馬王堆漢墓出土帛(

b

ó

絲織品的總稱)書中也記載《易經》“以德為佔”。宋代大儒張載提出“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意思就是說《周易》為君子修身、明德、立教,而不為小人求名、逐利、解惑。清儒王夫之主張“以學釋佔,以善為吉,以惡為兇。”

以上種種《周易》道觀,均始於孔子讀《周易》,孔子曰:“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所創立併為歷代儒學大師所闡發之解易學風,實為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之典範

有很多人相信風水,香港有很多富豪都相信風水,但是,李嘉誠他不信。有這麼一個地段,大家都說這個地方風水不好,要是在這兒開工廠,最終會債臺高築,工廠肯定會倒閉的,所以一般人都不敢買,李嘉誠看這兒非常便宜,他就買了,他覺得無所謂,他不怕風水不好。買了之後,他在這裡開工廠,順風順水,大發其財。李嘉誠的辦公室中,他的座位背後就是一個落地窗,按著風水的常理來說,前面要有照山、背後要有靠山,可是李嘉誠背後的落地窗是空的,他開了這個工廠,還是掙了大錢。為什麼呀?因為做買賣需要誠信,他相信“誠信”就是風水。李嘉誠總是說“風水”的壞話,他說:“千萬不要過度地相信風水,一相信,就會使自己喪失判斷能力,出現偏差,要恪守誠信,自然會順風順水。”

所以,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易經》裡的一句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只要我們多做好事,多積德行善。那麼,不用去算卦,我們必然會有好的結果。